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趋势分析及优化研究

2023-06-28吴京张超舒蕾

金融发展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客群信用卡商业银行

吴京 张超 舒蕾

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国外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出口增长面临压力的当下,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对提振国内需求、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消费金融通过满足消费者跨期优化资源配置、平滑消费的需求,对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具有积极作用。作为消费金融主力军的信用卡,由于兼具支付和消费信贷的双重性质,被众多居民使用。近年来,受我国人口增速下降、商业银行前期“跑马圈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巨头蚕食市场份额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信用卡市场已由高速增长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呈现出业务增速放缓、收益率降低等态势。但随着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新需求、新业态和新场景的不断涌现,以及金融监管的持续完善,信用卡业务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一)信用卡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

一是发卡量增速放缓。2017年以来,我国信用卡发卡总量逐年增加,由4.65亿张增至2021年的8亿张;同比增速逐年下降,由26.5%降至2021年的2.8%(见图1)。信用卡人均持卡量伴随发卡量规模增长,但增速下滑较快。2021年,我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0.57张,较2017年大幅增长46%,但人均持卡量同比增速已由2018年的26%放缓至2021年的1.8%。

二是信用卡授信总额增速放缓,授信使用率呈下降趋势。2017年以来,我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仍持续增长,但增速逐年下降;授信使用率也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信用卡市场已由高速增长转向存量竞争态势(见图2)。与此同时,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1)》显示,近年来睡眠卡占比呈上升趋势且数值较高。

(二)信用卡业务占短期消费信贷比重较高,助力零售数字化转型

信用卡业务是短期消费信贷的最主要构成,截至2021年末,占比达到92.1%。信用卡透支余额在总贷款中占比虽逐年提升,但仍不足5%。由于信用卡具有产品客群一体化的属性,以及支付结算、消费信贷的功能,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深耕零售金融服务、推动零售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从信用卡业务在零售信贷中的占比可以看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见图3)。

(三)监管规范和数字化助力智能风控水平

近年來,我国信用卡监管规范不断强化,各商业银行持续加强智能风控水平。各商业银行账面不良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大体在2020年6月末或12月末到达峰值,随后逐步下降(见表1)。

(四)信用卡收入增速放缓,结构有待优化

随着信用卡发卡量和资产收益率同步下降,从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非按揭收益率均值来看,信用卡收益率逐渐下降(见图4),信用卡业务量价“齐跌”下,信用卡收入同比增速也出现下降。从收入结构看,信用卡业务收入主要由分期、利息及商户佣金构成。2022年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规范信用卡息费收取,分期手续费收入真实还原为利息收入,信用卡利息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五)科技投入持续加码,信用卡数字用户活跃规模呈增长态势

信用卡竞争主战场已从实体卡转向APP,各家商业银行持续加码科技投入。从科技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强度不输国有商业银行,借助科技赋能信用卡数字化,从获客转向服务,驱动用户使用带动收入、盈利增长。2019年以来,我国信用卡APP数字用户活跃规模大体呈增长态势。数字化提速加快线上线下渠道及场景融合,用户消费使用及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

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

(一)市场空间:市场规模增速放缓,但仍将保持10%的年复合增速

2015—2019年是我国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黄金五年。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短期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4.1万亿上升至2019年的9.92万亿,年复合增速达24.72%;整体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18.95万亿升至2019年的43.97万亿,年复合增速达23.42%。2020年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转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市场利润空间收窄、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不良资产快速增长三大挑战,消费贷款余额在人民币贷款余额中占比下滑。截至2021年底,我国消费信贷余额5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3%,占人民币贷款总余额的28.48%,较上年减少0.22%。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9.36万亿,较上年增加0.58万亿元,同比增长6.59%。随着宏观经济发展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消费支出在GDP中占比进一步提高、储蓄率持续降低以及90后和00后年轻一代崛起带来的群体性消费和借贷观念转变,尽管粗放式高速发展将进一步转向规范化经营发展,我国信用卡市场规模预计仍将保持10%的年复合增速①。

(二)行业分化:产业链不断细分,重构业务格局

从信用卡产业价值链来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获客引流、贷款申请、放款、个人征信、信贷定价及风险控制、客户经营、催收以及信贷科技的产品化输出等环节。随着消费信贷价值链的进一步精细化分工,各类业务机会将不断涌现,消费金融生态将出现全能型、多元型和专家型三类不同的机构。全能型机构横跨整条价值链,对外输出差异化商业模式;多元型机构则打通数据收集、获客引流、客户运营、风险控制等多个环节,提供数据驱动的专业化服务;专家型机构深耕一到两个服务层模块,以自身市场资源和技术专精实现更精准优化的环节赋能。根据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21)》,金融科技公司及消费金融专家型机构具有“轻资产、高成长”特点,相较于重资产的一般金融机构,拥有更高增速和估值倍数,尤其是能通过强大数据分析能力、AI与机器学习算法形成高技术壁垒,科技输出将是未来价值增长方向。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随着消费金融生态不断完善,在合规经营、边界划清的前提下,将加快从资金主导角色转向运营主导角色,与非银机构将出现竞合局面,并引发服务模式转变,整个生态将从寡头“跨层”垄断过渡到协调平衡。

(三)盈利空间:利润空间或将缩小,开拓“小B端”新市场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但客群风险调整步伐与利率下降幅度不成正比,导致信用卡利润空间缩小。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既要兼顾风险,又要抓好利润、持续优化客群及资产结构,对经营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客群战场迁移,业务模式升级。从加大客户下沉(布局高风险长尾客户)转向重点布局低风险、消费需求型与支付型客户,更加注重精细化辨识“高风险到相对低风险”客群间的摇摆人群。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客户,大部分将会清退;对于风险相对较低的客户,将重点提高数据应用、场景获客等多维度能力,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用较低的定价匹配较低风险的客户。此外,优质客户信用卡透支需求往往较小、价格敏感度更低,同时互联网巨头流量优势明显,用户黏性强,也难以仅通过下调利率来吸引互联网巨头的现有客户,这些都促使商业银行增强精细化定价、智能化风控等关键能力。

二是改变客群结构,聚焦“年轻客群、小B市场”。我国信用卡业务基本结束“跑马圈地”时代,增长来源从单纯的客户数量提升转化为存量客户降价提额,客群经营上聚焦“年轻客群”基本盘、“小B市场”新蓝海,即信用卡的授信额度相对较大(10万~20万或以上)或经营贷主导的小微客户。例如,平安银行将“年轻潮人”纳入重点经营的八类客群之一,围绕年轻族群的喜好,从产品、场景、权益、营销活动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创新;民生银行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切入产业服务场景,推出特色产品“小微普惠信用卡”,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提供多样化分期方案和优惠利率。

三、优化我國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建议

随着信用卡业务在商业银行获取与服务客户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各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提升对信用卡的重视程度。各商业银行应从明确战略定位、创新客户营销、注重客户选择以及加强考核激励与组织设计等方面发力,在提升信用卡业务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信用卡业务对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拉动作用:

战略定位方面,应从注重信用卡自身盈利能力转向注重与其他业务的协同开发。经过前期“跑马圈地”式的增长,信用卡市场规模和盈利增速逐渐放缓。作为商业银行触达客户最为广泛的业务之一,信用卡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为其他业务获取优质客户,还可以通过积累大量客户信息,让商业银行更好地认识客户,借助精准的画像为客户提供高效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如何加强信用卡业务与其他相关业务的融合协同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客户营销方面,应加大跨界合作力度并注重与客户的互动和沟通。一是可强化与微博、微信、抖音等头部企业的合作,通过直播、广告等加大曝光度,增加与客户的互动,了解客户的偏好和需求。二是加大与其他银行同业、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户的合作,构建覆盖范围更广泛的金融生态体系,借此开发新的信用卡金融生态场景,提高商业银行开展交叉营销的能力。三是通过建立IP与年轻用户进行情感互动,比如联合著名景点推出主题盲盒,将潮流时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情感互动来延长与客户的品牌关系。

客户获取方面,以低风险的优质客群为主。考虑到当前信用卡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个人消费者还款能力减弱,商业银行应秉持风险审慎性原则,以低风险的优质客户为主要开发对象,并适当降低授信额度(避免在尚未充分识别客户时过多授信)。在产品设计时,对部分优质客群实行低价政策,增加优质客户的忠诚度。通过不断优化客群结构和资产结构助力信用卡业务向“平稳、低波动”的业务模式转变,使得中低风险资产占比逐渐提高。

考核与组织设计方面,注重内部协同并构建一体化运营机制。商业银行可通过优化考核激励和组织设计来促进信用卡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同联动。在考核激励方面,设置交叉销售奖励,将其他金融产品内嵌于信用卡APP中,通过促进信用卡用卡频率来增加与客户的互动,从而增加客户使用商业银行其他金融业务的概率。

注:

①麦肯锡2021年报告《各擅胜场——打造六大能力抓住未来五年消费金融增长机遇》。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XS,WY)

猜你喜欢

客群信用卡商业银行
客群维护,集成商都在怎么做?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信用卡资深用户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
信用卡诈骗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