规划沪甬城际铁路线路方案探究
2023-06-29沈毓婷葛大勇
沈毓婷 葛大勇
规划沪甬城际铁路是国家沿海大通道的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城际间铁路网络的组成部分。基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交通规划、气象水文、地质地震、港区及其他设施规划、环境敏感区等因素开展沪甬城际铁路线路方案研究。统筹考虑杭州湾现状及规划分布的港区、航道、锚地、海上风电场等设施以及上海宁波城市规划,选定杭州湾两岸登陆点并提出东、中、西线3种跨海线位。结合枢纽总图规划、登陆点位置、区间通过能力、衔接条件等因素分别研究了引入上海、宁波两地枢纽线路方案。经过线路走向方案综合比选,推荐东线跨海方案。此方案实现上海与宁波快速立体直连,节约海上通道资源,充分利用规划铁路通道资源,服务范圍大,较好适应城市规划。研究成果为沪甬城际建设方案奠定了基础。
客运专线; 沪甬城际; 方案研究; 杭州湾地区; 跨海通道; 公铁合建
U212.32 A
[定稿日期]2022-05-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2108167)
[作者简介]沈毓婷(1994—),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铁路选线设计工作。
1 沪甬城际铁路
规划沪甬通道位于杭州湾地区,上海市、宁波市、嘉兴市平湖市境内。沪甬城际线路自通苏嘉甬铁路慈城北线路所接轨,向北经慈溪市东部,跨过杭州湾,于上海市金山区登陆,主线向北接轨嘉青松金线,利用嘉青松金线北上引入松江南站、支线接入沪乍杭区间,利用沪乍杭铁路去往上海东站,设计速度为250 km/h,新建线路全长94.5 km。
沪甬通道直连上海与宁波,完善杭州湾跨海公铁通道布局,提升沿海通道能级[1-2]。沪甬城际是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优化跨湾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承担上海与宁波、舟山、台温地区的城际交流,兼顾部分上海、苏南地区与浙东以及海西地区的中长途客流交流的大能力客运通道[3-7]。跨越杭州湾工程是影响沪甬城际的控制性因素,需结合引入上海、宁波枢纽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论证。
2 建设条件
2.1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上海市规划远景目标,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8]。
浙江省规划远景目标,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杭州、宁波两大核心引领极,联动环湾区沿海产业带、金衢丽绿色经济走廊的“双核一带一廊”空间布局,联动海洋强省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全省全域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9]。
2.2 交通规划
项目所处杭州湾区域既有跨海跨江通道有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大桥、金塘大桥,规划及拟建通道有通苏嘉甬铁路[10]、甬舟铁路、沪舟铁路,如图1所示。
2.3 气象及水文条件
杭州湾地处30°N附近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特征温和、湿润、多雨。该地区是重大气象灾害多发地带,同时由于杭州湾的喇叭状地形,强潮海湾,潮大流急,水域含沙量较多;遇台风袭击时伴随大风、大浪及大量增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沪甬城际跨海线位位于杭州湾公路桥西侧、嘉绍大桥东侧。工程水域属于钱塘江流域河口段,流域面积55 558 km2,杭州湾从湾顶澉浦至湾口芦潮港断面,沿湾中心线总长98 km,宽度从澉浦目前的16 km展宽至98.5 km,湾口北部与长江口毗连,南部有甬江注入,东部通过舟山群岛间诸水道与东海沟通。杭州湾湾底较为平坦,低潮水深在8~10 m,相对较为稳定。河口段总体上动力条件复杂,江道主槽在涨、落潮势力的消长变化作用下,河槽极不稳定,滩槽涨坍无常。随着治江缩窄的不断深入,目前海宁八堡以上江道主槽基本稳定,八堡以下江道主槽虽仍有一定摆动,但幅度明显减小。
2.4 地质及地震条件
杭州湾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东端,本区由于受各期运动的控制(尤其是江山—绍兴断裂),其出露的地层仅有前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侏罗纪、第三纪及岩浆岩的侵入。沪甬城际跨海线位位于地震地质相对稳定性较好的地段。但近场区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活动背景,最大影响烈度为Ⅵ度。
2.5 港区、其他设施规划
工程水域附近有上海港杭州湾港区、嘉兴港独山港区。杭州湾港区包括金山石化作业区、金山作业区、化学园区作业区和临港新城作业区,以液体化工、散杂货运输为主,为金山石化工业区、上海漕泾化学园区、临港新城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提供必要运输保障,兼有旅客运输和公共服务功能。嘉兴港是浙江省海河联运发展的引领区,浙江内河腹地对外运输的主要出海口。独山港区是嘉兴港近期开发建设的核心港区,主要承担煤炭、粮食、液体化工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沪甬城际跨海线位规划多处锚地,东侧目前规划建设嘉兴1#风电场和嘉兴2#风电场,附近海域还有平行通道横跨杭州湾的甬沪宁原油管道和与通道相交的2条海上风电海底输电管线。
2.6 环境敏感区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总面积63.8 km2,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区。
3 跨海线位方案研究
考虑杭州湾区域已建、拟建和规划通道分布的合理性,沪甬城际宜布置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沪舟甬通道之间。
3.1 登录点选择
结合项目宏观走向、通道范围两岸城市规划、港区规划等因素,研究选定杭州湾北岸登陆点为嘉兴独山港区(NA)、上海金山上海石化总厂(NB)、上海、龙泉港(NC)。杭州湾南岸登陆点为宁波附海镇(SD)、杭州湾新区中部(SE)(图2)。
3.2 跨海线位方案
3.2.1 西线方案(NA-SE)
线路采用公铁合建桥梁方案[11],北岸起点位于嘉兴独山港的海港路,向南跨越进港航道、穿越独山锚地、跨越金山航道及及杭州湾南习惯航路,在南岸杭州湾新区中部、兴慈八路登陆。NA登陆点现状陆域还未新建工厂,其它区域均已建、在建石化码头及产业园区,接线受化工区安全距离及拆迁的影响较大。目前NA登陆点成立需调整港区规划。线路需设置桥梁跨越多个航道,同时线路向南从陈山及独山危险品锚地间穿过,需进一步评估线路对锚地的影响。
3.2.2 中线方案(NB-SD)
北岸起点位于上海石化总厂卫六路,为北岸规划通道预留登陆点,南岸登陆点为宁波附海镇登陆点SD。线路北侧部分与金山内航道大范围重叠,绕避难度较大,对航道的影响非常显著,方案成立的前提是上海金山石化区整体搬迁以及航道调整,方案实施的难度大,时间不确定。
3.2.3 东线方案(NC-SD)
线路采用公铁合建桥梁方案,北岸起于上海龙泉港西侧的亭卫南路,向南跨越漕泾西航道、穿越规划嘉兴2#风电场、跨越金山航道及杭州湾南习惯航路,在南岸宁波附海镇登陆。北岸登陆点NC位于上海金山区,原规划为金山作业区,规划建设港区及码头,后调整为生态旅游度假区,岸线规划为城市生活岸线,目前没有建设港区码头。规划龙泉港出海闸向北延伸800 m,沿东侧岸线向内挖至255 m,布置海河联运区,将充分发挥内河龙泉港和海港公共码头运输功能。本项目登陆点成立需调整此处规划。漕泾西航道、金山航道均是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出嘉兴港、上海杭州湾港区的主要通道,需设置桥梁跨越多个航道。线路穿越漕泾西航道和金山航道间的规划嘉兴2#风电场,后期需调整风电场规划(表1)。
4 枢纽引入方案
4.1 引入上海枢纽方案
结合本线线路走向及登陆点位置,同时考虑上海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线路技术标准、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运营影响等因素,上海枢纽内接轨方案主要为:向东接沪乍杭铁路进入上海东站,向北接松江南站。引入松江南站主要研究了利用嘉青松金线和新建线路方案,利用嘉青松金线结合沪甬通道在杭州湾北岸3个登陆点位置分别研究了NA点、NB点、NC点接轨方案。综合考虑沿线拆迁、对城市规划、石化区的影响、通道资源利用和旅行时分等多种因素,研究暂推荐NC点登陆,支线在沪乍杭区间接轨方案(图3)。
4.2 引入宁波枢纽方案
沪甬城际引入宁波枢纽方案结合宁波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枢纽点线能力情况、登陆点位置等因素主要研究了引入慈城北线路所方案和引入慈溪站2个方案。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影响、工程衔接、工程投资、工程难易程度,研究暂推荐沪甬城际接入慈城北线路所方案(图4)。
5 结论
目前,国家、浙江省、上海市、宁波市层面的相关政策文件均提出规划建设沪甬跨海通道,本项目是环杭州湾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海大通道沪浙段的重要辅助通道,同时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浙江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千亿工程。同时,在长三角“一核五圈四带”的空间格局下,上海与宁波之间无直接联系通路,既有沪杭-杭甬通道能力趋于紧张,规划于“十四五”时期建成的通苏嘉甬高铁的建设能够通过沪杭-嘉甬通道拉近沪甬间的时空距离,但沪甬间的沟通仍需绕行嘉兴地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发展,上海与宁波都市圈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沪甬通道客流需求增长迅速,开展沪甬城际规划研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多因素综合分析比较后,研究推荐线路较短,充分利用既有通道资源,服务范围大,城市规划适应较好的沪甬城际东线线路方案。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运输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 [S].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运输部, 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0.
[3]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 [S].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1.
[4] 中國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上海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S].北京,上海: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9.
[5]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 [S].上海: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1.
[6]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S]. 浙江: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1.
[7] 宁波市人民政府. 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 [S].宁波: 宁波市人民政府, 2022.
[8]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S].上海: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8.
[9]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S]. 浙江: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1.
[10] 任军辉.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引入长三角腹地高速铁路网衔接关系研究[J].铁道建筑,2019(3):92-96.
[11] 李桂林,文望青,严爱国,等.公铁合建跨海桥梁裸岩区深水基础设计[J].铁道建筑,2020(9):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