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倡议摹画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图景
2023-06-27徐艳玲易旭
徐艳玲 易旭
[摘要] 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的期待中,中国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肩,打造发展共同体,为世界发展提供动力;打造安全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汇聚力量;打造文明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探索路径,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倡议为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引领人类文明進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摹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
[关键词]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D610.4;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6-0038-04
全球化时代,在物质财富加速积累、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1等困境。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真理和道义制高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局势发生的新变化、面临的新挑战以及产生的新问题,深刻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党的二十大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为此,中国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致力打造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为促进全球和平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摹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
全球发展倡议:打造发展共同体,助力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
当今世界,“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3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致力打造全球发展共同体,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成为全球发展的助推器、稳定器和加速器,助力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
践行新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补给新养分。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脆弱性特征尤为突出,但中国经济却能经受住一系列风险考验,彰显出基础牢、韧性强、潜力大的鲜明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导向,为世界各国制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经验与思路。一方面,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构建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世界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韧性。另一方面,推动全球性合作,促进全球经济体互联互通,打造更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以此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补给新养分。
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发展培育新动能。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曾是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近年来却又挥舞起逆全球化的大旗,极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蓄意构筑贸易壁垒,给世界造成发展失衡、公平缺失、贫富差距拉大等消极影响。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的现实境况,中国提出并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加强政策沟通,破除贸易壁垒,持续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一方面,倡导在沟通协调中了解各国利益关切、达成利益共识,寻求持续性、综合性的利益契合点,搭建互惠互利的长效合作机制,开创双赢、多赢、共赢的全球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倡导提升要素流动速度、拓展要素流动范围,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运转营造环境、创设条件,持续为全球发展培育新动能,推进各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长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携手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推动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机遇。由于全球利益流动的单向性和资本流向的指向性,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虽身处全球化浪潮之中,但却无法享有同发达国家同等的发展成果。南北发展差距的逐渐拉大,成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现实阻碍。与过往某些国家所提出的“雷声大、雨点小”的发展倡议存在显著区别,中国所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没有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始终坚持行动导向,同国际社会一道促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落地,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1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全球安全倡议:打造安全共同体,助力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全球安全倡议体系完整,意蕴丰富,既包含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内蕴化解现实问题的微观举措,有效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于全球安全赤字、国际安全困境的普遍焦虑,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维护和平稳定的必然选择、化解危机冲突的硬核举措、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有助于促进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全球安全倡议是维护和平稳定的必然选择。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信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政治哲学观,通过侵略扩张、殖民掠夺来推进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所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以为全人类谋求共同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内蕴和合共生的理论内核,坚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主张世界各国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倡导“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2实践证明,中国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守负责任大国的立场和态度,以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促进各国团结稳定汇聚正能量。
全球安全倡议是化解危机冲突的硬核举措。虽然世界各国利益诉求不同,但“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1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关联使得全球安全倡议的出场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在化解危机冲突的过程中,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公道正义,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采用大国博弈、军备竞赛、军事联盟等极端手段干涉别国内政,充分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以对话协商弥合分歧,以和平谈判化解争端,共同维护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世界格局。2023年2月,中国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系统阐释了中国解决危机冲突的立场,为国际社会应对复杂的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随后不久,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沙特、伊朗的破冰握手既是中国外交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全球安全倡议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全球安全倡议是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大国是全球化时代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力量。然而个别西方国家在参与处理全球性事务的过程中没有走出“唯我独尊、以邻为壑”的狭隘思维逻辑,始终推行“以强凌弱、强权至上”的丛林法则,固守“中心—外围”的依附体系,借规则之名行“双标”之实,企图通过大搞“长臂管辖”、推行单边制裁来巩固自身霸权地位,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治理赤字。面对全球安全挑战,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为防范化解全球安全困境提供了方法论指引,为化解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重塑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规则和机制提供了坚强支撑。同时,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地实施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敢于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主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能力、勇气和担当,对引领各国同向同行具有重要作用。
全球文明倡议:打造文明共同体,助力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四大主张相辅相成,构成了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打造人类文明共同体、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启迪,助力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尊重多样文明是打造文明共同体的前提条件。文明多样性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文明进步的活力之源。在人类社会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交往实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文明形态也呈现多样性特征。不同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全球文明倡议全面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鑒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2强调在沟通交流中增进理解,在相互理解中汇聚共识,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确保文明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以此推动人类文明演进。全球文明倡议是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理性回应,有力驳斥了西方文明中心论者以文明的同一性拒斥文明的差异性的错误论调,为构建多元文明和谐共存的人类文明共同体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弘扬共同价值是打造文明共同体的价值遵循。在多重挑战与危机交织叠加的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主体基于不同立场和角度,对于价值内涵的理解和认知会产生差异,但全人类对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中国充分认识到多元文明求同存异、相得益彰的重要性,因此在全球文明倡议中呼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1寻求不同文明间的价值共识,凝聚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全人类共同价值自出场,便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引领。
重视传承创新是打造文明共同体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传承和创新是其重要的内生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全球文明倡议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正与这一立场观点方法深度契合。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主张重视文明传承。实践证明,唯有深刻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才能将人类文明推向崭新的时代高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另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主张重视文明创新。对文明的理解和运用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在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此推进各国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
加强人文交流是打造文明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全球文明倡议最后落脚在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上,正是中国对努力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携手世界打造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路径探索。中国高度重视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中始终发挥建设性作用。近年来,中国相继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非文明对话大会,致力为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创设平台、搭建桥梁,激活人文交流合作的主体活力,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助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以切实行动促进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为构建包容共存、繁荣共进的人类文明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共居小小寰球之上,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于时代潮头,心系人类前途命运,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再到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倡议既为化解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指明方向,也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以生动实践摹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
(本文是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胸怀天下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ZDA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
(作者简介:徐艳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易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王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