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调查分析及对策
2023-06-26黄义茜
黄义茜
【摘 要】通过EPQ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和分析南宁市某校初中生人格特质方面的数据,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分析该校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明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必要性、重要性,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初中生人格问题,从学校层面提出营造和谐班风,建设文化阵地,开展集体活动,采取辅助措施,深化评价改革,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 健全人格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2-08-04
初中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初中阶段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会发生较大变化,同时,随着学业科目增多、学科难度加大、学习压力剧增,加之社会和网络等一些不良信息和环境的影响,如果不注重人格培养,可能会给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培养初中生的健全人格非常有必要。
健全人格培养是使初中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成为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首先,健全人格培养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人格教育居于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健全人格培养通过对初中生进行有意识的人格发展教育,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悦纳自我,进行自我调节。其次,健全人格培养有利于推动社会稳定发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关系的纽带,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所有核心素养中,健全人格是最根本的要求,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1]
基于以上背景,南宁市某普通中学开展了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问卷调查。本文基于此次调查,对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工具
(一)调查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宁市某普通中学13~15岁的在校初中生。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三)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夫妇于1975年在人格调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问卷由三个人格维度表和一个效度表组成,所有题目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是”或“否”来回答,然后按四个量表记分。
(四)填写情况
该校在校初中生共798人,有599人参与问卷填写,参与率为75%。此次问卷共发放599份,回收599份,有效问卷528份,无效问卷71份,问卷有效率为88%。
二、具体调查数据分析
(一)经济条件
贫困生44人,非贫困生484人,贫困生占总调查人数的8%,学生间家庭经济条件相差较大。
(二)父母学历情况
该校学生父母亲学历普遍不高,大多为初中,父亲学历为初中的占43.7%,母亲学历为初中的占47.3%。
(三)父母职业情况
该校学生父母亲的职业相对不固定,以自由职业者居多,其次为个体私营。
(四)家庭类型
独生子女159人,家庭类型为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的占67.4%,主干家庭(指由父母、一对已婚子女及子女的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的占18.7%。
(五)学习成绩
语文成绩中等和中等偏下的人数居多,中等成绩的占40.4%;数学成绩中等偏下的人数居多,成绩很不好的占30.7%;英语成绩中等偏下的人数居多,成绩很不好的占30.5%。
(六)人格测试结果分析
1.精神质特征:精神质(精神质在艾森克理论中经常作为一种负面的人格存在,用来表达性格中孤僻、孤独、敌视和怪异等特征)非常明显的有48人,倾向精神质的有27人。
2.气质类型:忧郁质人数最多,占38%;粘液质占34%;胆汁质占15%;多血质占13%。忧郁质和粘液质所属的性格指向为内向。
三、健全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习方面的原因
该校13~15岁初中生中,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成绩较差,这些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这侧面说明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容易造成厌学情绪,失去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该校生源主要为片区适龄入学儿童以及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片区适龄入学儿童中有城中村村民的子女,也有部分城镇街道的住户子女。片区适龄入学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多为自由职业者,但是文化程度偏低,对孩子的关注度较低,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而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的家庭,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也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缺失。
该校学生的家庭关系多为核心家庭,绝大多数都是非独生子女,从培养孩子所需的时间、精力、金钱来说,对家长是一种挑战。
(三)人格特质原因
通过调查,该校初中生的气质类型多为忧郁质和粘液质,性格内向。一般表现为心境波动大、易焦虑、易悲观、保留己见、不好交际、文静、被动等。在成長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自信心,教师、家长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较低,或参与集体生活的融合度不高,在人际关系方面较被动或易受挫,却不能得到及时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忧郁质和粘液质的内向特性。
由于每一种特质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格,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承认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个性,同时改正自身的缺点,不断培养健全人格。以下针对该校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提出相应的策略。
四、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策略
(一)营造和谐、平等、积极的班风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该校学生人际交往较被动、行动力较弱、参与集体生活融合度不高。初中生的校园生活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进入校园后接触最多的就是同班同学、任课教师,班集体就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好平台。因此,可以班集体为单位,以教育工作者为主导,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方法的运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需求,营造和谐、平等、积极的班风。
学校制订了“一班一品”三年规划,对特色班级进行授牌,颁发证书。各班通过个性化的班级品质建设,以及开展富有品质特色的班级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初中生与集体融合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产生被集体或他人需要的感觉,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要实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就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让学生参与班规班训的制订、自主管理课堂纪律、争取和维护班级荣誉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产生被需要的价值体验,有效解决内向问题,逐渐形成班级文化认同。
(二)建设涵养品格的文化阵地
学校可使用的文化阵地除了班级,还有校园环境、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阵地等。根据该校制订的“校园文化整体设计方案”和“校园环境建设结构设计图”,通过对原有建设项目进行提档升级和改造扩建,开发新项目,让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更加完善,学校精神内涵更加深入人心,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更加凸显,把学校建设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浓厚、特色鲜明、整洁有序的区域示范性学校。
为了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作用,需要打造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并赋予其积极健康的文化内涵,对校园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力求达到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的统一,让校园的每一块地方都会“说话”。当学生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学习和实践,并逐渐产生文化认同时,就是不断涵养品格、提升心理素养的过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该校学生课堂上存在保留己见、氣氛不够活跃、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人格特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例如通过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研学活动、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发挥集体对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等能力,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增加责任心,提高自信心。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以锻炼能力为目的的群体,社团活动开发得好,有利于弥补学生兴趣不足的短板。
该校目前有21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在健全人格培养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要想发挥好社团的作用,必须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一是要规范管理。如该校团委作为管理者,负责审查社团的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并定期开展社团考核评比。二是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宗旨。如该校心理协会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该校志愿者协会的宗旨是爱心、互助和奉献,每个社团根据不同的性质来确定发展目标和宗旨。三是要相互交流展示。该校每年都举行一次大型的社团活动展示节,所有的社团都会参与。如果说社团是兴趣爱好相近的人在一起相互学习,那么社团展示活动则是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生活乐趣和审美情趣,从而健全人格。
(四)采取专业的辅助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该校学生较容易出现悲观、受挫、焦虑等情绪,伴随着少部分学生精神质明显和倾向精神质的特征,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培训,使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当学生不能自我调控或在教师帮助下也收效甚微时,应当及时求助心理辅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在人格健全方面寻求专业指导。如情况较为严重,则应进一步到专业的心理健康医院就诊。
该校于2016年成立心理辅导中心,连续多年获评南宁市优秀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反映,她的儿子性格有点内向,不怎么合群,只有两个好朋友,而且都是女生,她非常担忧,正因为了解到该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所以才转学过来。这个学生属于忧郁质人格,在学校就读三年期间,经过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悉心培养,在性别取向、学习兴趣、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后,该生逐渐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目前从事艺术设计工作。
该校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在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工定期培训,具备基础的心育能力,以心理教师指导为点,以班主任德育工作为线,以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为面,实现从点到线到面的全员育人。
(五)深化学生评价改革,打造“五育”并举的育人课程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该校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成绩不理想、缺乏学习自信,同时,初中生对于道德、生命健康和审美等还没有深刻的认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为一体的立体式成长模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不唯成绩论、不排名,不断完善评价体系,避免目标功利化、内容形式化、标准单一化的评价体系。
例如谈到道德教育,就不仅是班主任、年级组长和政教处的工作,各学科教师均应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及党、团、少先队组织教育并驾齐驱成为德育工作的三条路径。”[2]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依托关联知识,但是价值观教育是其本质,最终目标在于使人的情感态度与行为发生改变,影响人的德行与人格健全。又如体育,不仅应是体育教师的工作,也可以是法律对于生命健康权的规定,还可以是“生命在于运动”理念的树立,或者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珍爱生命的文学解读。
该校为全面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健全学生人格,在初中生评价系统中提高了德、体、美、劳的占比并细化了发展目标,还在初中生开展的课后服务活动中,开设了书法、绘画、劳动、体育、围棋等课程。同时,为实现全员评价,该校改变了以往评价体系中由班主任一人填写素质评价的单一模式,全体科任教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软件对每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打分,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统一。
在课堂中教师以“赞美和鼓励”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诚爱”的德育文化,合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人格,实现从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的跨越,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健全人格。
(六)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该校学生存在家庭教育不到位、部分家庭亲子关系缺失的情况。初中生的人格健全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影响以及社会实践,但是很多人认为学校无法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方面起到作用。实际上,学校可以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人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发挥作用。学校要与学生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一些教育方法。有的教师在家长会上一味地谈成绩,认为好不容易开一次家长会,要讲清楚学生的在校表现,甚至只强调学习表现。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机会,如何开好家长会,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尤其重要。
至于社会教育工作,学校除了平时配合社区的管理,每个学期都应派教师到社区开展集体家访,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家长,宣传优良家风,为不同家庭提供交流教育经验的机会。学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家长沟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帮助学生,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之,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不断地丰富学生个性,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核心素养视域的健全人格培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0):65.
[2]王崇相.关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Z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