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研究

2023-06-29林真敏严盼

中国食品 2023年2期
关键词:预警环节食品

林真敏 严盼

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的危害。作为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应当及时结合现实需要进行优化更新,立足于大数据技术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升风险预警的整体水平。

一、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概述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的是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监测、追踪、量化分析和有效的信息通报预报,及时对出现问题的食品安全链条发出警报,进而最大化地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降低损失。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不仅是对食品本身的安全进行监管和维护,还要将其视为道德问题进行监管。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最终质量取决于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和有效性,我国十分重视对食品安全的维护,不断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优化传播机制,公共卫生机构覆盖全面,应急报告与信息公布也做到了透明、公开、公平、公正。

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需要或上级计划对所涉商品进行抽查检验,如果不合格则启动处罚程序。就实际情况而言,如果只对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进行管控,则难以及时发现问题,毕竟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还会出现在其他环节中,且部分风险比较微小,不易于察觉。因此,为了避免监管范围的片面性,市场监管部门还从社会层面拓展预警体系以获取更多数据,提升风险预警的覆盖范围。

二、大数据时代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数据的来源

1.专业部门组织调查的抽样数据。目前为止,多次发现较大食品安全隐患的案例均来自于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检工作。抽检一种是定期对流通、生产中的食品进行抽样检测的手段,我国需要定期抽检的食品种类较多,包括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水果、炒货、食用油以及油脂制品等34种食品。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监测有严格的评判标准,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證质量检查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同时,抽检属于有计划的随机行为,各个食品生产以及加工单位都不会提前得知抽检的内容和时间,使得抽检调查的可靠性较高,基本每次抽检都能挖掘出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但有质量的抽检必须做到带着目的去检查。此外,预警需要有动态性,当在一些小环节发现隐患时,可能说明该生产或流通链条中仍存在其他的诱因,因此大数据技术也应当将抽样调查作为数据采样的关键渠道,尽力挖掘传统抽样手段尚未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

2.网络舆情下的民众反馈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全民媒体”的新景象。当下,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布身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呼吁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和审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有关部门的另一双眼。广大民众往往身在食品生产和消费的第一线,能够了解到更多食品生产与流通的现状,挖掘出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新媒体也赋予了民众快速生产、发布和传播信息的权利,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无法在第一时间掩盖信息,这无疑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更新、更快、来源更丰富的调查方向。由民众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必然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有关部门顺着网络舆情开展重点调查,既是对我国食品安全的雷霆维护,也是安抚民众、强化政府公信力的必然举措。因此,网络舆情便也是大数据监控的必然方向。

3.新闻媒体调查整理的新闻数据。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专业新闻媒体,与网络民众主导的舆情有所不同,其公信力更强,所发表的见解也有数据作为支撑。风险预警的关键在于,要对食品安全的整体面貌有着充分的认知,能够从整体的发展脉络和看似没有风险的表层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安全问题。食品相关新闻作为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现状进行报道的媒体产物,可以成为食品安全部门更快了解食品安全整体面貌的信息来源,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将新闻媒体的调查结果视作大数据处理的“基点”。

三、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研究

笔者结合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预警的定义“对食品安全隐患的监测、追踪、量化分析、信息通报预报”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不合格食品通报以及社会各界信息来源,聚焦2017-2022年有关食品安全抽检、公告、新闻、舆情的相关信息,同时采用API接口和爬虫两种形式,对网络信息中的海量数据进行了特定指令下的采集,最终从以下四个环节对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进行研究。

1.原料供应环节。原料供应环节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在饲养过程中进行了不正当的人工干预。比如,2021年,著名养羊大县河北省青县出产的羊肉出现肉类品质不达标的问题,原因是喂养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瘦肉精。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光一起未对原料检验且标签与内容物不符的单晶冰糖案。2022年,某蔬菜店供应的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最大残留限量。数据结果显示,类似食品安全事件在五年内发生的比例为2%。

2.生产加工环节。生产加工环节也是出现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灾区,主要原因包括加工材料不合规、加工环境卫生不合规、加工程序不合规、产品包装质量不合格。2022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查出11批次食品不合格,从粮食加工品、食用农产品到酒类、保健食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等,多个品类出现了微生物污染、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达标等问题。比如,广东省正大食品生产的无花果、宁夏悦来商贸生产的香醋的霉菌数量均不达标,江西地方酒厂也出现了食品添加剂超量的问题。综合来看,五年内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比例高达50.8%。

3.运输流通环节。在食品运输过程中,不合格的存贮环境也会导致食品受到污染。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食品监督管理局查出一批质量不合格的绿豆饼,经调查发现这批绿豆饼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是运输条件不达标。2022年,山西省临汾市查出一批不合格食品,其中部分不合格食品也是因为储存不当导致。在运输流通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是因为相关负责人存在侥幸心理,对接人员的调查意识不足。在2022年我国已经发布《反食品浪费法》的基础上,仍然有许多商户选择大量购买临期食品进行翻新再销售,严重威胁食品安全。调查发现,五年内类似事件的发生比例高达20%。

4.商品消费环节。事实上,即便食品经过了层层检验,到达消费者的餐桌时也仍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原因主要是食品制作不当、材料处置不当。2021年3月,曼玲粥店将客人吃剩的排骨“回锅”,且员工制作商品时不遵守安全规定,不洗手便回收食材,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2021年8月,著名餐饮连锁“胖哥俩”将死蟹当成活蟹售卖。类似案例在五年内发生的比例高达18.4%。

除此之外,消费者食用程序不当也会导致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因食用不当而导致食物中毒的比例高达8.8%。

综上所述,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明显提升信息挖掘和信息处理的效率,而大数据也将成为未来我国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不过,想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就要规划好数据采集的范围,贯穿从食品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从官方调查、民众监督和新闻发布等多个渠道入手,全方位管控一切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已经出现过的风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出有效预警,对质量不达标的食品及时进行管控处理,真正提升国家食品安全水平。随着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必将挖掘和拔除更多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简介:林真敏(1986-),男,汉族,海南三亚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微生物检测。

严盼(1987-),女,汉族,湖北汉川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等检测。

猜你喜欢

预警环节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