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机构室外环境设计
——以延安八一敬老院为例

2023-06-25

关键词:庭园敬老院养老

高 洁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伴随这一进程的持续加快,一系列的老龄化问题日渐显露,其中,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老龄问题之一。建设老年宜居环境,对营造适老化住区景观,保证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推进老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今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老龄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开始兴起专业化的养老社区、老年公寓、养老院等,以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迎合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其服务对象所占老年人比例虽小,但在全社会养老事业中体现出高度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示范及辐射效应[1]。

在养老机构中生活的老年人,时常要面对衰老、病痛、孤独等身体及精神方面的压力,这不仅会对老年人产生负面影响,还包括其中的护理工作人员和探访者们。根据老年学学者的观点,在老年住所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即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如何保持老人们的心理健康[2]。研究发现,绿色开放空间相对于室内人工环境更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由于室外绿色空间或花园中包含各类可感的自然要素,人类因天生拥有亲生物性,能通过接触自然来唤起这种本能,当长期处于自然、绿色的环境中,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获得清新的空气与充足的光照、具有身体活动的场所以及与人交流的空间,从而能够改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健康[3]。

养老机构中室外庭园的存在使得老年人能够身心放松,独处静思或与他人交流,体会难得的独立性和掌控感;能增加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能接受室外日晒以帮助摄入的钙质有效吸收并促进睡眠;能进行室外活动以提高身体机能,减缓衰老进程,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4]。由于身处人性化设计的自然景观中,前来养老机构探访的家属们对环境满意度的提升能显著增加探视的时间;医护人员能有效缓解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和紧张情绪,有助于为老人们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提升这里的社会经济效益[5]。养老机构旨在满足老年人较高品质的养老需求,因此为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室外景观应成为养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及室外环境分析

在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通常包括体能及智能方面正常、半失能及失能这三类人群。不论处于任何健康状况的老年人,走进绿色开放空间活动或是贴近自然都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研究发现,健康状况越差的人却能在室外活动中获得更明显的益康效果[6]。由此老年学学者认为,身体欠佳的老年人更应增加在室外活动的机会,避免因担忧安全问题而失去与外界环境的连接,室外庭园环境需要针对老人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特殊需求进行设计。

1.1 生理行为特征

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为60 周岁,即凡年满这个岁数就正式步入了老年阶段。出现生理性的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运动机能及免疫功能四个方面的逐渐衰退[7],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得迟钝、思维清晰度和专注力下降、四肢灵活性及力量减小、免疫力低、慢性病增多且需较长时间康复、机体对环境温湿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变弱[8]。

1.2 心理情感特征

当人到了老年阶段,由于健康状况下降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衰老,常呈现出较为消极的心理活动,如过多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一些老年人还因长期受到慢性病的困扰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加之人年老后与社会的联系变弱、社会交往减少、子女的陪伴和关注度不够,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空虚、无助和孤独感,诸多不良情绪若长久累积将导致老年人出现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

1.3 老年人室外环境使用分析

居住在老年机构中的老人,通常更愿意选择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度过,并认为其有利于改善机体健康。现实中则往往多数老年机构难以达到老人对于室外环境功能性的期望[9]。而室外庭园环境是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不同于必要的室内生活空间,庭园的使用具有可选择性,为使其能够有效发挥调养老人身心的作用,需通过相应的设计对策提升庭园环境的使用状况。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走访调研,认为吸引老年人使用的室外开放空间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室内外联系方便、安全无障碍、通达性好;有能举办室外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场地;交往活动区域和内向私密区域共存;有便于观望且舒适的休憩设施;造园要素自然亲切;能获得多重审美感受[10]。

2 延安市八一敬老院室外景观适老化设计

八一敬老院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街道,成立起初是为老红军、老八路和老复员军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公益机构,随着该院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现已面向社会开放,逐步接收各界各类老人入院休养。

2.1 景观设计目的

八一敬老院室外空间属康复性景观环境,由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设计内容基于老年人的身体、心理以及智能方面的特征,采用相应的设计策略,切实帮助老年人恢复身心并提高空间使用率是此类康复性空间设计的主要目标。

敬老院专为老年人打造的高质量的室外空间,易于接近和辨识,方便到达和在各处通行;环境亲切温馨,令人有相识感;包含各种自然要素,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机会;功能性设施使用无障碍化,安全舒适性较高;场所类型多样,具备多种性质的活动交流空间。

2.2 设计方法

2.2.1 选址规划

在规划用地时,需明确划分出用作室外庭园环境的独立场地,有研究证明了庭园占地面积比例和使用者的身体康复情况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而在既有养老机构用地内应尽可能提高室外庭园所占面积比[11]。

八一敬老院中的庭园选址充分结合了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处于场地开阔、自然的光照和通风良好、室内外之间可见并方便通达的方位。各庭园主入口临近建筑一层的公共空间,诸如门厅、餐厅、室内活动中心等,老年人日间在这些室内空间逗留时间较长,多数老年人都习惯餐后在室外活动(图1)。在室内空间与室外庭园之间视线通透的连接处,设有容易识别的去往庭园的门,即可提示老年人由此处能直接通往室外的庭园空间,而无需记忆[12]。

图1 占地面积充足且方便通达的室外庭园环境

2.2.2 营造过渡性区域

众多针对老年人行为活动习惯的调查研究表明,老年人由于身体受限,对环境中温度、光照和气流的骤变不容易立即适应,其中一些老年人行动不便,还可能要及时如厕,通常不愿远离建筑[13]。大多数老年人都习惯白天在建筑的出入口附近作较长时间停留,这里来往的人多、生活气息比较浓厚,老年人在此能够坐观他人的活动,容易遇到朋友,在一定范围内晒太阳、欣赏室外风景,并决定是否想进一步走出去[14]。

八一敬老院为满足老年人群的这一心理行为偏好,在进出交通便捷、视野相对开阔的建筑出入口与庭园的连接处营造过渡性空间,在其中灵活摆放几组舒适的室外座椅,布置成坐憩区(图2),能为老年人走向室外提供一定的缓冲,从而减缓室内外光线及温度的剧变,让身体不便的老人无需走进庭园就能欣赏景观。

图2 建筑出入口与庭园连接处的过渡性区域

2.2.3 功能分区

老年人使用的康复性庭园环境,从空间角度,应具有明晰规整的园内布局,以便老年人认知识别并防止迷路。基于八一敬老院入住的老年人在文化背景、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庭园中包含一系列丰富的空间类型。

1)安静休息区:在距离居住建筑稍远的主园路一侧,以植物围合的方式划分出几处独立的私密空间,能避免干扰,为喜欢安静独处的老人提供冥思的场地,有利于他们精神的恢复(图3)。

图3 不同座椅类型的休息区

2)交流活动区:更受老年人欢迎的是公共程度较高的开放型空间,这类功能区离庭园出入口较近,其中设置舒适的座椅,包括固定式及可移动式的,老人们可以在此休息交谈,或是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图4)。

图4 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区

3)公共健身区: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喜爱在室外锻炼身体,为此庭园中设有门球场及健身区,放置多种健身器材,让喜爱运动的老人结合自身状况进行选择(图5)。

图5 内容丰富的公共健身区

4)园艺操作区:老年人普遍对种植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庭园中开辟一处专门的园艺操作区,提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园艺操作设施,能让老人们方便在其中参与各项和植物相关的活动(图6),不仅能起到增强身体机能、改善情绪的功效,也是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15]。

5)动物交流区:许多老年人都有养宠物的偏好,与动物近距离相处会唤起老年人的亲生物性,为他们带来轻松欢乐的心情,这将对老人们的健康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庭园中接触小动物的场所会吸引老人们前来,大家在这里可观看动物们嬉戏的场景,或是亲身体验喂养的乐趣(图7)。

图7 庭园中心鱼池

2.2.4 道路设计

步行是老年人主要的出行方式,庭园道路的设计形式,将直接影响老人们对室外环境的各项使用。为达到良好的使用状况,八一敬老院园路设计结合老年群体的运动、感觉和心理机能特点,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路线起始点位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建筑的出入口或室内外过渡空间附近,并能形成合理的衔接,方便老人们随时进出室内外;

2)散步路径合理,主道路形状成环状,能贯穿庭园内各目的地,方便老人随处走动;

3)路线线型流畅且富于变化,可增添老人行走时的趣味性;

4)沿园路一侧安置栏杆扶手,以辅助体弱的老人站立、走动(图8);

图8 园路旁辅助行走的木质栏杆和休息的座椅

5)部分老人需依靠轮椅或助步扶车在室外活动,因此对整条行进路线进行无障碍化处理,地形起伏处形成缓坡而非台阶,园路铺面材料平整并具有防滑的性能;

6)在步行距离较长的道路沿线中途设立几处休息站点,以供体弱易感疲劳的老人在行走途中能随时安坐歇息(图8)。

2.2.5 种植设计

八一敬老院室外庭园打造为让老年人倍感亲切自然、舒缓轻松的绿色开放空间,其植物景观设计着重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

1)将植物景观作为庭园的主体,让庭园呈现出显著的绿色自然特征(图10),与室内封闭单调的人工环境有明显差异,绿化面积受限处运用垂直绿化来弥补绿量的不足;

2)从老年人活动安全的角度出发,避免种植有毒害、飞毛、多刺、散发异味、花粉可能引发过敏的植物种类;

3)运用各类植栽形式发挥植物的建造功能,充当室外环境中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等限制和组织庭园内部空间的因素(图9);

图9 楼间用地植物景观和植栽庭园的空间层次感

4)庭园出入口、园路两侧及主要活动区域四周的种植保证视线通透,方便老人行走时向各处张望并随时选择,通透的视线还便于工作人员在建筑内观察到老人们的活动情况以防意外的发生,由此也为在室外逗留的老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16];

(5)选择多种在形态、色彩、质感、气味等方面美学特性突出的植物,给予老人们多重感官的审美体验;

3 结束语

养老机构室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研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也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设计时应基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多层次需求,从康复景观的视角,具体分析养老机构中居住的老年人对景观环境的使用情况,进而探讨其室外环境中包括选址规划、过渡区营造、功能空间布局、路线组织和植物配置这几方面的适老化设计的方法,力求通过优质舒适的户外空间的营建,引导机构中的老年人积极养老、健康养老,提高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质量,打造高品质的老年宜居环境。

猜你喜欢

庭园敬老院养老
里巷庭园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敬老院的微笑
养生不是养老
爱心送到敬老院
养老更无忧了
明式家具重寻苏州庭园的精致生活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江南春·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