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崖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3-06-28江林龙黄惠琳

艺术评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发展研究非遗

江林龙 黄惠琳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与抢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热点议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繁多,其中,海南崖州民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崖州民歌存在时间较早,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海南崖州一带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文化景观,彰显了海南崖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为了更好地促进崖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笔者从当前崖州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出发,对崖州民歌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思考,并针对崖州民歌在保护与传承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关键词:非遗  崖州民歌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兴的热点课题。最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在2003年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出现的。这个非遗纲领性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定义,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此,全世界范围内便开启了关于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非遗在我国从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开始,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到发展不断得到完善的过程。随着非遗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一大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传承,这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贡献了中国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非遗“活态化”方略再次吹响了新号角。

崖州民歌是流行于我國海南一带的民间歌唱艺术,它主要以闽南方言为主,以口头以及手抄本的形式记录,这是传播崖州民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作为最早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崖州民歌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相关资料记载,崖州民歌最早兴起于宋代,并在清朝后期达到顶峰,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崖州民歌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但正是这样的一种宝贵的非遗文化资源,现在仍然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危险。基于对崖州民歌各种文化价值的重视,笔者对崖州民歌展开了深入研究,试图总结了崖州民歌目前发展的困境与现状,并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促进崖州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非遗”视角下崖州民歌发展的困境

作为崖州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样式,崖州民歌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与文化内蕴,积极地同崖州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融入并大放光彩。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崖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冲击,这限制了该民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该艺术生命活力的绽放。事实上,崖州民歌是有着重要文化价值的艺术样式,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代表,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崖州民歌的传承工作目前正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崖州民歌在资料搜集与保存方法、民歌保护与传承人才资源建设、宣传与推广以及认识度层面的不足,使之陷入了发展困境。

(一)崖州民歌资料搜集不足、保存方法落后

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面前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对非遗资源的挖掘和抢救,只有对非遗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才能实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崖州民歌而言,搜集并保存好崖州民歌资料显得至关重要,资料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记录着重要的信息和内容,其也是早期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主要手段。早期的崖州民歌资料搜集及保存方法比较传统和落后,主要以纸质保存为主,存在一定的弊端。当下已经进入到信息和数字化社会,资料搜集和保存的方法更加多元,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崖州地区关于民歌资料的搜集和整合明显乏力,搜集和保存手法也较为落后和传统。崖州民歌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歌唱艺术,存在时间跨度大的问题,这导致很多崖州民歌的资料散落在了民间,而崖州民歌资料的这种分散性,使之资料收集工作难度大、不全面、缺乏整合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崖州民歌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同时,相关人员在崖州民歌的资料搜集上也未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网络途径,还是停留在传统和落后的口耳相传及文字记录阶段,这导致了崖州民歌资料搜集的缓慢与效率低下。

(二)崖州民歌缺乏传承人才

非遗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人的参与,尤其是离不开非遗传承人,换句话说,非遗传承人是关乎非遗保护与传承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实地的考察与调研发现,崖州民歌传承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人才数量不足与人才质量不高造成了崖州民歌传承的最大困境。目前,崖州民歌的传承主要还是依靠家族式的传承方式进行的,这使得其传播范围较为狭窄。因此,进一步扩大和传播崖州民歌,向更多的人群宣扬崖州民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崖州民歌,能够大大地增加人们爱上并走上崖州民歌传承道路的概率,达到扩充崖州民歌传承人才资源的目的。事实上,许多非遗项目也都面临着传承人断层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研究与整合,也为解决崖州民歌在传承人断层问题上找到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比如: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从校园当中寻找崖州民歌的继承人才。但不管怎样,崖州民歌离不开优秀人才的继承,只有让爱好崖州民歌的人参与到崖州民歌传承工作中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崖州民歌面临失传的问题。

(三)崖州民歌宣传与推广能力不足

如上所述,崖州民歌不仅面临着资料搜集与保存困难、传承人才缺乏等现实困境,还面临着宣传与推广能力不足的难题。资料的搜集与保存是客观层面的问题,而崖州民歌的宣传与推广是主观性难题,其能力的不足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管理者的原因、有民歌自身内容局限的原因,还有传统观念影响的原因。在当前的新媒介背景下,各种新兴媒介层出不穷,许多非遗文化传承人抓住了新媒体的机遇,积极进行了推广和宣传工作,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范围。与它们相比,崖州民歌在与新媒体融合这一点上则显得较为乏力,其当前依然在利用传统的电视媒介等进行推广和宣传,受众面小,受地域性限制大,且渠道单一,宣传和推广效果差。因此,想要真正让崖州民歌“活起来”“火起来”,让更多的人听到崖州民歌,必须使崖州民歌融入新媒介、新媒体的生态环境中,实现崖州民歌的全媒体传播。

(四)缺乏对崖州民歌文化潜力及价值的清晰认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目前对崖州民歌文化潜力及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使得其文化潜力及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事实上,多年来旅游业一直都是海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依靠的主导产业,在新形势背景下,“非遗+文旅”的形式不失为一种促进海南旅游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当前,相关部门对崖州民歌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积极地将崖州民歌与文化旅游进行很好的嫁接,这导致崖州民歌的文化潜力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非遗+文旅”等活动,促进海南旅游业转型。非遗崖州民歌除了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之外,同样也离不开崖州地区民间百姓的力量,其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全崖州地区民众的广泛参与。只有积极地响应政府“非遗+文旅”政策,才能给生活在此地区的民众带来经济收入的提高,同时,这也能传播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民众参与崖州民歌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公众缺少对崖州民歌的演唱形式、表现手法、蕴含的文化的认识”。

二、“非遗”视角下崖州民歌发展的优化策略

毫无疑问,崖州民歌面临着诸多保护与传承问题,这影响了该民歌艺术审美意蕴及文化价值的发挥,所以必须寻找到优化的对策,解决崖州民歌保护与传承困境,让崖州民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继续传承民族记忆,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综合来看,融合新媒体实现数字化储存与传播、推广进校园不断壮大传承人才队伍、推动崖州民歌实现创造性转化以及融合地方文化场馆全方位提高认知度,可以有效解决崖州民歌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一)实现数字化存储与传播

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主要是指“将非遗的内容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思维,在坚持原生态、原真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再创造”。数字化存储是当今时代对资料搜集与存储的主流手段与先进技术的体现。不同形式的非遗采用的数字化存储方式不同,崖州民歌的数字化存储,可以主要针对文字图谱资料与音频资料。一方面,将搜集和整理得到的关于崖州民歌的相关文字性描述以及歌词乐谱等进行数字化扫描,让纸质转化成电子,这样更容易实现永久性保存;另一方面是对崖州民歌音视频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尤其是在音视频资料这方面,在存储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做到不对其做任何多余的修饰及剪裁,这样才能够尽量保持崖州民歌的原始面貌。在对崖州民歌实现数字化存储之后,要注意将其保存到特定的硬盘之中并设立专柜,进行立档保存。

在注重崖州民歌的数字化资料存储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对崖州民歌进行宣传与推广,实现全方位的传播。对非遺的宣传与传播离不开新型媒介,当前正处于新媒体大爆发的时期,当今的中国社会是视觉听觉主导的景观社会,因此,要积极将崖州民歌转化成视觉化的影像,并利用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目前,关于崖州民歌的影像化作品已经有很多,比如《空着肚子回老家》《港门谣》《回家感怀》等,这些作品因其旋律轻快而悠扬、童声纯净而空灵、画面形象而生动而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同。在将这些崖州民歌资源转化成影像视频之后,还应积极利用各种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比如微博、微视、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实现对崖州民歌的全媒体文化传播。

(二)不断壮大传承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传承人,针对崖州民歌这种濒临失传的古老文化遗产,要加强崖州民歌的宣传、积极培养崖州民歌非遗传承人可谓是迫在眉睫。在这方面,扎实推进非遗进校园、推动崖州民歌与校园文化艺术教育融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对策,这可以有效补充传承人队伍,实现更好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想。

首先,鼓励各类学校开设崖州民歌的相关课程,发挥校园美育功能。例如,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培训学生演唱崖州民歌。普及崖州民歌相关历史与乐理知识,同时积极开展崖州民歌传承人进课堂活动,形成“教师+传承人”双导师模式,教授学生学会歌唱简单的崖州民歌。在中小学课堂开设崖州民歌课程,不仅能够达到美育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对崖州民歌的兴趣,并培养出更多热爱崖州民歌的传承人。与此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崖州民歌进高校活动,将崖州民歌以高校公选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课程的设计与研发。

其次,崖州民歌不仅要“走进来”,更要“走出去”。崖州民歌“走进来”就是指将崖州民歌引入到校园里面,而崖州民歌的“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老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崖州民歌歌唱的声域空间中,亲身体验崖州民歌的歌唱魅力,让学生参与到崖州民歌的表演活动中去,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了解这种古老的歌唱艺术。

最后,也可以将崖州民歌表演同高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相结合。高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形式,相关人员应该积极寻求机会,通过在高校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设置崖州民歌展台,通过多种灵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崖州民歌,拓宽吸纳崖州民歌传承人才的渠道。

(三)实现崖州民歌创造性转化

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这个文件中主要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继承,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进入新时代以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积极提升非遗的内生动力,通过对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让非遗“活”起来,不断提升其创造性转化能力。“非遗不应只是静态的文化符号,更应是活态的文化‘有机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技艺‘潮起来,坚持活态传承与传播,非遗将在现实生活中结出累累硕果。”在积极推进崖州民歌的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对崖州民歌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与再创作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形式。

首先,从崖州民歌自身的音乐特性上来看,崖州民歌由于继承了古代律诗的特点,因此听起来朗朗上口、婉转动听。与此同时,崖州民歌同样也十分注重押韵,“每句歌词末尾,崖州民歌都要押上韵母相近或相同的字,长句子末尾也要押韵或者通押”。例如,在崖州民歌《春草》中,歌词内容为:“嫩嫩软软绿浓浓,喜洗身凉细雨中;遍地青翠好时节,欢喜年年早春逢”。利用崖州民歌的这种节奏型、韵律性的民歌风格,可以实现与当下流行音乐的融合。其次,邀请专业词曲人对崖州民歌的歌词进行现代化的改写,内容主要围绕着人们的新生活、新观念来进行改编,这样听众更能够从崖州民歌中看到现代人自己的影子,达到情感的共鸣与灵魂的默契。最后,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演唱家对这些新内容、新曲风的崖州民歌进行演唱。如此一来,便能够促使崖州民歌重新焕发出生命力,进而去吸引更多的年轻听众。

(四)融合文化场馆提高认知度

积极利用地方文化场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的保护进一步拓宽空间展示渠道,增加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这是当前崖州民歌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首先,地方文化场馆类型众多,职能健全,主要包括了地方公共图书馆、少年宫、老年活動中心、文化馆等,要积极发挥这些空间的文化教育与展示功能,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崖州民歌活动,实现崖州民歌的地方性保护及认识的再提升。

其次,地方文化场馆具有地域优势,依托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其基础建设一般相对完善,且已经具备一定的受众群体和粉丝资源,在崖州民歌的推广与宣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地方公共图书馆为例,地方公共图书馆在地理位置上占据着诸多优势,想要参加和学习崖州民歌相关活动的人可以轻松地找到活动地点并参与进来。同时,地方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图书馆可以设置专门的关于崖州民歌的书籍以及影像资料的专栏,并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学习和了解到关于崖州民歌的所有资料。另外,地方公共图书馆也能够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图书馆的专职人员可以为公众学习和了解崖州民歌提供指引。

最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以崖州民歌为基础,建设保护与传承崖州民歌的数字化情景式展馆,对崖州民歌保护与传承的新成果进行情景式展现,让普通观众意识到,崖州民歌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崖州民歌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如此,崖州民歌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艺术形式,是一块历史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但崖州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崖州民歌的资料搜集与保存方式落后、崖州民歌保护和传承人才匮乏、崖州民歌的宣传与推广能力不足以及相关人员缺乏对崖州民歌的足够认识等。为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并参考大量文献,在结合国家相关的非遗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比如:积极融合新技术实现数字化储存与传播、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壮大人才队伍、积极促进实现创造性转化提升宣传与推广能力以及积极搭建并发挥文化场馆功能提高崖州民歌的认知程度等,实现崖州民歌的全方位保护与传承,同时也给其他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案例。

参考文献:

[1]孙肖灵.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集与保护实践探索——以三亚崖州民歌保护为例[J].孙兰台世界,2016(19):90-92.

[2]王强.“非遗”保护传承视野下的崖州民歌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年.

[3]苗天娥.试论新时期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增强活力 提升效能: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C].2018:254-258.

[4]“非遗”技艺活力再现[N].人民日报,2022-04-12.

[5]章之乐.国家级非遗中的音乐——崖州民歌[J].琴童,2021(09):49-52.

[6]程维,杨青.“非遗”视角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6(09):12-14.

[7]王益群.“非遗”视角下回春功的传承对策研究——以社区化推广为例[J].时代教育,2017(09):220-221.

[8]刘静,黄书立.非遗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戏剧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J].戏剧文学,2021(12):115-118.

[9]王红.非遗保护视角下福州地方传统武术在小学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10]孔妮.非遗视域下四川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以四川民歌改编钢琴曲为例[J].四川戏剧,2021(11):110-112.

猜你喜欢

发展研究非遗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