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分析
2023-06-27张庆智
张庆智
摘 要:在合唱艺术领域内,指挥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于指挥者而言,不仅要通过指挥棒的使用对合唱加以有效控制,还需要借助指挥棒与团员进行沟通交流,凸显美感,实现合唱整体艺术效果的最大化。对此,本文概述合唱指挥的内涵,解读合唱指挥技法的审美功能,从外在指挥技术和指挥者内涵两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合唱指挥技法;合唱团员;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J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6-00-03
在合唱过程中,合唱指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从某些方面来看,在合唱团队中,合唱指挥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团队的关键所在和灵魂人物。由此可见,合唱指挥的能力素养、技法使用、情感素养、姿势美观等,都将会对合唱团的整体效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于指挥者而言,若想实现合唱指挥及合唱艺术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妥善处理好外在指挥技术与内在素养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的美处于统一协调的状态,借助精湛的指挥技术,强化音乐艺术的感染力,让合唱团员的审美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围绕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一、合唱指挥的概述
合唱指挥以指挥者为主要对象,具体是指在合唱作品演唱过程中,指挥者通过各种要素的使用,包括手势、动作、表情等,将自己对音乐节奏、音乐内涵的理解、感知、审美等内容有效传递给合唱团员的一种指挥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合唱团员在指挥者的指导和引领下,结合歌曲内容及歌曲节奏进行团体演唱,并为观众带来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
在合唱活动中,合唱指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唱指挥不仅仅是合唱活动中的指挥者,也是合唱中的训练者和表演者。在为成员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成员音乐理解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合唱艺术表演效果的最大化,带给观众视听享受,从而促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层次地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因此,對于指挥者来说,要加强对指挥方法的系统学习,灵活熟练地掌握各种挥拍技巧。与此同时,对于合唱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还需要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将其传递给合唱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使得合唱团员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1]。
二、合唱指挥技法的审美功能
(一)增强凝聚力功能
和谐统一是合唱的鲜明特征,在合唱活动中,成员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关系。通过内在情感沟通和心理认同的强化,可以实现合唱作用功效的最大化。对于个体而言,审美是其共同的天性,在指挥者手势、动作的影响下,可以引导团员享受美感。在指挥者的引领下,合唱成员借助声音艺术,加强情感沟通,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围绕合唱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强联合,凝聚力量。
(二)创设审美意境功能
审美是艺术活动的通用特征,在合唱音乐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在合唱活动中,通过指挥技法的使用,可以创造审美意境,有效呈现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景象,将音乐作品的情感主题进行淋漓尽致的呈现,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情感,引导团员强化合唱艺术审美体验,这对团员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
三、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外在指挥技术方面
1.指挥姿势
在合唱指挥期间,对于指挥者而言,与团员情感传递的主要方式通常是身体语言。因此,指挥者要确保自身的姿势处于自然流畅的状态,进而对团员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站立时,第一,指挥者两脚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通常以一尺为宜。而身体的重量,则需要在两腿的基础上进行均匀分配,切勿出现重心偏向于某一腿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很容易让团员产生精神涣散、态度不端的感觉,不利于团员审美能力的提升。第二,指挥者要挺直腰背,给团员及观众严肃的感觉。第三,指挥者的头部要正对合唱团员,加强与团员之间的目光交流,以平视为主。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指挥者而言,在进行合唱指挥时,不可有过多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动作,如跳来跳去、摇头晃脑、扭腰屈膝等。这些多余的动作,很容易分散观众及团员的注意力。不仅如此,对于团员而言,过多的肢体语言,会对其准确理解作品精神、作品内容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果想实现合唱指挥技法,在影响团员审美能力方面的效果最大化,则需要指挥者对自身的行为姿势予以高度关注,以简单大方为主,从而满足观众、团员的审美需求[2]。
2.指挥棒握法
握棒法是合唱指挥技法中较为常见且运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指指挥者在使用指挥棒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圆球部分放置在自己的掌心位置,在食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放置棒体。对于一些指挥者来说,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对指挥棒手持位置进行调整,以三根指尖握住方式为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使用何种指挥棒握法,指挥者只需要确保在合唱指挥时处于流畅自然状态即可。
实践环节中,对于合唱指挥棒的握法并没有进行固定统一的标准说明,往往是以合唱作品风格为依据,灵活调整指挥棒的握法。具体来说,如果合唱作品的风格具有舒缓、轻柔、悠扬的特点,在指挥棒握法时通常选择三根指尖握住方式,部分指挥者也可以不使用指挥棒,直接用手指代替。如果合唱作品风格具有情绪慷慨激昂的特点,则必须使用指挥棒。只有这样,方可将合唱作品的内涵及情感进行淋漓尽致的表达。由此可见,在合唱指挥期间,通过指挥棒握法的恰当合理使用,对于合唱团员而言,可以在指挥者的引领下深化对作品情感节奏的理解,从而与合唱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这对合唱团员审美情感的激发、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全方位地表现合唱作品的情感内涵,赋予合唱作品真情实感。
3.手臂运用法
在对合唱作品进行指挥时,如果其中的拍子具有大且富有节奏的特点,则需要指挥者在使用肩部力量的基础上,借助手臂的充分带动,强化歌曲力度,实现合唱效果及指挥效果的最大化。从整体上来说,对于一般节奏的拍子来说,在指挥时要以肘部为轴,借助胳臂下部力量的带动完成合唱指挥。而对于弱而小的拍子来说,则需要以腕为轴,用手完成整个作品的节奏指挥。由此可见,针对某个具体的合唱作品,在合唱指挥期间,指挥者要拥有良好的心态,肢体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特别是对于手臂肌肉来说,要始终处于松弛状态,灵活地使用手腕部的肌肉。此外,在围绕合唱作品进行指挥时,指挥者的拍子拍打动作要大方、儒雅,带给观众、合唱团员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进而对合唱团员的审美产生正面影响[3]。
4.左手握棍
在合唱指挥中,左手握棍虽然是合唱指挥技法中的一种,但是却很少会有人对其予以重视。通常来说,绝大多数人习惯使用右手,这与左脑比右脑灵活因素有关,是建立在自然生理现象的基础上的。因此,使用左手握棍的现象并不常见,甚至个别人会反对左手握棍。从整体上来说,左手和右手都可以完成同一件事情。但是,如果勉强惯用左手的人,使用右手握住指挥棒并进行指挥,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指挥者的指挥难度,很容易让指挥者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适感。与此同时,对于合唱团员而言,指挥者使用左手握棍指挥,也并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只要在指挥期间,指挥者的动作自然流畅、美观大方,即可带给团员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进而引导团员进入美的意境。
(二)指挥者内涵方面
1.指挥者情感
音乐作品是情感元素通过音乐、歌词、节奏等要素所呈现的一种歌唱艺术语言。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合唱时,需要团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歌曲中的情感,在节奏的带动下通过自己的声音完美地呈现出来。如果演唱毫无感情,则难以将合唱作品中的丰富情感思想进行有效传递。从这一方面来看,指挥者以合唱作品为主要对象,在进行指挥时,应该考虑到内外相结合的这一因素。借助指挥者指挥技法的使用,激发合唱成员的审美情感,以便在面向观众演唱时,可以将作品精神内涵、情感主旨进行全方位的呈现,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走进合唱作品中,与合唱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这对合唱成员审美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爱国类歌曲为例,如《长征》《歌唱祖国》《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在对这些歌曲进行合唱指挥时,指挥者要对合唱作品情感主题加以全面透彻的理解,走进合唱作品当中,从而将这种情感转移到指挥环节中。借助情感的渲染,带动合唱成员,引导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确保所演唱的合唱音乐作品实现艺术效果最大化。由此可见,合唱指挥是技术和艺术高度凝结的重要表现,需要指挥者拥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善于挖掘作品内涵,通过指挥技法的使用,将作品的情感渗透给合唱成员,从而提高合唱成员的审美能力。
2.指挥者艺术水准
在合唱组织中,指挥者既是核心人物,也扮演着主导角色,通过指挥棒的使用将作品情感艺术进行淋漓尽致的呈现,实现乐队与合唱成员的灵魂深层次沟通交流。因此,对于合唱指挥者而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准确理解并表达合唱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如果想实现指挥技法对合唱成员审美能力影响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指挥者加强对指挥技法的灵活熟练使用,借助指挥活动的开展,加深合唱成员对音乐作品艺术美内涵的理解,调动成员合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合唱成员对艺术、音乐始终有一颗热忱之心。具体来说,在排练之前,指挥者要充分分析合唱作品,包括乐式、段落、调性、节奏、声部等,并对指挥方式加以灵活应用,让成员深刻全面、精准透彻地理解并传递作品音乐内涵,提高合唱表现的艺术质量[4]。
以《黄河大合唱》这一音乐作品为例,其具有慷慨激昂的音乐风格,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下充分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并由此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因此,指挥者在对这一合唱作品进行指挥时,要透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性,随后将其带入指挥环节中,实现艺术造诣与指挥技法的深层次融合,引导合唱团员自觉主动地走入审美境界中。
3.指挥者文化修养
如果想实现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效果最大化,指挥者要从自身层面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团员、观众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让观众和团员共情,丰富合唱指挥的艺术形式。因此,指挥者要加强对相关学科的了解,如乐器、声乐、文学、哲学、美学等,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使得其艺术品位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借助优美肢体语言的使用,逐步规范指挥者的指挥动作,通过手势、眼神能够与合唱成员进行情感交流,让合唱成员在对作品进行演唱时可以进入更深层次的意境。不仅如此,合唱指挥者需要端正指挥态度,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对合唱团员进行感化,强化合唱组织的团队凝聚力,实现音乐作品合唱艺术效果的最大化。
以《茉莉花》这一音乐作品为例,指挥者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区所演唱的不同音樂风格,从音乐特点、语言、地域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随后将其融入合唱指挥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指挥者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合唱成员审美情感、提升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目的。
4.指挥者艺术境界
在合唱作品指挥之前,指挥者要深层次理解合唱音乐作品,善于从多个方面入手挖掘其中的美学元素,如音色美、曲线美、哲学美、层次美、立体结构美,妥善处理好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其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强化音乐作品的合唱效果,进而提升合唱团员的审美能力,充分彰显合唱这一艺术活动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指挥者要从自身的内涵方面入手,处于较高的艺术境界状态,对音乐作品的内涵、风格、特点加以准确把握,便于团员更深层次地领悟合唱音乐作品[5]。
四、结束语
合唱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在合唱活动中,居于灵魂地位的则是指挥者,为了让团员产生更为积极强烈的审美情感,指挥者不仅要拥有精湛娴熟的指挥技法,还需要注重对自身内涵素养的提升,包括情感、艺术水准、文化修养、艺术境界等。借助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融会贯通,提高团员的审美能力,让团员萌生真挚的艺术情感,从而面向观众呈现富有生命力的歌声,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王佳也.基于视觉因素下合唱指挥肢体动作的探究[J].当代音乐,2022(11):155-157.
[2]陈伟.多维度思维模式在合唱指挥艺术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评鉴,2022(17):20-23.
[3]田雨薇.乐队指挥技法在合唱指挥中的融合[J].艺术评鉴,2022(17):76-79.
[4]闫晓芳.浅谈合唱指挥与训练的开展策略[J].戏剧之家,2022(23):109-111.
[5]潘进.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和合唱团训练技巧分析[J].参花(上),2022(0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