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要当“淘金者”

2023-06-25蔡宗周

中国铁路文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淘金者野蜂文艺

作者简介:蔡宗周,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诗人笔会秘书长。原《中国铁路文艺》副主编、《华夏诗报》副总编,现任《侨星》副主编。

2003年11月,《中国铁路文艺》由广铁集团承办,上级任命我为副主编,从此我的肩上挑起了新的重担。

有人爱把编辑比作做嫁衣裳的裁缝,年轻姑娘出嫁,自然要穿上最美丽、最光鲜、最漂亮面料做成的嫁衣,好裁缝的眼光与设计、剪裁与缝纫,其手艺能点石成金,化一般为神奇,编辑对来稿的选择、修改、润色,就像裁缝一样。可我,却喜欢把编辑比作“淘金者”,在莾莾河川上去寻找、去发现、去淘洗,在不尽滚滚的泥石里、沙砾中,不放过一点点微微的闪光,千淘万洗,才能获得真金。

每天,编辑部收到大量来稿,且源源不断,有邮寄来的,更多是从网上发来的,稍微积压就堆成一大摞,看不过来。编辑部人少,大家每天对着电脑,读稿、读稿、还是读稿,就像“淘金者”一样淘洗、淘洗、还是淘洗。由于审读的疲劳、审美的疲劳,往往稍微走神,不经意间就会漏掉“金砂”。因而,编辑要甘坐板凳十年冷,培养不急不躁的耐性,练就锋利挑剔的目光,善于发现,善于辨识,善于撷取。在我们编辑部,前几年的宋华亭和后接任的颜德良两位编辑老师,就是这样敬业的“淘金者”,他们每天坚守着,面对电脑六七个小时,全神贯注地伏案。遇到好稿件,会喜形于色,大声喊道:“快来看,好稿!好稿!”发现新的作者也会情不自禁地说:“这是有潜力的作者!要多加留意!”淘金者的喜悦,是发现金砂,是在河床间发现极不显眼的金砂。

颜德良编辑,家在湖南郴州,除了周末通勤回家,平时吃住在编辑部那一间小房间里。每天下班后,偌大的14层办公大楼静悄悄的,三年间的1000多个夜晚,他常常孤寂地待在十楼那间小房中,就着灯光读书读稿,在清冷中度过。然而,他的内心并不寂寞,他思接千载,心通四海,与各地的文朋诗友联络,谈作品、谈修改、谈阅读、谈人生……不分白天黑夜,兢兢业业。累了倦了,面对稿件就来精神,他不会放过普通来稿中的闪光,不会放过无名作者投过来的“真金”。有一个夜晚,颜德良在处理一叠积压下来准备放弃的打印稿件时,仍不放心,怕砂石中漏了闪光的金砂,又在灯下一篇一篇翻阅、过滤,突然一篇小说《稀世之鸟》映入他的眼帘,他读了一遍,又读了一遍。作者周新天,江苏省泰兴市一位不知名、曾当过乡村教师的青年作者,第一次给《中国铁路文艺》投稿。小说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大自然中相恋牵手,在城市生活中却因猜疑分手,联想到信任缺失对心灵的残害,呼唤感情像大自然般的回归,具有时代特色和批判精神。他留下稿件,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做了少许修改和润色,二审、三审顺利通过,发于《中国铁路文艺》2010年第1期《小说视窗》栏目的头条。这篇作品很快被《小说选刊》选用,从长长稿件的河床中,编辑淘洗出这粒金砂,没有被埋没。嗣后,周新天又给我们刊物发送来了他的新作《心随野蜂飞》,这是一篇不到万字的短篇小说,写的是西南少女,与蜜獾、响蜜鸟合作,采集野生蜂蜜,各得其所的故事。女孩收入不高,但悠然自得。一位摄影师把少女采集蜂蜜的照片放在网上,引来了大批旅客和观者,原本恬静的生活搅得混乱起来……表面上小说写的是文明冲突和生态问题,更深层次内却蕰含着人类与大自然的相处,对家园的守望,对原始文明遭到破坏的叹息,并体现美美与共的美学等多方面的旨意……颜德良读着读着,眼睛一亮,又见其文笔洗练生动,叙事角度独特,思想深刻锐利,建议作为重点作品发于2010年第9期的《小说视窗》栏目头条,并在目录栏中写了导语,重点推出。作品发表后,次月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4期选载,同时,也被《小说选刊》2010年第10期选载,还选入了《2010年中国年度短篇小说》选本。一时间,这篇《心随野蜂飞》在读者中好评如潮,《文学报》《安徽文学》《文学教育》等十多家报刊发表了《以美的视觉鉴赏〈心随野蜂飞〉的语言》《小说〈心随野蜂飞〉的叙述艺术分析》等评论文章。2010年度,周新天有三篇小说作品在《中国铁路文艺》刊用,其中有两篇被全国重点文摘报刊采用,他十分感激编辑部。2011年1月3日,他写来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贵刊的扶持,这不是客套话。我的小说《稀世之鸟》,先后投稿4年,唯贵刊采用,还被《小说选刊》选载。小说《心随野蜂飞》,之前投稿9家,最后还是被贵刊大胆采用,除了被今年第10期《小说选刊》选为头条之外,又被今年第24期《新华文摘》选载,我真正从内心感谢编辑老师有慧眼、有勇气……”2010年到2012年,周新天先后有8篇小说在《中国铁路文艺》发表。一个青年作家,如今成了一位名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一批,共200多万字,成为泰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网上介绍他时,总会提起《中国铁路文艺》发表他的《稀世之鸟》《心随野蜂飞》两篇成名作,他不忘当年编辑老师像淘金者一样,让他的心血凝成了金砂,铸成了金杯。

2009年,一位名叫何君華的作者,寄来一篇小小说《最后一只勒蒙鸡》,被颜德良从一堆电子稿件中发现,觉得好,就编入了《小小说茶座》栏目。这篇作品三审通过后,原发排在第8期,后由于版面紧推至第9期,因我忽视了这一变动,没能及时沟通,结果颜德良将这篇作品发给了《小说选刊》的编辑老师,编辑老师看后觉得这篇作品很好,编入了第8期,结果闹了一次“乌龙”:《小说选刊》第8期先登出来,我刊第9期才刊用。可见,当时编辑读到好稿,兴奋得忘了彼此的衔接,闹出了一次小小的纰漏。

编辑选稿像沙里淘金的故事,在许许多多文学月刊都会存在。毕竟文学刊物,不论是省市还是行业一级,都希望自己办的刊物能办出特色、出作品、出人才,有广泛的受众。为了推出好作品,也各施拳术、各出奇招。我们刊物在这方面,一直坚持“不薄名人爱无名”,选稿以质量第一,提出“宁要无名作者的一流作品,也不要名家的三四流作品”,既重视名家名作,也重视普通作者,尤其是铁路青年作者的佳作。

9年间,《中国铁路文艺》有近百篇各类作品被全国主流选刊《新华文摘》《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诗选刊》《读者》等选载,培养和扶植了一批作者从铁路走向全国文坛。因而,我和编辑部的同仁们,虽然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可大家都很宽慰。我们做到了“守土有责”,守护了铁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这一片家园。

《中国铁路文艺》编辑部里“淘金者”的故事很多很多,这里只选一二,记下编辑们为办好刊物所做的努力。

在纪念《中国铁路文艺》创刊三十周年之际,向在这片田园辛勤耕耘的编者与作者致敬!

猜你喜欢

淘金者野蜂文艺
1942,文艺之春
问道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边境往事 霍尔果斯“淘金者”
□文艺范
山 风
大数据“淘金者”曙光发布方舟平台
P的野蜂朋友
气味相投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