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正的纣王什么样?

2023-06-27李静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暴君纣王顾颉刚

李静

这是我第二次做殷商的选题。几乎每一次做考古类稿件,都对历史尘埃下的真相感到好奇。时间的一维性,使得距离今世越遥远的年代,我们能够拥有的资料越少,越难以揭示它的本来面目。

商,因为广为流传的《封神榜》,一直是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文明,也让人对那个时代产生很多从神话传说而来的印象,例如纣王帝辛,作为商代最后一位国君,他是历代史家早有定论的暴君,而后他又在不同版本的影视剧中以暴虐、荒淫的形象成为后世的反面教材。但当史学研究不断发展,考古带来实实在在的证据,人们能够以全境的视野去探索事物间的辩证联系时,会发现历史以及历史中的人物很可能有另外一面。

作为知名的暴君代言人,其实帝辛执政的近30年时间,所使用的“人牲”数目几乎是商代明君武丁杀人祭祀的零头,平均每年不到两个,甚至比西周早期更少。1924年,中国现代史学家顾颉刚在《语丝》杂志上发表了《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他按照记载年代对纣恶行进行了梳理,他发现帝辛共有70条罪状都是各朝各代陆续加上去的。比如,战国时期增加20条罪行,西汉时期又增加21条罪行,东晋时期则再一次增加13条罪行。

而且这些罪状越写越夸张。例如司马迁说纣王修建了鹿台,西汉学者刘向就补充说:鹿台高达一千尺!到了晋朝时期,时人又将其说成了高一千丈!商周时期一丈大约折合两米,那么鹿台高达2公里?着实不太可能。

顾颉刚认为,先秦乃至两汉对纣王历史形象的不断层累是时人将“坏人”的标签不断张冠李戴、累积到纣王的结果,纣王的种種劣迹并不是史实,而是传说。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昏庸暴君的载体,每一代人都将自己所厌恶的暴君行为以及品格加载到纣王的身上,重构了一个纣王的形象。事实上,先秦之后文献与西周文献纣王的历史形象已经完全不同,这是时代的罪恶标签附于纣王这个“代言人”的结果。

如何来评价帝辛,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然,应该在其身上寻找国亡身死的惨痛教训,但如果从第一手出土文献和考古材料为基础,结合相关的传世文献和学者的论述去追述帝辛如此行为的原因,也许可以看到一个较为真实的商朝末代君主形象,也能更清楚地认识那个统治近六百年、历经17代31位君主的商代文明。

封面反馈

21/2023 总第1095期

@Tom 晓军:写得真好,每一个字都有色彩和回响。历史长河跌宕,现在的我们所看到的一粒沙,曾经是怎样的一颗石,只能想象了。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重启天涯:一场意料中的失败自救》

有段时间每天都去天涯看帖,看各种高人分享精彩纷呈形形色色的故事,大家参与度很高,楼也堆得很高,开阔了眼界。现在参与的人少了,精品帖不多了,可惜了。(@Stream~)

猜你喜欢

暴君纣王顾颉刚
新发现三则顾颉刚佚文考略
商纣王的暴政
牧野之战
是我的运气不好
白马千岁
“暴君”李安
“暴君”的谢幕
众叛亲离
沉默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