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建构(之一)

2023-06-25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现实世界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中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国学既是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学理反映,也是对中国发展与需要的学理因应。立足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破除西方知识垄断与话语霸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学,既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学是从历史发展而来。早在18世纪,欧洲就兴起了对传统汉学的研究,关注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化经典。“汉学”由此发展,侧重于历史人文领域的中国研究,特指古代中国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汉学研究在美国迅速发展,以现当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现象、中国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引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方法,逐渐形成中国研究、海外中国学或国外中国学,并相应使用“中国学”这一含义更为丰富、涵盖更为广泛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逐渐丰富、拓展,形成涵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综合研究。

中国学应为现实需要而立。从国际视角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前所未有,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研究兴趣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西方的中国学或由于自身的学术传统,或由于当时的政治背景与观察立场,或由于根深蒂固的“西方优越论”与“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对中国的研究存在严重的偏见和误读。从中国视角看,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构建扎根中国、联通中外、贯通古今、融通学科、立体綜合的新时代中国学,需要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中国问题的主体性、中国学的主体性。

中国学应该也一定能够立足本土,面向未来。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历史记载不曾间断的文明古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世界大国,因此中国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极为鲜明的特色。要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亟需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构建兼具中国主体性和世界眼光的本土中国学。一方面,从中华文明传承和未来世界发展的角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用国际化和学术化的语言传播中国理论、中国实践,给世界展示一个既有灿烂的古文明,又青春焕发、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结合当今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现实问题,从自身的经验、问题和语境出发,既要从中国研究中国,也要从世界研究中国,把中国问题放在世界视野中观察,把世界问题纳入中国理念中思考,给“中国学”注入崭新内容。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智慧。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确立关于中国的主流叙事,并逐步影响外部世界的中国研究。本期聚焦“中国学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建构”,力图从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透视中国,从历史与现实相通的地理、民族、文化、社会、政治等特征要素解读中国,揭示中国特有的形成机制、发展脉络与演进路径,探讨其物质结构、精神特质和多维形态,为突破和超越西方国家学说、现代化理论“单线式”“一元论”的局限与片面,构建中国人对中国和世界的主流叙事,为从中国大地、中华文化和中国实践中产生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努力。

——《学术前沿》编辑部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现实世界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