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红色引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06-26
近年来,民和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以“五个突出”为抓手,着力构建“党建示范带动、党群同心联动、产业升级推动”的工作格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突出“政治自觉”,压实乡村振兴“责任链”。坚决扛牢乡村振兴县、乡、村三级书记主体责任,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书记项目”“常委项目”和“一把手工程”,县委常委会及时专题研究部署,召开“五个年”活动和“两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基层党建工作专题会等,完善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分专题分领域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特色典型,推动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制定下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乡村振兴产业提效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等系列工作方案,以项目化思路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大兴调研之风,完善县乡领导干部联系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制度,34名县级领导联点全县22个乡镇和29个乡村振兴试点村、35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在项目谋划、落地建设上提供指导和协调帮助。创新开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认亲特困供养人员帮扶,入户走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突出问题。
突出“正向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按照省委抓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要求,县委书记带头走遍全县312个行政村,现场办公解决突出问题,17名县级领导“一对一”联村指导,全面完成了1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对标“八有标准”,对全县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摸底建账,对党员活动室进行全面升级布置,推进村(社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头雁”工程,一体化加强对“一肩挑”班子的管理监督,届中调整9名村党支部书记。加大对返乡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等人员的选拔力度,持续选派选调生到村工作,基层战斗力全面加强。积极培树马场垣乡团结村、川口镇驮岭党群服务中心等“样板”。今年将聚力打造中川乡峡口村、官亭镇喇家村等6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力争实现全覆盖,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各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突出“素质提升”,充实乡村振兴“人才库”。对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扎实推进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拓展党性实践课堂,强化与滨湖区委党校、国家税务总局干部学院、红古区委党校的合作交流,积极打造“红色+”精品课程,对全县375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进行以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多轮次专题培训。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购买保险,落实驻村经费,慰问表扬75名敢担当、善作为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对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批评教育,营造严管厚爱良好氛围。开展“昆仑英才”等人才培育项目,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举办讲座,组织农村党员、农业技术人才、致富能人等参加农业知识培训和实地培训,培养吸收储备“土专家”“田秀才”,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中坚力量。
突出“产业富民”,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民和县委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本,率先在全省扶持298户监测户发展到户产业,932名低收入户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384户困难群众享受小额信贷1742万元,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8%。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着力点,组织召开乡村振兴暨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观摩会等,重点推进产业提效“九个一”措施。积极推行“企企联动”“村企联动”机制,成立联合党支部,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品牌培育工程,形成西沟麻地沟食用菌、隆治苹果、北山马铃薯、官亭冷水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建立村集体经济收益“五色预警”动态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投资2.14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48个,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村9个,建成全省首家村级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等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总堡乡在全省率先示范推广的全膜玉米黄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利用农业科学技术的一次有益探索,其经验做法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突出“治理有效”,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为载体,大力实施乡村治理“六大工程”,全面建立“县、乡、村、户”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吹哨人”、鸣锣行动等叫应响应机制被省市点名表扬,治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探索推行“幸福积分超市”“乡风文明红黑榜”等,实现移风易俗长效推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去年,建成高原美丽乡村26个,改善农民居住条件1700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建设。坚持生态惠民,树牢“两山”理念,不断深入挖掘民和县生态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优势产业,打造了禹王峡景区、七里花海、南垣牡丹、桃花源等生态旅游项目。官亭喇家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川峽口、西沟凉坪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当地群众依托“山水林田”吃上了“生态饭”,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同步提升。坚持文化惠民,大力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挖掘和培育了三川土族纳顿、七里寺花儿会等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元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新需求。全方位、多领域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培树东部门户“桃源石榴红”品牌,多措并举,助力少数民族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中共海东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张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