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祁县贾令镇河楼

2023-06-27李川慧佳

文史月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檐下斗拱柱头

李川慧佳

贾令镇河楼,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城北7千米处的贾令镇贾令村,故名。据《祁县志》等史志档案记载,贾令镇河楼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康熙五年(1666年)及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4年、2018年先后修缮。现存为明代建筑。

2004年6月6日,贾令镇河楼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文物保护标志。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令镇河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13.50米,进深四间11.14米,通高18.88米(室外地平至脊吻顶),建筑面积269.19平方米。该楼为明二层暗三层砖木结构过街楼,四重檐筒板瓦歇山顶,绿琉璃剪边,黄绿琉璃脊饰,孔雀蓝方心。每层外檐及斗拱里转均施清式旋子彩画,楼上悬挂“永镇昌源”“川陕通衢”“昭馀胜景”“恩庇兆姓”四块木匾各一方,廊檐下存清道光七年(1827年)贾令村修路碑1通、清代重修镇河楼碑1通。

该楼建于0.8米高的砖砌台基上,一层明间砖券门洞,南北贯通,台基东西分隔,明间辟为走道。走道内原塑有四大天王像,“文化大革命”期間塑像被毁。台明周边是近年为保护文物建筑安全而安装的木质栅栏一圈;二层廊柱间安装木质栏杆、栏板一圈。

贾令镇河楼明二层、暗三层,回廊楼阁式过街楼,四檐歇山顶,琉璃筒板瓦屋面。殿内运用厚重的实心砖墙围抱通天暗柱,通过纵横梁枋形成“井筒式”主体框架。通柱头直抵顶层檐下,由底至顶绕通柱四面共出廊三重檐,廊柱柱位逐层内敛,其下层柱头科之抱头梁尾入通柱,各间梁背贴墙并列枋木,上承二层廊柱柱脚,三层廊柱柱脚落在二层廊柱柱头科,立草架柱枋支撑。顶层主体构架作五檩抬梁式,通柱中段纵横设横梁上下两层,既承接楼板,又联结整个楼身,一举多用,形成的楼身构造严谨,是明清时期山西木构楼阁的代表之一。

现存斗拱按位置共分为12种,分别为一层檐柱头斗拱、平身科斗拱、角科斗拱,二层檐柱头斗拱、平身科斗拱、角科斗拱,三层檐柱头斗拱、平身科斗拱、角科斗拱,四层檐柱头斗拱、平身科斗拱、角科斗拱。按形制可分为三种,一层檐下为三踩单下昂,二层檐下为三踩重翘,三层檐下为三踩单下昂,四层檐下为五踩重昂。

贾令镇河楼是山西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且建筑结构最复杂的镇河楼。四重檐歇山顶使屋面弧线更加优美,清式彩画的运用增加了其装饰效果,这种既满足内部结构性能的需要,又兼具审美价值的做法,使其更具建筑艺术价值。同时,镇河楼大量采用琉璃装饰构件,例如正、戗脊均施黄琉璃花卉图案,正脊两端置龙形大吻,檐部勾头瓦和滴子瓦均雕刻有神龙,垂脊、戗脊之上设仙人走兽。这些黄绿兼用的琉璃构件,造型生动别致,颜色搭配得体,雕饰内容丰富,在和谐统一中注重细微处的变化。镇河楼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色泽鲜艳、釉面光滑,与同时期同类作品相比较,无论造型、色彩、质地均为上乘之作。

贾令镇河楼地处贾令镇中心地带,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贾令村现存最早的地标性建筑。据碑石档案记载,建村之初即建造了镇河楼,是衡量贾令村及贾令镇历史文化的标尺。作为村域中心的过街楼阁,镇河楼见证了400多年来贾令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早已成为当地民众归属感与认同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贾令镇河楼是山西省目前仅存的两座镇河楼之一,是山西现存创建最早的镇河楼。据村内石碑记载,镇河楼作为镇河祭祀的有形载体,其建造既可镇昌源河水灾,又可助当地风水。现存建筑及碑刻档案见证了明清以来昌源河水文活动及地理环境变迁,是明代祁县一带抵御昌源河水患的重要见证,对明清时期汾河流域水文变化及当地历史地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研究明清时期晋中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俗等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建筑档案和历史信息。

猜你喜欢

檐下斗拱柱头
说不完的斗拱
檐生情
檐生情
民居趣读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冬日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卷柱头薹草草坪建植技术探析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性状表现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