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
2023-06-28王力
王力
2023年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加快凝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共识合力,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认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
产业体系也称产业结构体系,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产业间的生产比例关系。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是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是主导产业部门依次更替迭代的结果。党的十八大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党的十九大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更加深化的阐述,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
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2023年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中央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向的表述日趋精准明确。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是“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其中,“完整性”就是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补短板、锻长版、强基础,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先进性”就是要适应新科技革命浪潮,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实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安全性”就是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三、找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发力点
从建设具有完整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看,“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是首要发力点。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5月5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
从建设具有先进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是重要发力点。一是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前,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围绕农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向专业化和产业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要对标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从建设具有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看,“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我国经济必须确保国家安全、确保基本民生,确保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总体正常运转。”是重要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练好内功,站稳脚跟”,“要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一是确保基本民生,要“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特别是要把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向耕地和科技要产能,向国土资源要食物”。二是确保基础设施正常运转,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三是确保基础产业正常运转,“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四、处理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多重关系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这里涉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二三次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开放合作的关系等多重关系,需要高度重视并处理好。
应当注意的是“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企业根植性,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即使向外转移也要想方设法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動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