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铁路十年拉锯
2023-06-27施晶晶
施晶晶
中国铁路人修一条铁路需要多久?
在国内,中国铁路人修京沪高铁仅用了3年。期间,他们铺了1318公里轨道,还建了24个车站。
中国铁路人也出国修铁路,足迹遍布俄罗斯、土耳其、匈牙利、老挝、印尼等,同样显现出不俗的效率。比如,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中国铁路人用时4年开通了亚吉铁路,铺轨753公里、建了45个车站。
但不同于其他铁路,中泰铁路显得有些特别,它的建设尤为缓慢。
据泰国总理办公室发言人,该项目一期工程于2017年开工,但到2022年8月,14个工程合同里,仅完工了一个测试工程,建设长度只有3.5公里,而一期工程总长约250公里。
今年1月,泰国铁道局局长皮歇透露,11公里长的另一工程路段建设完成了9成,其余路段进度不大。
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铁路人在海外修建高铁要直面的挑战,可能遭遇的困难是难以全盘预料、却又必须妥善应对的。进展缓慢的中泰铁路,正是这些困难的集中显现。这也意味着,中泰铁路取得的任何进展,都来之不易。
过去十年,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出海投资、向海外输出产业链和产业经济的十年,其中,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探索,也是不断积累经验的初始过程。中泰铁路合作,正是我们管窥“中国铁路出海现实”的一扇窗。
两届政府,两份备忘录
中泰铁路的缘起,要追溯到2006年。
这一年,在韩国釜山,18个亚洲国家签署了《亚洲铁路网政府间协定》,诞生了“泛亚铁路网计划”。
路网中,途径多国的东盟支线最受关注。它的起止点是昆明和新加坡,连接了中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一带一路”倡议推出后,这条线路也是一个重点工程。
位于中南半岛的泰国曼谷,是这条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从昆明到曼谷,又分为东、中、西三线,而经老挝到曼谷的中线最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泰国并不接壤,严格来说,现阶段的中泰铁路,是以老挝作为连接点来贯通,它實际指的是泰国境内的部分。
总之,中泰铁路的规划构想由来已久。
但中泰铁路第一次有望落地的合作,始于“高铁换大米”的策略。
2013年10月,中泰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泰两国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合作的核心是“高铁换大米”,通过修铁路,一方面有利于泰国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也利于中国装备“走出去”,优势互补。
原本这预示着一个好的开始,然而半年后,2014年5月,泰国政坛突变,时任总理英拉下台,这一由政府推动的合作也随之搁浅。
不稳定的政局,是跨国经贸合作中的一类典型风险。
之后,巴育接任总理,谈中泰铁路合作,还得从头再来。
好在事情没有耽搁太久。2014年12月,中泰两国政府签署了新的《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项目终于重新提上了日程。
中泰双方同意建设中泰铁路在泰国的部分,未来也有望和中老铁路相连,实现中泰铁路全线贯通。
根据合作分工,中国将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系统,建造隧道和桥梁,铺设轨道;泰方负责社会和环境影响研究、征收建设用地、处理一般土木工程和电力供应,并提供建筑材料;建成之后,中国将在运行的前三年,负责运行和维护该系统,并对泰国人员做培训和顾问。
不稳定的政局,是跨国经贸合作中的一类典型风险。
有意思的是,和这份谅解备忘录一起签署的,还有一份《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泰国执政者虽然换了人,但“高铁搭大米”的合作思路,和前任却是基本一致的。
但中泰铁路合作尚未板上钉钉。
变 卦
2016年3月,距原计划开工建设日期不到2个月,泰方就变了卦,宣布将放弃原先以合资方式建设中泰铁路的计划,不再向中国贷款,转而采用独资方式建设,自己出钱。
泰国交通部部长阿空表示,双方在建设经费分担和融资条件等方面未能达成一致。
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
围绕中方出资比例是60%还是 70%,双方就有过多次谈判。贷款利率,更是谈判的焦点。泰方希望中方提供的贷款利率从当初的2.5%下调至2%,减轻还贷压力。
2%的贷款利率,是什么概念?
泰方注意到,中方给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的贷款利率就是2%,且无需政府担保。泰方由此认为,2.5%不是“反映中泰关系的友好利率”,再对比日本给“清迈—曼谷”高铁的官方发展援助,贷款利率是1%,更显得不够诱人。
那么,2.5%对中国来说又是什么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解释过,中国国内铁路项目的贷款利率通常为3%—4%,而中国国家进出口银行对海外项目通常以3%为底,因此,中泰铁路项目2.5%的利率已经属于“友好利率”。日本长期处于低利率状态,这是日本的特殊性,中国给不了。
不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也指出,2.5%的还款利率在国际上并不便宜。但在高铁建设成本上,中国和日本各有优势,中国是利率高,但造价便宜;日本造价高,但利率低。
好在,合作细节虽有分歧和变动,但合作的大方向还是在的。
不过,中泰继续铁路合作也不容易,因为,泰方同时变卦的还有建设里程。
这条铁路原计划要修约867公里,但泰方变卦之后,中方只建设一期工程,连接“曼谷—呵叻府”段,里程约250公里,一下子缩短了三分之二。
同样变卦的还有列车运营时速。
原先,泰方希望这条铁路设计成时速180公里的中速列车,但2016年,他们提出,要改为时速250公里的高速列车。于是,中国的工程师又得配合重新调整设计方案。
此后,原定于2016年5月开工的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延期到了2017年12月。
开工之后,建设进展更显缓慢。
2022年9月,泰国政府网站披露,250公里的一期工程分包为15个合同,14个土建工程合同仅完工了1个测试工程,建设长度3.5公里,另有9个合同在建,1个合同在准备,3个合同还没签。
今年1月,泰国铁道局局长皮歇受访时透露,另一条11公里长的路段建设完成了9成,其他9个合同去年才开始,目前进展甚微。
期间,又一个新问题也谈了很久。
今年4月,权威期刊《铁道标准设计》的一篇文章呈现了中泰铁路合作的诸多细节,作者高睿是高级工程师,从事境外铁路项目工程管理、技术谈判。文中透露:中泰铁路项目土建工程主要为泰国承包商,这就涉及技术的转让与传授。
泰方多次在联委会上提出,希望中方转让技术、传授高铁知识,以便二期工程可由泰国的建筑团队负责设计和建设。这一谈判显然历时已久,今年6月7日,泰国总理府发言人阿努查透露,中国准备转让技术。
“无论如何,我们希望中国将这些技术诀窍传授给我们,从基础知识到如何操作和维修高铁。”皮歇在前述报道中表态,“第一阶段的延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这是从中国学习和知识转移的过程。”
尽管进展缓慢,但泰国方面的发声却坚信,一期工程将按新计划在2026年开放,而即便如期实现,这一时间,也比原计划晚了7年。
利益,锱铢必较
泰国与中国的确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但若据此认为,中国和泰国的基础设施合作,遵循着类似“弱国无外交”的路径,则很大程度上偏离现实。
事实上,泰国作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对于利益,也是锱铢必较的,对于合作也显得颇有耐心。
皮歇也明确表示:“延误是有原因的,一切都需要根据国家的最大利益做出明智的决定。”
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系教授向鹏成曾撰文分析:“(在投资谈判阶段)在泰国看来,中泰铁路项目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应该承担绝大部分投资。但是,在要求中国承担更大投资额的同时,泰国又不愿意出让沿线的开发权。”
泰方多次在联委会上提出,希望中方转让技术、传授高铁知识,以便二期工程可由泰国的建筑团队负责设计和建设。这一谈判显然历时已久,今年6月7日,泰国总理府发言人阿努查透露,中国准备转让技术。
在选择中泰铁路建设规划方案的时候,泰方选择“双轨制方案”,即一方面翻修改建已有的米轨铁路(注:轨道间距较窄,仅有1米,不同于中国标准轨,且运行速度较慢),满足货运和底层民众廉价甚至免费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建设高铁,满足中上层民众快捷出行的需要。
综合来看,其实这也是更符合泰国长短期利益、“既要又要”的选择:既提升了已有米轨铁路水平,也为日后进一步提速革新创造了学习新技术的机会。
后续泰方的行动推进,也体现了短期和长期结合的发展路径,并对谈判策略有所影响。
中国社科院亚太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方冶介绍,2016年以来,巴育政府一方面在国内米轨翻修改建方面“小步快进”,相继批准多个路段的米轨建设计划,为日本的“南部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在高铁建设上待价而沽,引入日本参与竞争,试图构建日本—北部高铁与中国—东北部高铁的非对抗性竞争格局,以增强泰国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
商务谈判在中泰铁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高睿就在前述论文中指出,中泰铁路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在没有中国投资和优惠贷款的条件下,主要依靠商务谈判和政府支持,使中国铁路标准在走出去项目中得以实施的典例。
绕不开的国情
对“米轨+高铁”双轨制方案的必要性,泰国国内此前也不乏质疑的声音,认为短期内无须斥资兴建高铁。
这就不得不提到泰国的特殊国情,而国情差异,也影响着中泰铁路合作项目的实施进程。
周方银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主任,他向南风窗分析,泰国只有7000万人口,比云南只多2000万,面积相当于云南和贵州两个省。
“泰国人的交通票价都特别便宜,生活节奏很缓慢,工资水平也不高,跟我们的国情有比较大的区别。”周方银表示。更何况高铁运营维护成本很高,票价也更高,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盈利的高铁是少数。
这也从民众社会生活的层面,补充解释了中泰高铁进展缓慢的原因。
尽管中国证明,基础设施建设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不仅限于高铁运营本身是否盈利,但巨大的资金投入,即便是锐意谋求发展的泰国,显然也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此外,泰国不同于中国的法律,也产生新的制约。
修高铁少不了要征地,对泰国这样一个土地私有制国家,征地难度自然更大,遇上漫天要价的,成本自然陡增。
技术谈判高级工程师高睿也提到:在泰国设计高速铁路,最大的限制在于土地利用。
中国工程师需要在泰方建议的征地界范围内进行线路设计,尽最大可能利用既有铁路走廊的征地通道。为此需要设計大量高架线路,多次跨越既有铁路和交通设施,车站也大部分设计在既有的车站上部。
与之相关联,修高架桥要用到桥梁预制场,在中国可以集中征用规模较大的土地,作为临时性梁场,但这在泰国极难实现,代价很大。“在泰国环保要求较高,环评审批严格,制梁场都是固定场地的建筑构件生产工厂,为各个项目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梁体预制节段。”高睿写道。
修高铁少不了要征地,对泰国这样一个土地私有制国家,征地难度自然更大,遇上漫天要价的,成本自然陡增。
此外,泰国法律又规定,建筑、工程设计签字的人员必须具备泰国当地执业资格。但由于中泰两国尚未建立工程师、建筑师资格互认机制,泰方不能直接承认中方技术人员相关技术资格,这一度使项目进展处于停滞状态。
为解决设计图纸签字权的问题,经政府协商,2017年6月,泰国总理巴育颁发主席令,同意通过培训使中方设计和监理工程师、建筑师获得从业资格许可,这才解决了项目一期工程“曼谷—呵叻”段技术文件签字权的问题。
尽管困难重重,进展缓慢,我们倒也不必对此悲观。合作的基础仍然坚固,工程合同仍在执行。
在高睿看来,中泰铁路最终达成的合作模式,是经多年谈判达成的、符合双方发展需求和中泰两国利益的合作模式。
作为一名铁路技术谈判领域的工程师,她意识到,通过项目实施,把纸面上的标准变成现实的实体,中国铁路标准也纳入了泰国的标准体系,也是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的一次新尝试。
泰国自筹资金建设,中方影响力有所弱化的另一面,是在该项目上的投资风险的降低。
我们既尊重了对方的独立性和发展需要,彼此继续奔着建成中泰铁路的目标向前,慢些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