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iopea乐队音乐作品中律动的多样性
2023-06-27吴雨卓
吴雨卓
摘 要:在音乐中,律动是主体更是整体旋律的骨架,而鼓手的律动感在音乐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但律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律动能演奏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特点,因此在音乐中运用什么样的律动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Casiopea乐队音乐作品中架子鼓律动的多样性,通过对两首音乐作品的分析来说明不同类型的律动特点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及实际应用。
关键词:律动;Casiopea乐队;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9-000-03
Casiopea乐队是一个融合爵士风格的乐队,融合爵士音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渐渐发展起来,它的最初定义实际上是一种融合了爵士乐即兴的特点和摇滚乐摇摆节奏的音乐,集各类音乐所长创作而成的爵士音乐流派。融合爵士乐经常会融合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表达和编曲,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爵士乐的表达方式。在音乐中,律动是创造旋律的基础,好听的律动会使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Casiopea乐队的音乐作品来体现音乐中律动的多样性。
一、Casiopea乐队融合爵士的风格特点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爵士乐也因此进入全盛阶段,从而在爵士乐当中出现了很多以爵士乐为基础的风格流派,融合爵士就是其中的一个流派。融合爵士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起源于爵士乐的没落时期,当时爵士乐的风头被摇滚乐和金属乐的兴起所掩盖,风光大减,被称为“黑暗王子”的美国音乐家迈尔斯·戴维斯,为改变爵士乐的日渐式微的状况,以爵士乐为基础,融入当时盛行的摇滚乐元素,先后推出了两部融合摇滚乐特征和电子乐器的爵士乐,为爵士乐创造了一个新的流派,也就是融合爵士乐,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流行乐坛的普遍认同,一时间在当时的美国乐坛掀起了融合爵士的大潮,为爵士乐的发展重新占领先机,这就是融合爵士的起源。爵士乐在后期的逐步发展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爵士乐流派,比如布鲁斯爵士、摇摆乐、蓝调音乐等,这些爵士乐流派在乐坛的盛行,使得我们重新认识了融合爵士的音乐风格,成为爵士乐的一种新的音乐流派[1]。
融合爵士乐经常会融合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表达和编曲,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爵士乐的表达方式。所以融合爵士是在爵士乐的基础之上吸收其他音乐元素而形成的,涵盖了爵士乐的特点,在音乐领域,融合爵士是爵士乐的一个分支,它拥有爵士乐即兴演奏的特征,同时还拥有摇滚乐的摇摆特征,打破了传统爵士乐乐器原声演奏的特征,同时运用了电子乐元素和摇滚乐元素,节奏感鲜明,具有厚重的摇滚节奏感,带给人们一种轻快逍遥之感。总之,融合爵士的新鲜感改变了人们对以往爵士乐的认识,而日本的融合爵士中在以往的融合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入了日本乐坛当中很多流行音乐元素,比如说,日本音乐的电子元素和极强的节奏感,将以往的爵士乐完善为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得日本的融合爵士乐重新在流行乐坛中占据一席之地。日本现有融合爵士乐队的特点是以鼓的演奏为核心的乐队,乐队中以鼓手为核心进行演奏,由此可见,日本融合乐队更注重节奏感和律动感。而在器乐的演奏上,日本融合爵士一改传统爵士乐采用原声乐器为主要元素的音乐特征,增加了现代流行音乐中电子乐以及电子乐器的流行元素,将日本融合音乐变得更加现代化。而在音乐作品的律动中也从传统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入了摇滚乐和电子乐的元素的融合爵士乐,具有很强的摇摆特征和即兴特征,融合爵士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乐器元素和传统乐器的原声音色,在节奏上、编曲上以及乐器的配备上都与以往的爵士乐有所区别,并且结合了时下流行的编曲技巧,这些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新鲜感和流行感,既有摇滚乐的特征又不失传统爵士乐的即兴感,音乐作品更加深入人心[2]。
二、律动的多样性在Casiopea乐队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一)律动的多样性在《Taiyo-Fu-The Wind From the Sun》中的表现形式
这首音乐作品为4/4拍,踩镲部分的律动为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基本节奏型以八拍两小节为一个单位进行,整首音乐都是以这个律动框架来进行演奏的。音乐前奏部分底鼓在每一拍的正拍上,并且在第七拍和第八拍上加入了附点的演奏技巧,通过踩镲以及底鼓的演奏使音乐前奏部分强劲有力地进行,明确了音乐风格的特点,为接下来的旋律进行铺垫。进入A段后基本节奏型不变,加入了军鼓的演奏,底鼓也变为了两拍一个,底鼓声部的减少给律动留有了空间感。而军鼓的加入使律动更加饱满,在听觉上干净利落,更加具有摇摆的特性。在之后的B段中,律动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节奏型发生了旋转,把后两拍的律动变换到了前两拍,再把前面的律动变换到了后面,虽然变换了附点律动的位置,但仍然围绕着整体的律动框架,承上启下,呼应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律动特点;其次,变换后的前两拍也从踩镲的演奏转换为了叮叮镲的演奏,并且加入了重音的演奏技巧,重音的位置与底鼓一致。所以变换后的节奏型也使音乐的律动产生了变化,重音的融入使节奏更加富有突出点,也使律动更加具有强调性,这充分体现了律动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在接下来的C段中律动又一次产生了变化,底鼓的附点部分又回到了最后两拍上,但与A段不同的是附点位置改为了吊镲,吊镲的音色增强了律动的延音,使音乐段落更加具有层次感,这又一次充分体现了律动的多样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在该音乐作品中,是以前八后十六分音符为律动基础,底鼓附点部分作为突出点,不断变化附点位置以及与踩镲、叮叮镲、吊镲音色的结合,来完成有规律且具有层次的律动变化,把律动的多样性充分应用到音乐中去,使音乐的律动更加丰富,同时也使音乐作品更加具有线条感[3]。
(二)律动的多样性在《La Costa》中的表现形式
这首音乐作品为4/4拍,律动是以八分音符时值为架构,以四拍为一个单位进行反复。前奏与A段部分律动相同,都是以踩镲与底鼓的律动展开,踩镲演奏八分音符时值的律动,底鼓演奏在第二拍和第四拍的正拍上,同时,底鼓运用了附点的演奏技巧,在第一拍与第三拍加入后附点八分音符时值,附点音符的融入使律动增加跳动感,具有跳跃性。同时底鼓在第四拍加入了一个八分音符的时值,所以第四拍的底鼓也就变为了八分音符的律动,这种节奏型的律动特点主要是强调第四拍,在听觉上附点音符的不稳定性与八分音符的稳定性形成反差,使第四拍更加突出,也使律动更加具有特点。B段部分律动发生变化,加入了开镲的演奏技巧,开镲演奏在后半拍,开镲的融入使律动更加具有向后的摇摆,也从听觉上增加了延音的效果,使律动更加丰富。第四拍在原有的八分音符律动的基础上加入了Tom3,同样也是八分音符的时值律动,呼应律动的同时也更加强调了第四拍的律动特点,通过些许的改变使律动更加强劲且跳动。间奏部分同样发生了变化,采用了十六分音符时值的特点,结合重音在叮叮镲上演奏,使律动铺满整个小节,同时也使该音乐作品更加具有松弛感,给人以放松的情感变化。接下来的两段为吉他与键盘的Solo段落,律动同样都进行了变化。在吉他Solo段落,也是该首音乐作品中唯一一段加入军鼓演奏的段落中,律动发生了改变。军鼓的演奏位置在第二拍的正拍上,同时第一拍和第三拍加入了鬼音的演奏方式,也就是说使原有的八分音符时值转换为前十六分音符的時值,这种变化使律动更加具有跳跃性且更加丰富了旋律走向。而在键盘的Solo段中,律动再一次产生变化。还是以八分律动为根基,踩镲声部换成Ride声部,底鼓变为每一拍的正拍,同时军鼓的边击也演奏在每一拍的正拍上,从而第四拍八分音符的律动特点也就从底鼓转换为军鼓的律动,变换了音色但没有变换位置,依然遵循着旋律走向的律动特点,呼应着整体音乐结构[4]。
经过分析该首音乐作品的四种律动变化,充分说明了在音乐中律动的多样性以及展现形式。同时需要根据音乐风格的特点,把控好不同律动的特性运用到实际演奏中,才会使律动更加贴合音乐,也会让整体律动处在同一条线上。
三、律动的多样性对音乐作品的影响
(一)律动的多样性对音乐作品创作要素的影响
架子鼓的律动的多样性是由特定的单一器乐演奏形成的,这种多样性会对音乐作品创作要素产生影响,如对旋律呈现波浪线运动,对声线、音色等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音乐作品创作要素层面的影响具有几点特征:第一,声音延长。架子鼓多样性会带来声线的延长。第二,音色的淡化。架子鼓多样性律动对音色的影响,随着余音的发展,本音会越来越被稀释,直至消失。第三,架子鼓多样性律动通常利用多种打击的组合形式产生。架子鼓演奏中,高点打击、低点打击等技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第四,音响扩大。架子鼓多样性律动会对音效效果造成影响,导致音响扩大,类似扩音器的功能,增强共鸣感。第五,不同的架子鼓演奏方式产生的律动效果不同,有的律动感更明显,音响扩张力更强;有的律动感更加含蓄,音响扩张力不强。第六,风格多变。律动的多样性能够满足像Casiopea 樂队这样演奏融合爵士乐风格的乐队的编曲多变需求[5]。
(二)律动多样性对音乐作品艺术审美的影响
美学意义的律动多样性是以音乐作品创作要素为基础的,美学意义的律动多样性具有人文和审美性质,是主观审美想象力和体验的概念。这种架子鼓律动多样性多为“游、圆、转、折”,许多演奏者用这样的词语表达自己对架子鼓律动多样性的体验。美学意义的架子鼓律动多样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主观感受性。架子鼓律动多样性属于主观的一种心理体验,每个人对律动多样性的体验是不同的,艺术修养越高,对律动多样性的体验越丰富。第二,人文审美性。架子鼓律动多样性是具有审美价值,是超出了旋律、音高等音乐要素的音乐价值,具有丰富、生动的演奏情感内涵,带给现场观众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体验[6]。
无论是音乐作品创作要素意义上的律动多样性还是美学意义的律动多样性,都是架子鼓律动多样性的重要理解方式,在架子鼓演奏当中,律动多样性的出现离不开物理演奏的条件,同样也需要心理、情感的审美参与,这才是理解架子鼓律动多样性的真正方式。经过Casiopea 乐队音乐演奏中架子鼓律动多样性的研究分析,将其中的几首作品的律动变化进行充分探讨,揭示了架子鼓演奏中律动的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展现形式,同时说明架子鼓演奏中律动的多样性对音乐作品创作要素及艺术审美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Casiopea乐队音乐作品中架子鼓律动的多样性。通过对两首音乐作品的分析来说明不同类型的律动特点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及实际应用。通过对两首音乐作品的分析,说明了律动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律动的多样性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应用。所以在实际演奏中,要了解不同类型律动的风格,熟练掌握律动的特性,多感受音乐中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演奏中充分发挥出律动的多样性在音乐中的作用,使律动更加贴合音乐,融入音乐,也使音乐的律动更加饱满,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王家祥,杨阳.律动的多样性[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06):60.
[2]范丁琪.流行音乐中架子鼓的发展与趋势探析[J].大观(论坛),2020(04):52-53.
[3]鲁析.论架子鼓在电声乐队中的作用[J].牡丹,2020(02):70-71.
[4]徐曜国.架子鼓的基本演奏方法研究[J].音乐时空,2015(10):97.
[5]田欣.架子鼓的基本演奏方法探析[J].艺海,2013(09):69-70.
[6]李金朋.爵士鼓基本演奏技法[J].北方音乐,2018,38(2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