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前幕后大明星

2023-06-25李宇版面设计高春光

车迷 2023年3期
关键词:外缘制表迪奥

文∕李宇 版面设计∕高春光

中心式摆陀是当今制表业的主流,但由于尺寸较大,不仅遮挡了机芯,而且增加了表款厚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摆陀诞生后的三十多年间,制表师给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微型摆陀、外缘式摆陀和前置摆陀。这些五花八门的摆陀构成了当今制表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格拉苏蒂原创PanoMaticCalendar偏心年历腕表

小身材有大作为

传统中心式摆陀的轴心和时分指针的轴心都设于机芯中央位置,而偏心式摆陀则被嵌入机芯夹板中。摆陀内嵌造成机芯结构变化,缩小零部件尺寸同时,对加工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制作难度颇大。偏心式摆陀大约诞生于1950、1960 年代,在石英危机期间,随着超薄腕表的日渐流行而进入制表师视线。偏居一隅的摆陀不仅显著减小了机芯厚度,又满足了佩戴者对欣赏机芯打磨的需求,真是一举两得。格拉苏蒂原创(Glashütte Original)的PanoMaticCalendar 偏心年历腕表搭载的Calibre 92-10 机芯配备了一枚偏心式摆陀,镂空摆陀表面装饰纵向日内瓦波纹,中心滚珠轴承减小摩擦,有助于提升上链效率。摆陀外缘装配21K 金质配重,显著提高上链效能。

对纤薄的追求催生了微型摆陀。由于尺寸减小,微型摆陀一般会选用贵金属材质来打造以增加重量,因为表面通常会装饰精致美观的图案,就像机芯上的“珍珠”一样引人注目,所以又被称作珍珠陀。严格来说,微型摆陀也是偏心式摆陀的一种。

伯爵(Piaget)与微型摆陀素有渊源,或许是出于对超薄机芯的执念,在1950 年代,伯爵便成为微型摆陀的发明者之一,也是最早使用、普及微型摆陀的制表商之一。如今,微型摆陀在伯爵超薄制表工艺中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Polo 系列自动上链腕表采用镂空设计,设于9 点钟位置的微型摆陀令1200S1 机芯的厚度仅有2.4毫米,整表厚度不超过6.5 毫米,成就了伯爵“超薄之王”的美名。摆陀上饰以太阳放射纹,伯爵标识赫然在目。表桥被饰以绿色,带来清新自然的气息,与不锈钢的灰色基调形成鲜明对比。表桥经过细腻的打磨,太阳放射纹为整表增添高级质感。

伯爵 Polo系列镂空腕表

百达翡丽7130 R

宇舶Big Bang自动上链陀飞轮荧光黄Saxem腕表

帕玛强尼Tonda PF微型摆陀腕表

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在微型摆陀发展史中也有重要地位,1977 年,还在石英危机期间,百达翡丽发布了首款自动上链超薄机芯——240。这枚机芯诞生之初是为了在石英危机中为日渐势弱的机械表“摇旗呐喊”,其强调机械表的设计美感和耐用性,一大特色便是采用微型摆陀以达到压缩机芯垂直空间的目的。为弥补上链效能不足的缺陷,微型摆陀采用了22K 金材质,振动频率也被降至每小时21 600 次,以降低能耗。作为基础机芯,240 在石英危机后依旧不断发展,以其为基础衍生出许多优秀机芯,比如拥有万年历功能的240 Q、配备小秒针功能的240 PS、月相显示功能的240 PS IRM C LU,以及附加世界时功能的240 HU。即便增添了世界时模块,240 HU 机芯的厚度也仅有3.88 毫米,微型摆陀采用22K 黄金材质打造以增加重量和惯性,从而解决上链效率低的问题。

帕玛强尼(Parmigiani)的Tonda PF 微型摆陀腕表的摆陀采用纯铂金材质打造,成就了厚度只有3 毫米的PF703 自动上链机芯,摆陀被集成在机芯内部,而非传统的中央位置,极大地优化了空间布局。得益于此,表壳的整体厚度仅有7.8毫米,有效提升了佩戴舒适度,令腕表更加美观、优雅。宇舶(Hublot)的Big Bang 自动上链陀飞轮荧光黄Saxem 腕表的机芯采用镂空设计,令内部结构清晰可见,为保证表款的通透感,机芯夹板和桥板被最大程度剔除或简化。作为一枚自动上链腕表,摆陀的安装位置是影响整表通透性的关键,宇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微型摆陀。微型摆陀被前置于12点钟位置,与6 点钟位置的浮动式陀飞轮彼此呼应。罗杰杜彼(Roger Dubuis)王者系列星际镂空腕表搭载了RD720SQ自动上链机芯,将动力储存提高至72 小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振动,其微型摆陀经过了特别的优化工序,采用750/1000玫瑰金和钨金属精制而成,并镌刻了罗杰杜彼的首字母组合图案,使其设计更具现代感。

宝格丽(Bvlgari)的BVL 138 机芯在品牌超薄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其诞生于2017 年,搭载于Octo Finissimo 自动上链手表中。凭借该枚机芯,Octo Finissimo自动上链手表以5.15毫米的厚度第三次刷新品牌超薄腕表纪录。得益于微型摆陀的使用,BVL 138 机芯的厚度降至2.23 毫米,摆陀采用铂金材质制成,上链效率不容小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微型摆陀内嵌至机芯夹板上,往往会占用其他零件的空间,所以为了不增加机芯厚度,搭载此类摆陀的自动手表通常会去除秒针功能,只设时分指针,而Octo Finissimo 自动上链手表保留了秒针功能,小秒盘采用偏心设计,被放在了7 点钟位置。

罗杰杜彼王者系列星际镂空腕表

宝格丽Octo Finissimo自动上链腕表

“边缘化”的方案

传统中心式自动摆陀被安置在机芯中心位置,并绕中心轴旋转,不仅增加了机芯厚度,而且在运行时会遮蔽机芯零部件。外缘式自动上链系统将摆陀做成圆环形,安装在机芯的外缘位置,在避免增加机芯厚度的同时,亦不会覆盖机芯。此外,相较于微型摆陀,外缘摆陀的上链效率也更胜一筹。事实上,外缘式自动摆陀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50 年代中期便已出现雏形。当时,百达翡丽率先推出了搭载外缘自动上链摆陀的手表,但由于表冠安装于表背处导致使用不便而未能普及。2008年,宝齐莱推出首款自产机芯——CFB A1000,这枚机芯配备了具有外缘摆陀的自动上链系统。摆陀被设计成圆环造型,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左右两个离合轮令摆陀旋转顺滑流畅。此后,宝齐莱还推出了达到天文台级别的CFB A2000 机芯和配备陀飞轮功能的CFB T3000 机芯。若说宝齐莱是外缘摆陀技术的行业领导者也毫不过分。

宝齐莱马利龙双外缘陀飞轮腕表

宝玑(Breguet)经典系列5367 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搭载了Cal.581自动上链机芯。腕表正面极为简约,而背面却别有洞天:夹板、发条盒上手工雕刻精美绝伦的装饰图案。为使机芯构造和装饰一览无余,同时也确保机芯足够纤薄(仅有3 毫米),表款特别配备了外缘式摆陀。摆陀采用铂金材质,使其具有更大惯性。值得一提的是,摆陀上也装饰了手工玑镂刻花图案,宝玑对细节的重视可见一斑。

宝玑经典系列5367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

伯爵Altiplano至臻超薄系列Ultimate 910 P机芯自动上链腕表

伯爵在超薄领域一直很有话语权,其自主研发的910P 机芯直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话题度。910P 是一枚自动上链机芯,在900P 手动上链机芯基础上制作而成,最初搭载于Altiplano Ultimate 910P 腕表之上。机芯厚度为4.3 毫米,表壳厚度也是4.3 毫米,原因在于机芯与表壳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而这也正是这枚腕表在当时能够刷新超薄记录的关键所在。表盘与机芯设于同一水平位置,表壳成为机芯的主夹板,保护各零部件。当然,作为一枚厚度仅有4.3 毫米的超薄自动上链机芯又怎么能少了外缘式自动上链摆陀。Altiplano Ultimate 910P腕表的外缘摆陀采用黄金材质制成,并经过PVD 镀层处理,不仅稳定坚固而且拥有绝佳的机械性能。

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Traditionnelle 传袭系列陀飞轮腕表配备了一枚2160 自动上链机芯,这枚机芯最初于2018 年面世,应用于女表中尚属首次。2160 机芯搭载了陀飞轮装置,确保了走时精准可靠,振动频率达到每小时18 000次,虽然节奏慢但运行平稳。作为一枚搭载了大复杂功能的女士腕表,其外壳自然要纤薄方能贴合女性纤细的手腕,因此2160 机芯也采用了超薄设计,即便加上陀飞轮装置总零件数达到188 个,厚度也仅有5.65 毫米,整表厚度不超过11.22 毫米。做到如此纤薄的原因之一便是采用了外缘式自动摆陀,该摆陀以22K 金打造而成,不仅有效提升上链效率,还是经典的装饰。

江诗丹顿Traditionnelle传袭系列陀飞轮腕表

欧米茄碟飞系列典雅腕表

透设计是机械表的一大特色,通过蓝宝石水晶玻璃底盖,佩戴者能够欣赏到机芯的运行状态。由于中心式摆陀占据了机芯大约二分之一的位置,所以其表面也就成了品牌展示装饰技艺的理想空间。普遍的装饰图案有日内瓦波纹、鱼鳞纹和涡形纹等,这些精致细腻的纹饰不仅增加了机芯的美观度,还显著提升了表款质感。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尺寸较大,传统中心式摆陀就如屏障般出现在机芯与观者之间,成为人们从表背观赏机芯构造时的巨大阻碍。另外,摆陀增加了机芯厚度,令整表的厚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使用微型摆陀或外缘式摆陀,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心式摆陀在现今制表业仍是无可撼动的主流。

欧米茄(Omega)碟飞系列典雅腕表的表壳为41 毫米,由精钢材质打造而成。表盘采用欧米茄特有的双重表盘处理工艺,在不规则的垂直纹理上,又呈现出太阳射线的打磨效果。表盘的6 点钟位置设有动力储存显示,采用4 个扇形设计,呈现新月形造型。腕表内部搭载了8810 至臻天文台机芯。机芯搭配中心式摆陀,其上装饰了阿拉伯风格的日内瓦波纹。

迪奥Dior Grand balDe Printemps春之圆舞曲腕表

迪奥Dior Grand Bal Parure Tropicale霓裳羽衣系列高级腕表

摇摆生姿

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动摆陀似乎并不起眼,原因是它通常被设于不显眼之处,比如表的背面或是边缘,但有一种摆陀,它不甘心只做“幕后工作者”,而要站在“舞台”中央,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这就是前置摆陀。

前置摆陀,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被安置在手表正面的摆陀,通常出现在表盘中央位置,此时摆陀被赋予了双重使命,它不仅是旋紧发条的机芯零件,亦是一种别具特色的装饰元素。在我们熟知的高级制表领域,热衷前置摆陀的制表商唯迪奥(Dior)一家,品牌将前置摆陀的机械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享誉业界,俘获女性芳心。摆陀在迪奥制表师的巧思和高超技艺下,幻化成舞裙、羽毛、蝴蝶结等极具女性气质的装饰,点缀于表盘之上,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不禁感慨微型机械技术的迷人魅力。

迪奥Dior Grand bal De Printemps 春之圆舞曲腕表的前置摆陀犹如一席华丽舞裙,随着佩戴者手臂的摆动而翩跹起舞,其上镶嵌了各种色彩鲜丽的宝石,绽放出璀璨流光。独具迪奥特色的舞裙上的褶裥、褶边、垂褶、绉边和折裥同样成为前置摆陀的设计灵感,Dior Grand Soir Plissé Précieux腕表“裙摆”摆陀上的曼妙波纹同表盘上的褶裥造型巧妙呼应。另外,蝴蝶结经常是迪奥华美礼服的重要装饰,缀以腰间、领口,以其为灵感创造而成的Dior Grand Bal Ruban 系列“蝴蝶结”腕表的前置摆陀便化身为精巧的蝴蝶结在表盘上飞舞旋转。

克里丝汀·迪奥生前的诸多喜好和审美情趣启发了品牌高级制表。童年迪奥居住在法国格兰维尔的海边别墅,母亲亲手耕耘的花园成为他儿时的乐土,令他一生魂牵梦萦。在这个五彩缤纷、万籁聚集的世界里,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加深了少年迪奥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他丰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昆虫的鳞翅、鸣鸟的羽毛和花草纹理都成为迪奥制表的灵感来源和标志性特征。如何将海边花园的绝美景致呈现于时计之上,迪奥制表师选择了前置摆陀,品牌与Soprod 联合研发出Dior Inversé 自动上链机芯,这枚机芯的前置摆陀巧妙地与自然元素相融合,并以动态方式呈现于表盘之上,令本就精美繁复的手表更加充盈着自然情趣和把玩乐趣。

Dior Grand Bal 系列 Miss Dior 迪奥小姐花漾高级腕表将迪奥花园里馥郁芬芳的鲜花移栽在表盘上,前置摆陀化身为娇艳欲滴的花瓣舒展开来。Dior Grand Bal Plume 系列“羽毛”款高级腕表的前置摆陀则装饰了鸟类明艳的羽毛,在悠然摆动之间,宛若披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羽衣。为了忠实还原自然气息,昆虫亦是迪奥高级制表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比如在Dior Grand Bal Parure Tropicale 霓裳羽衣系列高级腕表上,表盘以圣甲虫鞘翅细工镶嵌打造,巧妙的排列营造出鸟类羽毛的视觉效果。

自上1930 年代首次面世以来,自动摆陀,这个原本并不怎么起眼的机芯零件,在制表师前赴后继的尝试中,历经近百年的发展、进化,终于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猜你喜欢

外缘制表迪奥
内外兼修
行星卫星公转自转
2021年6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中国白肩天蛾属记述与一新记录种(鳞翅目:天蛾科)
投融资关注榜(2018.11.16-2018.12.15)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浅析藏医学中的疾病产生机理
从建筑文化传承中解读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