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救助站工作的那些年
2023-06-27胡优妮
胡优妮
身边的人听说我在民政局上班的第一反应,要么是“你天天看新人登记领证很开心吧”,要么是“以后结婚就去找你办理啦”——左右离不开“领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民政局成了“领证”的代名詞。实际上,民政局的工作繁多,囊括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民间组织管理、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等业务。我工作的单位正是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救助站。那里与结婚的喜悦挂不上钩,我感受到的是辛酸与责任。
救助站是一个集受助人员安置、未成年人保护、反家庭暴力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救助管理机构,对生活无着人员、偶遇临时困难群众实施保障性救助,对老年人、残疾人、遇困未成年人实施关爱性救助。
有不少人认为,人们都是有困难才来救助站的,因此救助站是负能量聚集之地——甚至连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来到这里之后,我真正付出努力去救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收获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这才惊觉:这里是彰显人间真情的地方,我所做的事是何等的光荣!
我们会在凛冽寒冬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对车站、涵洞、废弃房屋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接受救助。我们曾在巡查时发现一名披着长发、满脸胡须、穿着单薄的流浪汉,但他宁愿在岔路口处的草丛里躺着,也不愿麻烦别人,不愿到救助站休息。对于几经劝导仍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救助站也会为他们发放御寒用品和食物,确保其可以安全地度过寒冷的冬天。此外,我们还在炎炎夏日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关爱行动,增派流动救助车和工作人员,给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送上矿泉水和消暑物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劝导、及时救助。
有一次,我们接到医院移送过来的一个特殊病人,是一名年近六十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经过医治,她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需要我们帮助寻亲。平时,救助站也会利用寻亲网等平台发布寻亲信息,积极会同公安部门为长期滞留在站人员采集DNA信息,开展寻亲工作。经各地民政部门的积极配合,我们终于找到了那名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家人。原来她多年前去外地务工,不料中途发生意外,音信全无。多年来,她的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她,所幸,一家人终得团聚。她的儿子一把抱住佝偻的母亲,号啕大哭:“妈妈,我不会再把你弄丢了!”那时距离母亲节仅有几天,头发花白的老人哽咽地说,这是最棒的母亲节礼物。
救助站里还有许多未完待续的故事。有个单亲家庭的小孩在父亲入狱后险些成了流浪儿,在本该无忧无虑上学的年纪,他却连看书都成了奢侈。我们为他找来了课本,并悉心照顾他。后来,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经领导协调,他被送到福利院托养,最后重新回到学校读书。救助站会审慎地为长期滞留人员选择托养机构,并且会对托养机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掌握托养人员的治疗和生活状况,充分保障托养人员的基本权益。
由于经常需要面对特殊情况,因此我们工作人员也可能会出现情绪耗竭、精力减退的情况,成为“应激受害者”。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会定期举行一些社会救助心理知识培训,让救助服务工作人员学习关于心理调节、自我疗愈的实用技巧,提高应急心理响应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时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遇困人员。虽说救助站只是特定受助者临时的安身之地,但那些从救助站里走出去的人,也会将他们的爱传递给其他人。点滴小爱也会汇入大海,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工作、关爱生活无着人员的大爱氛围。时至今日,救助站收到的来自受助者的致谢锦旗已经挂满了整面墙壁。
相信有一天别人谈起民政局的时候,会联想到有一个救助站——那里是个很温暖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