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幼儿本土文化教育的新道路
2023-06-25傅秋兰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闽南食文化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Q21-025)。
作者简介:傅秋兰(1977~),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泉州市丰泽机关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摘 要: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和成长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本土文化资源的引入,有利于使幼儿教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深挖幼儿潜能的功效。闽南地区的幼儿园可建构和实施以食文化为特色的教育课程,发挥出本土文化资源的作用,对幼儿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鉴于此,文章围绕幼儿本土文化教育,说明了幼儿教育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资源的三方面意义,简述了闽南食文化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的三点原则,详细提出了三条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文化;闽南食文化;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7-0155-04
一、 引言
幼儿园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和幼儿今后对待生活与学习的态度密切相关,通过挖掘和融入本土文化资源的方法开展特色教育课程,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丰富幼儿的学习环境,强化对固相文化的了解。因此,闽南地区幼儿园需要把握特色文化教育课程建构和实施的要点,使幼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 幼儿教育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资源的意义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呈现出逐步走向融合的趋势,但本土文化资源有所弱化,致使部分人群对本土文化认知程度较低,容易被普遍性文化同化。本土文化的展现形式形形色色,除了文化知识以外还包括游戏、饮食、艺术等,代表地域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均属于本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是最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充满浓郁乡土气息和特色的文化元素,需要幼儿园教师引起更多关注,善于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实际教学中,使幼儿可以对本土文化具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一)丰富幼儿教育课程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本土文化资源逐步进入幼儿教育领域中,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让教学内容形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使幼儿可以在学习中了解本土文化、增加乡土情结,避免教学内容单一。本土文化内容贴近幼儿,可起到调节教学氛围的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予以优化和完善。
(二)辅助教师开发课程资源
在新课标改革的指导下,本土文化资源走进幼儿园教师的视野中,经由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了解与研究,教师便能开发出蕴含丰富本土文化内容的教育课程,以多元教学活动形式加以展现。有利于幼儿在日常学习中对当地文化形成良好的认知,培养自身的乡土情怀,而教师同样会主动了解乡土文化,有意识地将各类文化内容传递给幼儿,点燃了幼儿参与教学实践的热情。
(三)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教育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转变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内容和类型众多,涉及了衣食住行多个领域,可以增长幼儿的见闻,强化幼儿动手实践、逻辑思维等能力,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将本土游戏引入教学中,能够起到锻炼幼儿身体的作用,同时了解了家乡的本土游戏内容。通过本土文化资源的引入,能让幼儿养成优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三、 幼儿闽南食文化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原则
第一,整合性原则。教师在讲解闽南食文化相关内容之前,应该优先制订出教学整体目标,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理念,将各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和制订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相互整合与促进的目标。经由闽南食文化相关本土文化资源的融入,可以促使幼儿在接受教育中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顺利完成活动目标与任务。第二,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程建构上应当以多种形式为切入点,指引幼儿主动体验与感受,保证幼儿的活动参与度,应用好各类本土文化资源,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各个活动项目中,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第三,全面性原则。教师在选取教育活动所需文化资源之时,应当结合幼儿当前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基础,为幼儿筛选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闽南食文化的魅力。
四、 幼儿闽南食文化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的措施
(一)融合不同领域,完善课程实施方法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征,由直覺行动思维演变而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步形成。为了推动幼儿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园可将闽南食文化的本土文化元素在不同领域的教学中进行融合,在遵循幼儿发展和学习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使课程实施方法得到完善。
例如,在语言课程方面可以关注在食物准备、制作中相关词汇和衍生词汇的传授与复习,尤其是具有较强抽象性的词语,如剥、切、揉、炸、煮等。或者引入调查表,指导幼儿填写自己感兴趣的闽南食物,以文字加画图的方式记录和食物有关的制作方法,以及自身所知晓的各种内容。教师还可采用“课前演讲”的方式,鼓励幼儿清楚地表达对某种闽南食物的想法和感受,加深幼儿对闽南食文化的理解,提高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科学课程方面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烹饪的机会,同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使幼儿增强对空间、体积、数量等概念的认知,学会如何分类、匹配等。如在制作润菜饼的过程中,除了让幼儿知晓传统烹饪润菜饼涉及的材料、食材摆放方式以外,还可使幼儿了解润菜饼中大蒜、香菇、香菜、花生、豆芽等的功效,将观察和烹饪食物的教学形态转化为健康、科学等类型的常识教学。在美术课程方面可将食物烹饪转化为美术作品的制作,为幼儿提供多种手工制作用的材料,用以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样以润菜饼为例,教师在指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润菜饼艺术作品前,可先带领幼儿观察卷好的润菜饼实物,使幼儿自选角度进行深入观察,再将润菜饼散开,让幼儿认知饼中的馅料,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记录。在实际制作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按照记录的内容挑选出想要的材料,如橡皮泥、彩纸、蜡笔、剪刀、胶水等。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主要以彩色碎纸表现馅料中切碎的材料,用白纸作为饼皮,或有幼儿将搓好的红色橡皮泥作为胡萝卜丝、绿色橡皮泥为高丽菜丝、团好的黄色橡皮泥作为海蛎等,让润菜饼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更强,彰显了作品的质感。幼儿运用剪、贴、撕等方法,将润菜饼作品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在前期观察、后期制作中均能创造性地表现出对闽南美食的理解,放飞了幼儿想象力的翅膀。
(二)精心打造主题活动,融入多元要素
闽南食文化洋溢着浓厚的民族和生活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教师应当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课程的建构更加注重对幼儿的适宜性和育人的价值性。主题活动的打造应具备更强的生活性、合理性,促使幼儿经历探索、交流、发现等科学认知过程,借助主题活动的力量达成教育课程实施的目标,彰显闽南食文化应有的幼儿教育价值。
例如,主题活动“走进余甘果”开展的目的,在于使幼儿直观认识到自己是闽南人,深化对“闽南”概念的理解。在课程开始前,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考虑到幼儿在家中讲闽南话,在生活中同样具有学唱闽南童谣、观看闽南语视频的经验,教师可为幼儿准备闽南语童谣视频,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形成“闽南”的概念,使幼儿对参与教学活动更具兴致。经过教学导入后发现,幼儿尽管对余甘果较为熟悉,但缺少对余甘果详细信息以及闽南地区余甘果特色文化相关内容的了解。教师可考虑以幼儿熟知的其他食物和余甘果制成的闽南特色食物进行对比,迅速拉近教学内容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幼儿对冰糖葫芦较为熟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同时展示冰糖葫芦和余甘糖串,展示二者之间制作上存在的异同,借此让幼儿了解到部分食物可以代表某个地方,成为地方特色美食,使幼儿意识到冰糖葫芦是北京特色美食,由山楂制成,而余甘糖串或余甘枝则由余甘果制成,是闽南地区的特色美食,同时配合幼儿的活动深入,为幼儿传递余甘果相关的基础信息,使幼儿对余甘果形成初步印象,由此自然引出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教师之后可带领幼儿亲自品尝余甘果和余甘糖串,使幼儿直观感受到余甘果原本酸涩的味道最后变得甜脆,调动幼儿探究余甘果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在品尝余甘果期间,教师要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以及收拾餐盘、垃圾等,关注对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在开展本土文化活动中不失幼儿基础教育的性质。在教学后期的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优先在教学准备环节中设计出小组探究记录表,作为主题活动的重点材料,主要包括三栏内容:“小组名称”“小组成员”“想了解的内容”。在活动开始时,教师鼓励幼儿讲述想要了解关于余甘果的哪些信息,综合幼儿的回答确定探究问题,如“余甘果名字的来源”“利用余甘果制成余甘糖串的方法”“余甘果有果核的原因”“余甘果表皮与果肉颜色”“余甘果形状和大小”等,再按照幼儿的兴趣选择探究问题和完成分组的任务。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明确小组合作需要注意的事项,示范和指引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同时为大家分享表格填写的内容。实践中教师可不确立每组的组长,以无组长管理或幼儿自主选择组长的方式,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部分小组中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幼儿能够获得成员的信任和依赖,愿意自我表现和帮助他人,使小组成员的关系更加融洽。探究活动的开展形式以表格内容为根基,教师带领幼儿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信息收集、采访他人等形式进行探究。如指导幼儿使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中收集和表格中填写内容有关的内容,为幼儿进行演示,给幼儿更加直观的体验。经过问题解决方法的学习,幼儿可同小组成员协商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小组成员分工等,最后完成本次探究活动。该主题活动可以做到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顾及幼儿的学习特征在教学各个阶段设计趣味化内容,看到了课程自身带给幼儿的教育意义。
(三)扩大教学活动规模,共同探索游戏
“教学游戏化”属于教育活化的精华原则,更加适用于幼儿教学。在开展以“活学”为基础的闽南食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将原本独立的活动内容加以整合,使教学活动规模有所扩大,构建游戏化的教育体系,保障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幼儿对闽南食文化具备一定的基础认知后,便可将课程实施转至知识输出的层面。如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闽南美食一条街”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游戏实践的机会,减少教师的讲解内容,使幼儿获得较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基于对闽南食文化知识的经验积累和对家乡美食的了解,外加幼儿对角色扮演游戏较为熟知,对游戏规则、商品买卖更加熟悉,便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当幼儿逐渐熟悉游戏内容后,便会懂得以自己的力量或与其他幼儿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减少对教师的依赖。经过多次组织角色游戏,游戏的内容和空间构造上更加丰富,原本以美食店老板、服务人员、顾客等角色为主,逐渐增加了旅游观光团的导游、游客等角色,以及美食街上其他店铺中的收银员、售货员等角色,甚至将医院、理发店、咖啡馆、书店等各种店铺均归入美食街中,使美食街放置在生活情境内,独具特色的综合性“闽南旅游景区”成为幼儿园中的一道风景线,开阔了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空间,探索出更多游戏的可能性,使游戏更具贴近生活的真实感。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闽南地区政府在近年来关注对闽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闽南食文化走进幼儿园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为幼儿提供了走近本土文化的机会。因此,为了加深幼儿对闽南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幼儿园应该重视闽南食文化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各个层面,通过融合不同领域与完善课程实施方法、精心打造主题活动和融入多元要素、扩张教学活动规模以共同探索游戏等手段的应用,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艳.基于南通本土文化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课程资源开发与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7):140-142.
[2]田丽春.挖掘本土文化,让“爱家乡”教育在幼儿园真正落地[J].山西教育(幼教),2021(12):13-15.
[3]黄燕,焦春岚.本土文化资源与班级区域活动融合的路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2(7):94-96.
[4]陈虹虹.基于STREAM教育的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活动探究——以“奇妙的扎染”活动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3):55-59.
[5]孟佳,白玉榮.利用信息技术助推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策略[J].读写算,2021(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