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奋力推进 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落地见效
2023-06-27四川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40.2%,松林面积5000余万亩,集中成片分布在攀西地区、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区等重点生态区。我省自2004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指挥长的四川省重大植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将其防控工作列入省林长制督查考核重点工作任务。全省以疫情监测、疫源管控、疫情除治和联防联控为抓手,以攀西地区、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区等重要生态区域为重点,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奋力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2022年全省实现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株数、县级疫区、乡镇疫点”四下降,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基本遏制,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调整防控理念 科学精准施策
坚持依法防控、精准施策、系统治理的工作原则,及时调整防控思路,从被动防疫转变为主动预防,科学划分疫区和预防区,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防控策略。一是分区分级抓好预防工作。将全省121个有松林分布且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县(市、区)划分为36个重点预防区和85个一般预防区。将成功拔除疫区的县(区、市)纳入重点预防区名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资金保障,每年统筹安排防治补助资金,保障重点预防区工作落地,2021年以来累计向重点预防区下达资金3689万。印发《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重点预防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每年防控关键节点,派出工作组调研指导预防区工作,保障预防工作落地见效。二是精准施策抓细防控工作。重型疫区采用“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全面攻坚”实现疫情整体可控的策略,轻型疫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集中歼灭”限期消灭疫情的策略,预防区采取“全面监测、严防输入、快速处置”严防疫情输入的策略。制定《四川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细分重型疫区、轻型疫区、预防区各区域目标任务,指导各区域协同运用监测、检疫和防治手段,将区域防控策略落实落细。三是分片施策抓实防控工作。根据松林资源分布情况和生态功能区划,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和措施,在全省分片开展五大攻坚战。秦巴山区“阻击战”,扎实开展疫木清理,检疫阻截,枯死松树和媒介昆虫监测预警,有效阻击疫情扩散蔓延。攀西地区“保卫战”,强化监测预警和检疫阻截,加强云南松病虫害防治,提升松林自身防御能力,有效切断疫源。川中丘陵“歼灭战”,加大除治力度,统筹生态建设项目,开展健康松林建设,有效拔除疫点压缩疫情面积。川南地区“压缩战”,结合区域林业产业发展,将疫情防控纳入工程治理,有效压缩疫情发生范围。川西地区“防御战”,将防治工作重心前移,注重监测预警和检疫监管,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疫情入侵。
检查疫木无害化处理加工企业
完善制度体系 压紧压实责任
复检省外调运辐射松
坚持将制度建设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推动全省疫情防控规范、科学、有序、安全开展。一是完善制度体系,保障防控规范。2022 年12 月制定并出台《四川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详细规定疫情精细化管理、防控进度管理、疫木烧毁处理、山场除治监管、省级评估等各环节,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基层工作划定了界限与底线。二是加强工作指导,保障防控成效。2021 年以来先后下发《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重点预防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工作的通知》《防火期间严禁在林区焚烧松材线虫病疫木的通知》《关于抓好今冬明春疫木集中除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全省林区重点工程检疫监管专项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科学指导各地规范管理疫区和重点预防区,协同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三是强化督导考核,保障责任落实。建立以林长制为核心的疫情防控责任制度,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林长制年度和规划期考核内容,松材线虫病防控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占林长制考核1.5-2分,对引起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在林长制考核中扣除2-5分,运用督查考核结果,层层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防控责任,将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纳入问题清单,向疫区政府发送提示函,采取“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方式,做到发现一件整改一件销号一件,推动解决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配合国家林草局包片蹲点机制,在疫情防控关键时间节点,深入基层一线,对重点区域防控工作开展蹲点指导,形成问题清单,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要求全省疫区对照自查,加强问题排查和整改,切实提高防控成效。
调研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构建监测体系 提升预警能力
坚持将及时精准的疫情监测作为防控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推进监测网格化管理,精确掌握松林健康状况。一是建立日常监测网络。依托40个国家级和35个省级中心测报点,构建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以全省7.8万余名生态护林员为基础构建县、乡、村林业有害生物地面监测预警网格化管理体系,对未发生疫情松林实行常态化巡查,实现至少每2月巡查一次。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疫情监测。二是运用专业化监测手段。我省积极推进无人机遥感智能识别病枯死树等技术手段应用,2022年42%的疫区在秋季专项普查中运用了无人机监测,疫区通过人工踏查与无人机监测有机结合,让专项普查更加高效精确,实现了空地一体监测。三是规范取样鉴定工作,省林草局先后认定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测中心、凉山州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鉴定中心为省级检验检测机构,对全省范围内松材线虫病进行鉴定确认,印发《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关于进一步规范松材线虫病疑似松树样品送检流程的通知》,规范异常枯死松树采样程序及送检流程,对于异常枯死松树做到应检必检,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指导。
飞机防治
深化联防联控 织密阻截网络
坚持推动建立部门间,省际间,相邻市、县区域间联防联控联检机制,形成信息互通、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防控格局。一是强化省际间联防联控。加强与周边省(市)紧密协作,进一步建立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围绕云贵川渝藏青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工作,印发《2023年度云贵川渝藏青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行动方案》;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签订《川渝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印发《川渝松材线虫病疫木联合执法行动方案》,推动实现《植物检疫证书》跨域互通互认、进口松木材检疫结果互认、专职检疫员互培互认。在原云贵川渝藏联防联治协作的基础上,川黔、川滇、川藏相邻地区签订联防联治框架协议,推进联防联治联检落地。依托国家秦巴山区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控机制,推进与陕西、甘肃毗邻区实现信息互通,联防联控有效运转。二是强化区域间联防联控。基于国家林草局《秦巴山区松材线虫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秦巴山区四川片区松材线虫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基本构建秦巴山区四川片区市、县、乡三级松材线虫病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切实推动联防工作落地见效,2021年以来签订市级联防协议6份,县级联防协议11份,开展联防联控交流工作会10次,域内联检联防和交叉检查120余次。推动川南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协同开展,下发《川南5市松材线虫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方案》,指导建立川南区域内联席会议、信息沟通、统防协调、联合检查、联动执法、学习交流机制,2022年以来签订联防联控协议9份,举行交流工作会27次,区域内联防联检执法检查11次。三是强化部门间联防联控。省林草局联合海关部门管控进口木材关,提高进关抽检和落地复检比例,规范国内调运管理。联合通信部门管控设备仓储集散地,严格购入设备包装手续,掌握设备包装去向。联合能源部门管控林区电力工程建设点,引导加大包装材质替代,督促落实木质包装清出林区最后一道关要求,实现全域阻击,严防社会面传入新疫情。为贯彻落实国家林草局联合公安部和海关总署组织开展的“护松2023”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要求,省林草局联合公安、海关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护松2023”打击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源管控。
注干防治
着力疫情除治 提升防控质量
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紧盯关键环节,确保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是注重方案统筹引领。省重大植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印发《四川省松材线虫病疫情应急预案》,每年秋季专项普查完成后指导各疫区根据当年普查情况规划编制年度除治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审定后实施。二是注重探索防治举措。鼓励疫区购买第三方服务,引入专业化除治队伍,开展疫木除治工作,根据疫情发生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对于重型疫区采用一年一招标的方式,对于轻型疫区探索开展三年绩效承包责任。指导部分疫区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持续推广打孔注药、树干注射、“立式诱木法”等综合措施,2022年蒲江县示范性防治4000株,实施防治面积150亩。积极探索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防治新技术,2022年在剑阁县、朝天区2个疫区开展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生物防治试点,实施面积5.5万亩。三是注重除治质量管控。严格执行《四川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严把疫木监管关,实行疫木全闭环管理,建立健全疫木定点集中处置和全过程跟踪监管机制。严把除治进度关,实行除治进度周报制度,大力推行松材线虫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及其手机端app使用,疫木除治管理更加精细化。严把绩效评估关,购买第三方服务,组织开展春季除治质量及秋季除治绩效评价。评估成果作为疫区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质量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核定和问题整改等依据,进一步推进防控工作落地见效。
疫木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