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2023-06-26李沅纯
李沅纯
摘 要:戏剧与音乐表演都是人类文化活动中两种重要的艺术表演方式,是人类艺术休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的发展中,戏剧与音乐在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发生巨大的转变,表演方式进一步创新。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间始终都保持一定的共性,又都具有个性特征。本文主要对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分析,并探究二者间的互相影响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戏剧表演;音乐表演;共性;个性;互相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3-00-03
社会文化的发展下,戏剧和音乐的表演方式都发生巨大的转变,更好地满足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戏剧表演方面包括肢体动作、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以剧本内容为叙事主线,进行舞台艺术表演。同时戏剧的类型比较丰富,包括话剧、歌剧以及音乐剧等多种表演形式。音乐表演是对作曲家与作词家作品结合的表演形式,通过声乐以及器乐的方式进行表达。二者在表演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性,都可以表现出艺术的美感。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个性,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的共性分析
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都属于舞台表演艺术,因此在表演的形式、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和演绎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可以互相渗透和借鉴,达到更好的演绎效果,接下来将对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的共性进行具体分析。提取两种不同艺术的创作和表现元素,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了解二者的共性表达形式。
(一)审美的表达与接受
艺术创造的核心是创造者先通过主观的感知,对客观事物进行捕捉、探索和整合,再通过艺术创作手法表达出来,使他人感知和接受的艺术创作成果。艺术的表达形式中包括语言、声音、文字以及肢体等多种形式。构成的艺术形式中包括音乐、舞蹈、文学以及绘画等。所有艺术作品都可以反映出作者自身的审美思想,但是如果审美只是采用外显的方式进行表达,而得不到认可的情况下,是无法凸显艺术美感的。优秀的作品需要创作者与大众彼此成就,得不到受众关注和认可的作品是难以得到长久发展的。因此,戏剧表演和音乐表演中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表演特性,准确表达自身的艺术审美特点。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在表演前都需要先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与作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在自身的理性分析和应用下,自行总结对作品审美观念的表达。这是艺术作品创作的前半段,后半段则是大众的欣赏、理解与认可。群众作为审美的接受者,需要从自身的审美特点出发,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引发群众的共鸣,得到审美方面的认可,形成可以真正得到群众喜爱的作品[1]。比如,在话剧的表演中,《雷雨》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不仅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丰富,表演也极富感染力,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十面埋伏》琵琶曲的器乐表演则是音乐表演中重要的代表作。
(二)艺术的多元化创作
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是表演者对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但作品从开始构思到最后形成最终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有原作者和表演者的作用,还有观众的理解与共情。作品的创作只有表演是台前的创作,其他创作过程都是通过幕后完成的。戏剧表演中由于表演内容的取材不同,创作时可能需要引经据典,以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为基础,形成新的故事模式。将已经构思好的故事通过演员的表演,文字的方式进行设计,形成表演剧本,构成戏剧表演的基础。但是剧本的创作并不是一次创作模式,比如《白鹿原》话剧源于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的改编。其他戏剧故事可能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改编,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和收集,再结合创作者的审美对故事进行润色和加工,形成戏剧版本。编剧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改编形成剧本,可以将原来版本的故事主线作为基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二次创作。结合戏剧表演中时间以及场地的限制更合理地呈现故事情节。因此,戏剧剧本改编中,作者会适当增加,但是不能改变原著的审美和情感思想。戏剧需要通过多次创作才可以完成最终的剧本,导演则是通过阅读剧本后,通过合理安排演员表达和拍摄手法等表现自己想要达到的思想。因此,导演要先研究剧本,分析剧本,并结合剧本探究合理的表达方式,并将自己的表达思想与意愿传达给演员,使演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动作、语言和情感表达出来。
戏剧表演是一个多次创作的过程,最终通过幕后不同部门人的努力最终形成戏剧作品呈现给观众。音乐表演同样如此,但是由于音乐体裁不同,因此创作流程会与戏剧表演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音乐表演中的交响乐,作曲家是创作作品的第一层次,相当于戏剧的编剧,作曲家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通过音乐语言谱写成音乐曲谱完成作品的初创作。指挥家对乐谱内容和表达的内涵进行学习与分析,并融入自身的艺术审美和情感,完成作品的二次创作,使整个交响乐队保持良好的协调性。乐手指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情感形成良好的音响效果,保证作品的情感表达。由此可见,戏剧表演和乐曲表演中,都需要有统一的组织者。戏剧表演的组织者为导演,音乐表演的组织者则为指挥家。而戏剧中的演员以及音乐表演中的乐手则都是根据组织者的指挥表演,自由发挥空间有限。
(三)表演中都存在不确定性
戏剧表演和音乐表演都是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影视剧的表演方式不同。影视剧拍摄可以有多次表演择优选择的机会,然后通过剪辑的方式形成作品。但是戏剧和音乐表演都属于舞台表演,不会为演员留下任何失误的机会,演员上台后必须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因此,戏剧和音乐表演者都需要保持良好的表演状态,并预防舞台表演的不确定性。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对于表演者来说同样适用,一个演员在表演中难以保证每次的状态都相同,作品呈现的效果必然会有所差异。因此,戏剧和音乐表演中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二、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的个性分析
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在舞台呈现以及思想抒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又有各自的个性。需要加强对各自个性的放大和优化,才可以更好地突出艺术创作特点,体现更强的艺术表达效果。接下来笔者从艺术表达的丰富性,表達的途径,表达的手法内涵以及对演员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两种表演方式的个性特点,体现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特征。
(一)表演的丰富性不同
戏剧表演从前期的作品创作到后期的表演都具有综合性特点,而音乐表演则比较单一。戏剧表演中将表演作为核心,其中包括文学创作、音乐、美术等多种模式的组合,需要将艺术与戏剧的各种表达方式结合,可以将戏剧与音乐、舞蹈等结合,形成音乐剧。比如,在音乐剧《猫》的表演中,故事表达中歌曲与舞蹈都是重要的表现元素,演员需要通过舞蹈的方式展现猫的各种神韵和姿态,并通过音乐的演唱推动故事发展。此外,戏剧表演中还需要融入一定的灯光、布景和服饰等多种元素,打造更好的舞台效果,形成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而音乐剧表演相对于戏剧表演来说则比较单一,音乐美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形式上,虽然民族声乐中可以融入舞蹈动作,或者声乐表演者可以结合音乐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动作,带动情绪的放松[3]。但是都只起到辅助作用,使情感抒发更立体,更丰富。同时通过服装和造型烘托氛围,对舞台布景考虑不多。由此可见,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形式的丰富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艺术表达途径不同
戏剧表演和音乐表演中,观众获取艺术表达的主要途径不同,戏剧表演获取表演的主要途径为视觉接收,声音是获取信息和烘托氛围的辅助。比如,在话剧的舞台表演中会配背景音乐或者设置部分音效,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音乐表演中则主要通过听觉的方式获取艺术感官。通过表演者不同的器乐和歌喉对声音进行表达,体现不同音乐的情绪和灵感,感受情绪的差异变化,更好地感受角色情感。
(三)内涵表达手法不同
戏剧表演中演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剧本中角色的演绎,将故事情节和社会生活通过艺术的方式更好地表达出来。一般戏剧表演离不开四种元素,包括故事情节、舞台、演员和观众。而最核心的元素内容为故事情节,戏剧的内涵需要在一定情境下展现和表达,否则作品将失去载体。从这个方面来说叙事是戏剧表演的主要目的,也是表达戏剧内涵的关键。音乐表演中,作品的内涵则不能以叙事为主。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形式,音乐的声音可以用于叙事,可以表达景色风光,也可以抒发情感,是多维度的语言形式。因此从这个方面分析,音乐表演更自由,更注重情感上的共鸣。
(四)对演员的要求不同
戏剧表演中需要演员具有综合表演技能,演员需要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对演员的各项能力要求比较严苛。音乐表演对演员的要求则只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不需要综合能力。首先,在演员外形方面。戏剧表演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对演员的外形具有明确的要求,体态和相貌要与饰演的角色相符。音乐演奏者对表演者的外形要求则不多,音乐表演者中很多具有身体残疾的人,并不影响他们在音乐表演上的才华与成就。其次,戏剧表演对演员的肢体控制要求比较高,四肢的控制和走位等需要到位,面部的表情和眼神等都必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诠释角色,并引发观众的共鸣。音乐表演者只对音乐表演技术具有明确的要求,是身体中某个局部位置极限的发挥。比如,对于管乐的表演者来说,需要具有非常强的肺活量,以及手指与嘴部的练习;钢琴家则需要具有非常强的手指灵活性。戏剧演员需要具备多种表演技能,如戏剧表演中动作、发声、表演技能、台词功底等都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二者对比来看,戏剧表演的动作、发声、身段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刻苦训练,而音乐表演则对技术的训练技巧要求比较高。
三、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的互相作用
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间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因此二者间可以互相影响和促进,通过对对方艺术表达优势的借鉴,可以促进舞台艺术创作的创新,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获得观众的认可。
(一)促进内心情感的表达
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中都对内心情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戏剧表演的情感内涵表达要求更高,需要演员具有非常好的演技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可以短时间内展现表演效果,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对演员的心理表达能力要求高。如果演员在舞台上因为怯场或者准备不充分出现忘词等问题,将会导致整个演出结果受到影响。因此该情境下,演员的首要任务是用情绪影响到观众,使观众感受到故事传达的情感。观众对表演的反馈就是对演员表演的认可,对演员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但是不同观众对演员的评价存在差异,每个人的审美点不同,会融入自身的主观思想,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得到观众的肯定。虽然音乐表演对情感的表达相对于戏剧表演来说要求低,但是饱满的情感表达有利于音乐表演的升华,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4]。因此,音乐表演可以尝试借鉴戏剧表演的情感表达方式,强调内心世界的抒发。
(二)呈现更精彩的艺术形式
相对于戏剧表演来说,音乐表演对表演者的技能要求更高,可以为观众呈现出视听艺术盛宴,其中融入了视觉和听觉两种不同的艺术模式,保证表演的得体性,并结合音乐旋律进行身体上的变换,对表演者的肢体和表情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表演者的动作与音乐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魅力,提升观赏体验。戏剧表演的内容虽然更丰富,但是相对于音乐表演来说缺乏一种直入人心的光点。因此,戏剧表演中可以尝试借鉴音乐表演中更直观的音乐舞台美感体验。在表演者的动作表达中可以融入旋律,动作不仅要符合剧情设定的要求,还需要体现出韵律美,传达更好的舞台魅力。
(三)强调与观众互动
音乐表演以及戏剧表演都需要通过观众的反馈了解表演效果,观众的反应热烈与否是检验舞台表演的关键,而且不同的舞台效果可以为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戏剧表演中,演员可以通过眼神和动作的交流提升观众的参与感,或者通过与观众的对话,提出疑问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得到观众更好的反馈。音乐表演中由于表演形式的限制与音乐间的互动并不多。针对这个问题,音乐的舞台表演中可以尝试观众的配合,结合观众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演绎效果。只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肯定的评价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音乐表演艺术与戏剧表演艺术在审美表达、艺术创作以及舞台表演的不确定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可以为观众呈现出绝美的舞台艺术盛宴,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感受精神上的洗礼。但是由于二者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因此在表演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形成富有个性的艺术形式。正因为两种艺术共性与个性的存在,才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不同艺术的表现效果,满足不同观众的艺术欣赏要求。同时,戏剧表演与音乐表演两种艺术模式间也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通过艺术表演模式以及表现效果的互相借鉴和渗透,提高舞台表演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瑜.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7(02):68-69.
[2]毛淑颢.戏剧表演艺术对音乐舞台表演的影响分析[J].戏剧之家,2020(07):31.
[3]田依凡.音乐剧表演的基本特征——音乐剧表演与其他戏剧表演的共性[J].戏剧之家,2016(07):20-21.
[4]郭濱赫.音乐剧中戏剧表演与音乐、舞蹈的融合[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1(0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