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雕刻赋能下中国传统纹样的活化探索
2023-06-28葛思洋
葛思洋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laser engraving technology, designers begin to apply laser engraving technology as a tool for their design creation.This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offer pertinent design thinking and strateg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terns, but also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s to upgrade the abundance and innovativeness of traditional pattern designs.
中国传统纹样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产物成为现代中国特色设计的重要元素被运用于现代设计中。随着激光雕刻技术发展成熟,设计师开始使用激光雕刻技术辅助设计创作,了解激光雕刻技术的优势及可能实现的设计方向转變,能帮助中国传统纹样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针对性的设计思维和策略,对拓展传统纹样设计丰富性和创新性有指导意义。
一、激光雕刻技术赋能下的中国传统纹样
1.中国传统纹样的视觉特征与当代困境
传统纹样是指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人为创造的用于装饰或祭祀用途的各种纹样形式,这些纹样大部分来自于出土的文物和民族部落传承。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晚期,云雷纹作为青铜器上主要的铭刻纹样出现,此后祥云纹、环带纹等青铜器纹样逐步出现,封建社会时期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图案;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时出现大量纹样的变种,依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产生特殊的纹样,如侗族因崇尚自然的诉求,利用刺绣的手法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与各种动植物纺织在其身着的服饰上,形成如今极其重要的侗绣纹样。在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中,中国各地区形成了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传统纹样作为一种早期的美术表现形式,通常是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运用他们所能触及的艺术手法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传统化特点、重视纹样所蕴含的宗教性、哲学性、艺术性等性质的艺术表现产物。传统纹样强调人对事物主观上的表现,不在意外在形状的高度吻合,重本质的神似,甚至通过几何形体以夸张、变形的方式呈现自然事物。此外,“日月同辉”“福从天降”等代表性的纹样代表古时候从人的角度出发,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解释,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追求。传统纹样现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审美特征、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凝聚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何以现代化的方式运用成为中国当代设计的一大思考点。
在西方理论话语所主导的当代设计艺术学研究中,无论是从文化自信的目标来看,还是从学术理论发展的需要来看,学习研究中国传统纹样,探索运用中国传统纹样的表现之道,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树立,对本土设计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法国的让·克莱尔提出“每个民族都存在一种艺术精神,正如同每个民族都存在一种语言一样。”中国传统纹样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视觉特征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精华,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民族文化内涵沉淀于其中,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使其出现在中国当代设计中,确立本国特色的设计理念,才能在全球化的设计发展中形成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中国文化自信在世界上屹立。
2.激光雕刻技术应用于中国传统纹样领域的前景
激光雕刻是利用高功率密度激光束照射被雕刻材料,使材料加热至汽化温度从而雕刻物体或切割物体的技术。激光雕刻的使用步骤简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运用制图软件例如AI或CAD绘制图像。第二部分是将图像导入产生雕刻路径的软件:如Laser。将文件导入后生成切割路径并调整尺寸,但软件内不可以直接画图,对图案的修改依然需要回到制图软件内完成。调整完毕后,我们需要根据材料调整切割时所用到的基础激光功率以及雕刻速度,确认材料后需要根据材料厚度来调整精确的数值。
激光雕刻技术原为工业高精度高硬度切割为目的研发,随着技术发展完善,成本降低,激光雕刻被运用于广告装饰、印刷包装、皮革服饰等更多领域。激光雕刻的学习十分简单,对于设计师此类本身就能熟练使用制图软件的人群,只需要简单了解雕刻软件即可上手操作。传统纹样的图形化构成十分贴近激光雕刻的雕刻方式,设计师只需要重新进行数字化绘制即可形成设计素材,运用于设计作品中,因此吸引大量设计师开始使用激光雕刻技术进行传统纹样的现代创作。
二、激光雕刻技术对中国传统纹样的活化表现
1.载体变革
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无论是进行传统绘画或是雕塑创作,亦或是当代艺术实践,材料选择都是艺术家用来表现作品观念与思想的重要部分。不同材料的色彩、肌理、质地、光泽等特性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与艺术美感,如木质材料能给人素雅温和的感受,木质纹理承载着岁月的变化;而不锈钢材料则给人一种冰冷工业化的感觉,此外表面强烈反光给人一种神秘感。传统纹样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因人手工劳动的局限性使艺术作品的材质受到限制,激光雕刻技术扩大了可选择的材料范围。激光雕刻技术使用高密度激光使材料加温气化,达到切割材料的目的,这种技术使高硬度金属、有机物、木材的切割得以实现,设计师不再受困于如何进行材料加工的问题中,能够将传统纹样从其本来的传统表现形式中剥离,通过现代综合材料的新载体,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2.效率拓展
传统纹样造型复杂,纹样精度高,虽然一部分优秀的手工艺者通过手工制作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也需要一周至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进行手工制作。同时学习纹样和使用纹样需要经过数年或数十年的传承学习,导致初学者难以上手,用手工无法加工或即使能加工但很难保证质量。数字雕刻技术以精确的激光制导进行加工,可以最小在毫米层级进行调整,激光高强度切割避免切割轮廓的不规则和毛糙。艺术家在创作时可以更大地发挥想象力,无须为自身手工能力而苦恼;高效制作也使艺术家更快地明确创作方向,使用更多精力在如何将传统纹样以现代化形式进行表现的思考中。
激光雕刻技術制作A4纸大小的雕刻切割只需要10分钟至15分钟,使得产品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设计师完成设计后,只需要提供激光雕刻的具体参数即可完成复制,数字化生产降低成本并避免人工错误,使拥有传统纹样的现代工艺品大量产出,这种产出会引发诸多问题,但也使附着传统文化的产物能够广泛地在市场上流通,提升文化传播度。
3.范式转变
传统纹样从古至今的主要使用方法是通过手工艺者绘制或雕刻于物体表面。在传统纹样的载体变化与制作效率提升之后,纹样的使用形式能够实现转变,三维艺术作品得以创新。这里的三维并非仅仅是通过雕刻形成的起伏变化,而是将纹样进行解构,提取出纹样的不同层次,单独制作后拉长作品的Z轴或转变方向。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平面转向立体的过程中,实现视觉层面的升纬。
图中所展示的正是基于侗族刺绣纹样中的花朵纹样创作的激光雕刻+木艺作品。将花朵纹样的不同层级解构简化,形成更为规整的几何形状,再将每一层级单独进行Z轴维度拉长,使用激光雕刻软件调整大小,打印出梯度变化,最后将所有层级重新组合。作品实现平面向三维的过渡,也使观赏者的目光从二维的注视转变为三维的环视,观赏者不同视角看到的作品样貌各不相同,更加具有层级感和趣味性。纹样解构和重构提供给传统纹样的现代使用全新的范式。
三、激光雕刻技术下的中国传统纹样活化策略
1.新时代的传统纹样文创
激光雕刻技术为着力点,通过激光雕刻技术对传统纹样的“活化”,将传统纹样进行现代化处理,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语言,推动传统纹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在产品生产上更大的活力和价值。例如“故宫建筑尺”采集故宫建筑群的建筑外观,通过设计师简化绘制,利用激光雕刻技术切割形成木制、竹制、金属制等材质文创产品,将故宫建筑美学和历史意义以现代技术快速形成符合现代生活且实用的文创产品。传统纹样本身就富有传统美感和图案化表现,只需稍加构思即可成为设计元素。制作出的现代文创产品能够打破对传统纹样的固有印象,使附有传统纹样元素的物件进入现代生活,落实“让传统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2.新时代的传统纹样设计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随后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正如总书记所言,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不应仅仅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手工制作,传统艺术蕴含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但不包含新中国的现代思维,艺术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合时代背景才能造就符合现代的新设计。
激光雕刻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以其技术手段取中国传统纹样形状构成,延续其传统意义,赋予中国传统纹样现代含义。为中国设计师打开新时代中国特色设计的思路、为普通百姓普及传统文化产品、竭尽全力将传统艺术以现代手法继承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设计模式打开了一条可以实践的去西方设计元素的中国特色设计道路,可以预见这是一个有未来有前途的赋能模式,我相信未来定能开拓艺术新境界。
四、结语
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因中国发展而具有特殊性,激光雕刻技术为传统纹样的现代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它提供一种现代化,技术化的设计策略,使传统纹样的使用方式拓展,简化传统纹样设计步骤。同时,其简便灵巧的操作模式和现代化背景为中国特色设计的培养提供一定方向,引导更多艺术工作者能够接触传统,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赵阿心.基于中国传统图案纹样表现形式的类型分析[J].大众文艺,2022(1):41-43.
[2]胡思敏.综合材料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发展趋势研究[J].美术大观,2018(6):100-101.
[3]克莱尔.论美术的现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