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教学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2023-06-26王一然

艺术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中国画教育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中国画教学对于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画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这一传统文化,提高对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从而使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本文在阐述国画教学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的同时,对中国画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画;人文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2-0-0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学校近年来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全面发展型人才成为社会需要。新課标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国画教学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小学生发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复兴的需要。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国画教学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古时起,中国画的教学方式多以临摹前人的作品,再经过名家指点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画派。人们在客观世界中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发现了很多规律。通过对作品的临摹、对山川河流的仔细观察,加强对身边事物、自然景色的客观认识,培养审美自觉(见图1、图2)。

中国画是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古代文人讲究君子六艺,文人画家是要学习君子六艺的,尤其是诗文、绘画、书法、篆刻、书画鉴藏等要精通。中国画画家要求具备多种修养,这些修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修养。相反我们通过中国画的学习,又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对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画家情感、观念的重要载体。中国画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形成严谨细致、井然有序的学风,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隶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将人文素养的培育渗透在中国画课堂之中,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往往忽视了中国画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把小学美术的国画教育重视起来,并将国画的基础教育推广开来,进而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中国画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美学家克罗齐曾说:“只有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自然才表现为美,自然的美才是人发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发现美是需要培养和教育的。在美术学科领域里中国画是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中国画的历史有千年之久,是中国文化、中国智慧的体现。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归根结底是由后天的培养决定的,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领进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临摹、创作等方式在国画世界中探索。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美术课堂适当地进行中国画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发展史上的优秀代表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欣赏并分享感受,再由教师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使学生认识到美术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魅力,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美,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

(二)中国画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独有的艺术形式是在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中沉淀传承的,这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的内涵,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画的课堂中得到传承与创新,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国画课程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代入课堂教学中,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对中国画的理解、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自主练习,潜移默化地将中国画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承发扬。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在中国画练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三)中国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

中国画作为中国绘画种类中,最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写意画、工笔画两大类。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国画的教学,不仅传授学生中国传统绘画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传授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认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组织自身的抽象思维,中国画强调的“应物象形”“以形写神”的观点,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发展的特性。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以客观的形象为参照,不是单纯的临摹,用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创作,没有外界因素的限制,通过实践感受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性,使学生能够大胆地投入创作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中国画灵活的绘画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合理地安排国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小学国画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小学美术教育更多的是对美的修养的教育,中国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国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中国画艺术是具有深厚内涵的艺术,一幅作品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哲理,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中国画的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自觉,无形地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人文素养是人在所拥有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先进的价值观及规范。中国画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的小学美术教育过于强调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往往忽略,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美术课程僵硬、呆板、缺乏趣味性,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画得像不像,画得好不好,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复制粘贴在纸上,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缺少主动创造的热情[2]。

中国画作为小学美术教育阶段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画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国画理论知识与国画绘画技巧的传授,对小学美术学习方法存在轻视和忽视心理,造成中国画学习方法的单一性、统一性与传统性,甚至形成背诵美术理论知识是提高其中国画绘画知识体系完整性唯一的方式的观点,进而使学生对国画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果下降。原有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的僵硬性与教育理念的传统性,造成了中国画教育效果的不理想化,加剧了小学生美术知识水平与绘画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丰子恺认为的“重兴味”“轻理法”,意思就是重趣味,不过于追求技法。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区分国画技能(即画的好与坏)与国画素质的培养,不要让学生禁锢在技能好坏的小圈里,限制了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与国画课堂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审美感受力

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节点,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培养时要抓住学习过程中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堂课开始的关键点,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视频、故事等有声的、带有故事情节的导入方式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国画课堂学习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帮助教师营造合适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通过播放古筝曲、古琴曲等古典乐曲,在课件中展示经典的国画作品,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音乐和图片的渲染熏陶,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审美感受,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积极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寻找事物中蕴含的独特的艺术情感,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中国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欣赏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思想哲学深意。比如,山水画中松柏、山石、云雾、亭台以及文人骚客,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反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思想。中国画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具有民族精神象征意义的国粹。在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内涵,能够促进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书画同源,诗书画印相结合。一张完整的国画作品里,我们能够看到诗词、印章与绘画相结合,作者会通过诗词对画作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者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含蓄也可以直抒胸臆,从而将中国画的特点加以体现。在国画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占用小部分时间讲解学习相关知识,利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陪同下利用橡皮模拟石头刻印、在宣纸上临摹大家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动手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课堂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从欣赏优秀的国画作品入手,比如欣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大千的《荷花图》、齐白石的《虾》等著名国画作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弘扬、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3]。

(四)教学做合一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

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弥补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不足,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对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即实践,国画课堂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教与学的关系紧密相连,教师教与学生学,对学生对于国画的掌握起决定作用。而教学做合一理念以边做边学为核心,不仅为教师创设自主合作教学与探究教学等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教师创新教学手段与实现教学目的奠定了基础。教师通过新的教学理念与创新教学手段创设灵活多元的教学活动与简洁易懂的教学语言等方式来提高小学国画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立足中国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临摹创作,动手感受国画的魅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结束语

通过中国画教学,在中国画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多种手段去发扬和传承其蕴含的美术文化,通过中国画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充分发挥中国画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郑万明,赵凌飞.传统书画在人文素养培育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1(11):98-99.

[2]熊莹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86):160+162.

[3]庄远忠.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J].学苑教育,2022(22):34-36.

作者簡介:王一然(2000-),女,辽宁昌图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美术学(美术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中国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