砣飞轮雕
2023-06-28祝天翔
祝天翔
Jade carving is a special technique with strong handicraft savor,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ne. Commonly used equipment, tools and accessories are the material means for jade carvers to carry out artistic creation.Its development marks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between jade carving art and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有句俗语说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工艺美院毕业后,我认识的一位学长是我手工艺大师传承班毕业的学员,在他的影响下对于玉雕技艺、历史、理解包括有关的一切学长告诉了我很多,也帮我了很多。是他让我看到玉这种穿越时代的文化、也让我认识了本院从事玉雕的很多前辈、专业老师等一众良师益友。
我的前辈们
美院是个相对于社会更加学术性的地方,老师对学生的“工”比较注重,又因为其自身的玉雕语言大部分为对称造型,器身上的纹饰强调对称、细挺、平滑、干净,所以之后自己的玉雕语言上这几点格外强调。
我的专业老师是一个比较严肃认真的人,话不多,做起事来慢而稳,保守中带着坚毅,这些其实和玉的特点比较像。这可能也是我自身的转折点,对玉雕的从业、自身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毕业后考进了手工艺传承班继续我的道路,开班前有一场面试,在面试过程认识了几位玉雕前辈。其中有三位前辈在我之后玉雕道路上可谓举足轻重,第一位为人随和低调,内敛中带着儒雅,宛如教书先生。第二位见他第一眼便知是一位艺术家,深沉中带着幽默,大家风范。第三位凡事求真,专注细节,一丝不苟,自有豪杰之气。这是我对三位前辈及老师最直观的感受。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看到了很多,理解了很多,改变了很多,一方面自己作为一名技师有这几位前辈老师亲身示范,让我逐步理解“为师之道”“琢玉三思”“匠人精神”的传承。
这几年和这些前辈及老师的学习中,不光是学习思维的方式,还有对为师之道理解。因为我除了是一名玉雕技师,也是一位助教。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都神圣而充满智慧,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教“在世为人之道”的职业,它不随潮流恪守千古的传统,只因把世人变得更加美好。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师是道的继承者,又是道的传承者。师为表率,师为模范,如今在班级里学生也会时常来请教自己问题,以前那固有的思维必须得到提升,每次教导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从个人角度看待问题,需要多方位思考,把它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你所说的每句话都会影响一个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改变一个人,你用心聆听他们的声音,给他们照亮前路的黑暗。
了解了前辈们的学习方式,对自己以往的错误以及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平时在与前辈们的交流中能获得一些至关重要的经验,这些经验之谈往往是零散的几句话,久而久之从几句到一段再到一篇,积少成多就成了属于我自己的经验。
三分功,七分工具
从事玉雕行业的人都知道一行话“三分功,七分工具”,意为:用七分的工具再加上三分的功力这就是完美的玉雕之道。在这方面两位前辈的示范可谓淋漓尽致。想想为啥大师如此轻快使用工具磨出那绝妙的线条,而自己准备充分可还是力不从心。由此可见运用工具是玉雕里的重中之重,玉雕工具确实很多:杠棒、喇叭、倒喇叭、尖针、橄榄、圆球、枣核、平口、快口、钉子、斩砣、掏砣、勾砣、压砣,这些只是行内术语。我想着重讲一下:压砣。可能是用法上的习惯,个人觉得压砣这种工具相当好用,一种工具多种用法,易上手,如:压、扎、磨、刮、搪、撩、顶、挑、旋等。其中有一位前辈就是用压砣的大师,行业内称“第一压砣”,当然上述的手法在老师这里只是一小部分。只是了解熟悉还是不行重要的是完全掌握并根据造型的变化随机调 整。到目前为止“七分工具”里我只掌握了三分,“三分功”里掌握了一分半,離目标依然遥远。
玉雕是一门手工性很强的特殊工艺,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常用的设备工具与辅料是玉雕从业者进行艺术创作的物质手段,其发展标志着玉雕艺术与当代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玉雕技术的发展,换而言之玉雕作品也会变得百花齐放。如今有了电动机器的帮助,无论从时间还是完成的细腻程度都相较于之前有明显的提升。古代没有电力,其制玉的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加工玉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其中,切: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铁线或圆盘加解玉沙(金刚砂),将玉石分开。磋:是用锯加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加沙雕琢花纹及钻孔。磨:指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所有研磨工序后再用木片、葫芦皮、牛皮等加各种粗细不同的砂浆,打磨需要抛光的玉石,使之光亮。这套工艺在商代已为当时的工匠所掌握,切、磋、琢、磨四种方法沿用至今。
上述这些是作为一名玉雕从业者所具备的基本要素。其实在最近几年时间里让我对玉雕创作发生根本改变的学习方式,就像要学一门手艺就要找对师傅,跟着师傅学,学的啥,是方法是窍门。就好比武功练到最后练的不是招式,是内在,这样你就能摆脱招式的局限性。玉石雕刻也是一样,传统的方法必须坚持,但更重要的是找寻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雕玉之道:砣工手艺美。近几年玉文化在学院传承着,不但学习琢玉的手艺,也融汇着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探索着创意和市场的结合,有着工艺传承,文化的交流以及学术研究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院玉雕在工艺传承上的教学思路和精神面貌。
作品成果介绍
《蝉颜薄翼》, 材质:白玉、碧玉,创作时间:2017年
在古代,玉蝉其实严格意义上是冥器。俗称“口含”,用途放入下葬者的口部,当然当代的玉蝉早已脱离此意义。《蝉颜薄翼》这款作品设计原型来自古埃及的圣甲虫图腾,为了让本为单色乏味的玉石更符合当代的审美,而选用两种色差较大的玉石。碧玉:使用图腾装饰的设计语言来表现,白玉:使用西方天使翅膀羽毛的形式来设计表达。两者一个中庸大气、一个空灵飘逸,从中通过传统榫卯穿绳结合,使得整件作品的意境和外观立体而饱满,而且比较符合当代玉雕设计主流。
《笼中雀》,材质:白玉、玛瑙,创作时间:2019年
作品是由平面构成转化成立体构成。寓意精致的鸟雀在笼中逐渐失去了夺目的光彩。白玉部分:运用一块手镯边料来搭建半个拱门型。阿拉善玛瑙部分:运用材料的三种颜色巧雕,把鸟雀的身体设计成蝉蛹的形制。虽然高贵白洁的玉形成的鸟笼很是安宁,但同樣的也剥夺了鸟雀的自由,设计为半个门框的用意为:对鸟而言肉眼看得见牢笼,和一个肉眼看不见开放式更大的牢笼。用当代的玉雕艺术形式来表现传统玉雕。
《惊蛰》,材质:黄龙玉,创作时间:2016年
作品设计蓝本是从一张装饰画而来。整体布局是利用玉石的天然颜色作为巧色,而蝉的形制一改往常趋于写实化处理,但作为叶子和花苞的底板依旧采用图案化处理。蝉运用立体雕法,底板的叶子和花苞运用镂空与深浮雕手法,使得整件作品有着清新淡雅的田园风。从底板的花苞与叶子之间的布局来说,其实是由一组小的扇形卷指头转化出一片大的叶子,以及几片较小一点叶子,叶子尖角处也是用卷指头来处理。这种处理手法可以简化植物类雕刻作品中常见的难点:茎叶、花朵太薄太细,使得作品结构强度低,同时也符合自身的设计语言。
在追寻玉雕艺术的道路上充满曲折,只有永不知足的探索和敢于自我否定,才能在艺术上寻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正是有坚定的信念才可以毫无畏惧的迎接挑战,正是由于不断磨炼自己,有了顶尖的技艺,最后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结语
与玉化魂,匠人初心。手艺之根本在于人,一切只是技术,不忘初心!
玉雕是一种漫长痛苦的修炼过程,也是在世为人的磨炼过程。“玉不琢,不成器”,我作为一位玉雕从业者,自我探寻的玉雕之道“技道萦怀,惟精惟深”,也是当代民族精神取向与核心价值观,“制玉,及为人”,其中关键还是“人”。对人性、对生活的真、善、美的礼赞,玉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正如自古以来从玉中感悟出人生的道理,那至爱、至美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