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锅煮
2023-06-24魏群夫
魏群夫
在山城,要吃到正宗的大铁锅煮玉米糁,需走几步,到衙门巷去。
要上班的,从家里晃晃悠悠来了,走到铁锅前,盛一碗,选一座位,坐下来,不慌不忙地吃,吃好了,用纸擦擦嘴,空着手或夹着公文包出院子,大踏步走了。一些买菜的老太太也是常客。过道外,是衙门巷入口,临街面,一些卖菜的瞅着这地方往来人多,常提着篮子或挑着一竹筐菜来,蹲在人行道旁,吆喝过往的行人买新鲜时令菜。老太太们喜欢来这地方,不只图热闹。她们先进过道,入小院儿,吃一碗玉米糁,有时加一个馒头,这算过了早。折出来,在篮子或竹筐前停下,选菜,砍价,称重,付钱,成交后提一口袋菜满意地走了。饭也吃了,菜也买了,一打两用。最后一拨儿来吃的,是几个打太极拳的老头儿,这些老头儿天刚亮就到广场上去练陈氏太极拳,慢悠悠地练上一个多小时,练出汗了,腿脚舒展了,肚子也饿了,估摸着上班的早吃完走了,正好有空座儿。
这里煮的玉米糁,用的是老法儿,柴火作燃料。待一大锅水烧开了,用瓢从米缸里舀一瓢玉米糁,一手举在锅面上,对着滚烫翻腾的一锅水,不停地抖落瓢里的玉米糁,像天女散花,一层又一层,一瓢不够,再舀一瓢。一手拿着铁铲在锅里来回搅拌,防止玉米糁受热后黏成坨。也有没搅开的,很快形成小疙瘩。这种小疙瘩如果火候好,煮熟了,透亮透亮的,咬一口,糯糯的,弹牙,口感极好,味道更甚玉米糁。有几个挑食的,老喜欢在锅里找东西,一是专找这种小疙瘩,有多少盛多少,趁热,一口一个,吃得美美的。二是把铲子直接伸到锅底,铲锅底的一层玉米糁锅巴,只要牙好,嚼得动,越嚼越香,味道儿也美。
玉米糁不是街面上粮店里卖的那种,是从乡下专门买来的,经过几道“手脚”的。秋收了,把地里的玉米棒子摘回来,撕去外面的苞衣,十个一捆,把苞衣扎起来,倒悬在屋檐下,待风干。干透了,从棒子上把玉米粒一粒粒掰下来,用风车吹去浮皮。收拾干净了,颗粒呈金黄色,拿到粮食加工店里加工。加工好了,用细筛子过一遍,过出一些细面粉,用这些细面粉包酸菜,做成玉米面馍馍,摊平,上下两面来回炕,直至炕焦,又香又有嚼劲儿。经过筛子筛去细面的玉米糁,才是要吃的玉米糁,颗粒均匀,色泽金黄,干净清爽。街面上粮店里卖的,大多没过筛子,差这一道“手脚”。即便在乡下,能吃上一碗过过筛子的玉米糁也不多了。有的虽过了筛子,但为了省事儿,不用柴火和铁锅慢慢熬,用电饭煲煮,味道自然差远了。
这家店里的玉米糁五元一碗,多年一直这价,没涨,也没跌。来吃的.多是老客户,进了厨房,不用招呼,自己取碗,如在自家厨房。碗是粗瓷的,一般大小,中号,约装二两,饭量适中的,一满碗够了。也有不够的,但没人再添第二碗,另有一元一个的馒头,个头儿不大,颜色也不发白,甚至略显灰色,不中看,但味道极好,吃一至二个馒头,饭量大的,吃得饱饱的。每天,老板娘提前把碗洗干净,一叠叠放在案板上。吃罢后,食客起身走了,老板娘或请的服务员把桌上的碗一一收了。第二天,又干干净净地叠放在案板上,天天如此。
菜是另外收钱,一元一份。饭都是自己盛,菜则由老板娘帮忙,她站在另一案板前,拿小短柄勺,在一字排开的菜盆里一样儿取一点儿,放在一小浅碟里,取够了,交给食客。盆里的菜,几乎每天都有,土豆片,酸菜,豆腐渣,一年四季不缺。还有的是时令菜,莴苣,萝卜丝,白菜,青椒,既便宜,又新鲜,用于下饭,不恶。
我母亲在县医院住院时,因为肺癌晚期,嘴里没有味儿,什么都不想吃,有天试着给她盛了一小碗铁锅玉米糁,她竟然一口气吃完了,说这是过去年代玉米糁的味道儿。母亲做了几十年玉米糝,能得到她认可,足见正宗。
母亲过世后,我常去这家店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