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应用型大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2023-06-28汪晋李凌姚萌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劳动教育

汪晋 李凌 姚萌萌

[摘           要]  劳动教育承载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瞄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聚焦学生能力提升和未来发展,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长,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开展和教育质量提升。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机制,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管理;针对学段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考核制度,全程多维评测反馈,推动学习主体动力提升;加强条件建设,协同落实保障,构建全员参与、全要素支撑的劳动教育良好局面。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应用型大学;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073-04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貫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肩负着帮助未来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养成健康的劳动习惯、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意识的重要任务。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扎根社会现实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学生发展要求,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着眼夯实学生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扎实开展“本科”教学改革;面向未来岗位和职业需求,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发展潜力打造,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劳动能力。贯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全员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调动职能部门的充分保障,协调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支撑;全过程覆盖,将劳动教育融入本科学习生活全过程、融入知识技能传授和能力素质提升全过程、融入思想塑造和认识提升全过程;全方位构建,打造课内课外贯通、校内校外融合、团队个体互补的工作体系,为学生内发、协调、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立足“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六维素质优秀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设计、优化育人体系,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开展,逐步形成全程分阶段开展、全员主动积极参与、全方位强力支撑,落实育人要求,兼具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育人局面。

一、体系设计,优化管理,建立健全落实机制

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是劳动教育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全面、细致制定、执行相关的制度、方案、措施,可以有效引导、规范劳动教育涉及的部门和人员的行为活动,有力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学校科学开展顶层设计,打造良好运行机制,出台《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通过劳动教育在劳动观树立、劳动精神塑造、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实践体验、有机融入、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实施统筹、部门协调、分工落实和配套保障的工作机制。

配套拟制《劳动教育实施细则(试行)》,对劳动教育的总体安排、环节设置、组织形式、成绩认定等具体环节进行要求和指导。各教学单位依据实施意见和细则,结合单位实际和专业特点,研究制订“劳动教育计划”,按学期对劳动实践活动做出具体安排,形成衔接紧密、持续开展、兼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对相关工作量化认定;在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中,设立劳动教育专项课题,推动相关研究持续深入开展;将劳动教育实践纳入教学成果奖评奖范围,鼓励开展劳动教育探索创新,固化、推广创新成果;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典型宣传,激发参加劳动教育实践工作的热情和内生动力。

构建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劳动教育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协同落实。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组织人事处、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在教务处设立办公室,具体组织劳动教育规划制订,开展日常管理,督促教学单位计划落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保障到位。各二级学院作为劳动教育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学院所属学生劳动教育计划的制订、专业劳动组织落实、劳动教育成绩汇总和预警。团委会同学工处,结合第二课堂、学生活动和日常养成管理,统筹个性劳动开展。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师资、资金、设备工具等保障,有力支撑劳动教育各环节按计划实施。

二、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态,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设计、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综合运用高校各类型课程资源,既开设专门课程进行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又通过其他课程引导、渗透,多措并举达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教学内容,要以从业要求和劳动素质养成为导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进展特点,制定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内容;推进教学组织形态改革,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强化“学—用—创”相融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育人平台载体,推动课内、课外相互支撑,理论、实践同步推进,校内、校外有益互补,创新、创业有效融通,一体推动人才培养。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考虑其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个体劳动有所弱化的实际情况,结合其熟悉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的需求,借助教室、宿舍等平台,引导学生自觉做好生活、学习场所环境维护和个人生活事务独立处理。帮助学生提高自理劳动能力,端正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思考真正的人生与生活;对于进入专业基础学习的二年级学生,可以借助公共和社会平台,通过参与场所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美化、活动服务管理等服务性劳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对于进入专业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注重用好专业课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劳动必需的知识、技能,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踏实务实的择业、就业、创业观,接触、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对于步入知识技能综合应用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企业和社会平台作用发挥,通过综合实习、现地实训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优化工作流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劳动目标的达成和劳动成果的获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感,升华对劳动之美的认知,强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理解。

学校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独立設置总计不少于2学分,合计32学时的劳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采用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通过开设理论必修课程,开发入学劳动教育模块、劳动教育专题讲座、思政课程融入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劳动相关政策法规。劳动实践由个性化劳动和专业劳动两部分组成。个性化劳动可以是“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创建劳动或者体育场馆、教学场所等公共场所劳动,也可以是与第二课堂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专业劳动有机结合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依托相关专业课程和学科技能竞赛等平台,以劳动周、科技月等方式开展。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还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6个学分的“实用工商管理”课程模块。强化劳动管理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系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了解企业运营基本模式,熟悉企业管理基本规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契合;强化劳动文化养成,塑造企业家精神,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精英线上线下结合,开设系列必修课程与讲座,以“求天下学问,做工商精英”的追求,培养具有创新、拼搏、包容、担当和国际意识的企业家精神;强化团队精神打造,增强社会交往意识,锤炼遨游市场的能力,除了学生班级、社团、课外科技活动等平台之外,大力强化寝室长培训,注重学生在寝室平台上的相互交往和切磋砥砺,推出包括学风建设、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管理的全套制度和公约。

三、全程考察,多维评价,优化劳动教育考核方式

健全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对于了解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和教学效果,明晰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掌握学生的劳动认知水平,及时分析和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教育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劳动教育考核方式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频共振,互为促进。探索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对劳动教育全过程考察、对教学要素综合考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建设与之相匹配,符合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制度。劳动教育考核方式,应结合应用型高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合理设置考核环节,加大过程考核成绩比重,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便于组织实施。考核全过程应严格管理,通过考核做好教学过程的监测、评估与反馈,提升“教”“学”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促进劳动教育教学各环节扎实落地。

学校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聚焦学生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注重考核的导向、检查、激励和反馈作用发挥,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考核方式,把劳动教育各环节成效纳入综合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从“学会”逐步过渡到“会学”,从“为了通过考核而学习”转变为“在学习中完成考核”,推动实现创造性学习。

对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各个环节的量和质进行综合评定,赋分最终成绩。对劳动教育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卷面考试方式考查理论掌握情况;以劳动教育课程总结论文提交、座谈、演讲或者辩论等形式考核劳动认识提升情况。对于劳动实践的考核更加注重全程性和双向性。劳动实践组织单位,根据具体劳动形式的特点,从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质量等维度制定评价指标,并且对每个大项指标细化具体要求。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由责任教师对学生参与劳动的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全程考察赋分评级。同时,在劳动实践总结报告中,设计“劳动记录”“收获感悟”“意见建议”等内容环节,帮助学生回顾劳动过程,固化劳动技能,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知。也通过这些记录,帮助教师从学生视角进一步观察自身的劳动指导过程,了解教学效果,明细学生诉求,双向推动教学活动开展。对于未及时完成教学计划的学生,还需要进行预警。

(一)劳动教育学时认定

在完成劳动教育理论课及劳动教育实践课等劳动教育项目后,在第七学期登记劳动教育学时。由实施劳动教育的责任部门对学时进行认定、汇总并报送至各二级学院。

(二)劳动教育成绩登记

分别由思想政治教育部登记劳动理论教育成绩、团委根据PU系统登记个性化劳动成绩、各二级学院登记专业劳动教育成绩。由各二级学院按劳动理论教育(30%)、个性化劳动教育(40%)及专业劳动教育(30%)的比例综合评定最终成绩,总评成绩按五级制进行登记。

总成绩评定后由各二级学院进行汇总,于第七学期(五年制第九学期)录入教务系统。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补考、补修、重修机制,劳动教育综合成绩不合格的可根据情况进行补考、补修或重修。

(三)劳动教育预警

在每学年末进行劳动教育预警。由思想政治教育部统计劳动理论教育成绩、团委根据PU系统导出个性化劳动实践教育学时,各二级学院汇总并向学生公布。对于未及时完相应理论和实践学时的学生,及时预警,指导并帮助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劳动教育项目。

四、全面建设,综合保障,强化劳动教育实施支撑

扎实的条件支撑,能够有效保障劳动教育计划顺利实施。学校根据劳动教育开展要求,进行体系设计,发动全员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理论研究,开展相关文化建设,强化资源保障,监控实施过程,综合推进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一)加强研究指导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设立劳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采用申报评审和指定研究等形式,通过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自主研究和协同专业机构开展联合研究的方式,广泛开展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和做法探索。既有针对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推动劳动教育体系优化和管理改进进行的外出调研、资料收集、汇总分析,又有针对劳动教育通识课程和结合专业的开展进行的课程建设、案例收集汇编、教学资源研发、教学资源包打造。通过研究、试点、推广、固化,螺旋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二)重视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形成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劳动教育目标达成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学校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统筹指导,各二级学院配合落实。以“寝室”为基本单元,以劳动引导、宣传、开展为手段,以全员参与,“春风化雨”为主要方式,开展“以劳育人、以美养人、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注重将劳动认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其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制定、执行“寝室公约”,常态分工开展寝室劳动,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教室”创建评比。定期组织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过程,感受收获喜悦,培养劳动热情。宣传处积极开展劳动文化的宣传和倡导,综合运用大讲堂、宣传栏、新媒体等平台,以劳动模范典型事迹、身边普通劳动者真实经历为主题,以美的形式展现劳动,以文字的形式宣扬劳动,以动画的形式示范劳动。让师生身临其境地领悟劳动精神、感受劳动之美,提升劳动技能。

(三)打造师资队伍

由组织人事处牵头,思想政治教育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配合,开展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培养专职教师,打造劳动教育基础队伍,承担主干课程教学,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把开展劳动教育纳入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教学管理队伍、班主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推动劳动教育全员参与。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力量,配合做好劳动安全教育、人员组织和考勤管理。劳动教育现场教师进行劳动任务分配、现场管理和效果评估。同时,聘请行业专业人员参与劳动实践指导,有益补强劳動教育师资。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教师入职培训、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组织开展专题教研、教学竞赛、教学体会交流等活动,提升从事劳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专业化水平。

(四)开展质量评估

由校教学督导组牵头,根据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劳动教育具体项目质量标准和各教学环节质量要求,采用校、院两级督导听查课、领导和机关检查抽查、学生信息员反馈收集、定期评教评学等方式,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信息收集。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督导专家和教学管理者等多方力量,发挥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系统的作用,对教学活动开展、学生参与主动程度、教学目标达成等情况进行评估和问题梳理。对其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的拟制和落实保持跟踪督导,确保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五)强化经费保障

由财务处负责,进行劳动教育资金统筹,在年度经费预算中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根据各二级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梳理、汇总具体需求,开展劳动教育场地设施建设、设备器材购买和文化环境打造;合作开发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贴近实际场景,强化现地劳动实践;尝试对接、吸引社会力量,补充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和支撑。

(六)健全安全机制

由综合保卫处牵头,以劳动教育具体实施各单位为落实主体,强化全员的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劳动教育安全开展。依据劳动教育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劳动教育实践科目,使劳动任务强度、时长、工作环境等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开展的劳动实践科目,细化流程,摸排风险环节,明确岗位职责,制定操作规范,选用安全器械,配齐防护用品。一课一案制定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完善事故处理机制,明确应急处理流程,模拟演练应急操作,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劳动教育的扎实、有效开展,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必要的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升华对生命和美的认知,具有具体而直接的作用,对提高未来劳动者的岗位胜任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应用型大学应该怀有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责任感,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者成长的现实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动“全员”的主动性,推动“全程”的不断线培养,发挥“全要素”的支撑作用,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应用型劳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4]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20-03-31(1).

[5]孙爱武.应用型高校的未来[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6]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7]王红,谢诗思.本体论和工具论: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诉求的辨析[J].中国教师,2020(3):19-24.

[8]张应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定性和定位[J].重庆高教研究,2020,8(4):5-10.

[9]刘燚,张辉蓉.建党百年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变迁与反思展望:基于教育方针分析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4):18-25.

[10]许涛,刘丽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3):27-3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劳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