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3-06-28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服务

本刊评论员

近日,教育部在京启动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暨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教育部联合国聘平台等12家社会招聘机构,与各城市、各高校一起推出“24365携手促就业精准服务”;各城市、各高校将举办行业性、区域性、联盟性等各类校园招聘活动1.5万场,针对重点群体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总书记始终挂念心间。5月11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扎实做好这项重要工作,确保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预计达1158万人。尽管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压力依然较大。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保就业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促对接、拓岗位、强指导,对于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至关重要。

要用辩证的思维,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人才储备动力。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对于高校、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等来讲,是开展就业工作的挑战;但对用人单位来说,更是吸纳储备优秀人才的机会。“聪明”的城市和用人单位想方设法围绕就业岗位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大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用短期政策杠杆换来长期人才效应,将为当地和单位长远发展积蓄宝贵人才资源。

要用精准的思维,全力以赴护航高校毕业生求职之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挑战之一是招聘与求职之间的供需匹配。比如,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潜力大,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招聘渠道不畅,与高校毕业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这就要求各部门各高校为中小微企业进校园招聘提供更大便利,推动中小微企业与高校开展精准供需对接。再如,不少高校毕业生求职遇挫,并非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自我认知不清晰、求职技巧不成熟。这就要求高校通过摸清底数、及时跟进、引导方向等方式,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做到“一生一策”,以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让毕业生求职的信心更强、视野更宽。

要用系统的思维,统筹就业服务接力、政策接续工作。当上千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他们求职的方式、寻求帮扶的途径也将随之变化,服务毕业生的主体将从高校转为各地人社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早谋划、早部署、早发力应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理念。既需要推动高校主动作为、访企拓岗,促成用人单位拿出更多就业岗位;也需要人社部门提早与教育部门、高校对接,确保服务不断线、工作不断档,让每位需要帮助的高校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服务。各方合力、多措并举,前后接棒、系统发力,才能答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考卷。

要用发展的思维,提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能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的劳动形态、新的就业方式、新的创业路径正在不断涌现。加快健全就业目标优先的宏观调控机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希望的田野”,努力让新就业形态茁壮成长,才能构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容提质的良性循环,创造更多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成就自我的舞台。

就业,一头连着灯火万家,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未雨绸缪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努力促进高校畢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推动各地方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就一定能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服务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