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水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成效与经验

2023-06-23公衍华苗德志邓海瑜王茗鹤张灏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3期
关键词:沂水县水土保持

公衍华 苗德志 邓海瑜 王茗鹤 张灏

[关键词]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沂水县

[摘要]沂水县实施的202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胜利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打破传统思维,在治理思路、建设措施、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均有创新,因地制宜地与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治理经验在促进沂水县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今后开展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0941(2023)03-0066-03

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沂山南麓、临沂市的最北端,总面积2434.8km2。沂水县为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占县域总面积的70%以上;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01.1~916.1m;年均降水量766mm,降水多集中在汛期(6—9月),期间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年均气温12.3℃。根据水利部遥感调查数据,截至2020年沂水县水土流失面积810.72km2,占县域总面积的33.30%,水土流失较严重。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县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集约化、现代化发展,2021年沂水县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胜利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胜利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位于沂水县黄山铺镇,流域面积22.1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40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055t/(km2·a),年均土壤流失量2.09万t。项目区涉及蛮庄、东黄庄、东土沟、许家沟、南小官庄、孙家沟、马家河子、岳庄等8个行政村,总人口10034人,农村人均耕地0.10hm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和黄烟,人均粮食产量360kg。2021年2月,临沂市水利局审查通过了该项目的实施方案,规划总投资650.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350.68万元。项目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12月完工,完成了实施方案批复的建设任务,共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km2。

1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梯田工程、水源及灌溉工程、防洪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地力建设等内容[1]。胜利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根据“集中连片打造,建设精品工程”的治理思路,多措并举,采用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梯田工程、沟道防护工程、蓄水工程、经果林工程、水保林工程、封育治理工程、道路及绿化工程等。

(1)梯田工程。依据“近村、近水、就缓、就近”的原则,根据现有地形条件,对项目区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耕地进行水平梯田建设,新建、整修土坎梯田898.94hm2;通过耕地重新规划,对老旧梯田进行提升改造,形成集中连片、规整美观、有规模效益的高标准梯田片区;在周边荒山荒沟、梯田埂坎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栽植护埂作物,提高植被覆盖度,保障梯田的规模效益和可持续生产水平。

(2)沟道防护工程。以沟渠、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消力坎、谷坊等工程,形成完整的沟道防护体系。沟道内共建有谷坊10座,形成了干砌石谷坊、石笼网谷坊、浆砌石谷坊相结合的谷坊群,起到了拦沙蓄水作用。其中石笼网谷坊利用田间粒径较小的砾石作为材料,节省了投资成本。

(3)蓄水工程。主要修建3座集雨式蓄水池和8座堰坝,完善了项目区内农业灌溉基础设施。3座集雨式蓄水池布设在坡面水汇集的低凹处,与排水沟、沉沙池相连,满足农林打药用水和人畜饮水需求。集雨式蓄水池均采用方形敞开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配有沉沙池、台阶、护栏等附属设施,有效兼顾了实用性和安全性;堰坝沿河道阶梯状建设,坝体采用浆砌石结构,中间修建有宽0.2m的混凝土心墙,可有效防止坝体渗漏,堰坝拦蓄水量达到15000m3,可满足附近农田灌溉需求,同时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经果林工程。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小流域经济发展,在项目区部分低标准坡地上发展经果林12.37hm2。在参考当地群众的意见后,选择栽植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桃树和枣树,既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又能给当地村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5)水保林工程。栽植水保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调节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作用。胜利河小流域原有的水保林以黑松林为主,树种单一,项目按照“搭配原有、适度多样”的原则,选择黑松、黄栌、连翘作为造林树种,共栽植水保林11.11hm2,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空间优势,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又能美化环境,丰富林草资源。

(6)封育治理工程。为促进植被恢复和生长,迅速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胜利河小流域内现有的生态林地、疏林地共377.58hm2实行全面封禁,设立封禁标志牌20块,禁止人为开垦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减少人为干扰。

(7)道路及绿化工程。为方便耕作,满足车辆行驶基本需要,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修建硬化道路2.5km,路宽4.0m,道路两侧栽植木槿、紫叶李等行道树1000株。

2治理成效分析

2.1生态效益

胜利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完善了小流域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增强了整体防洪能力和水土流失控制能力,减轻了自然灾害。项目实施后,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4.44%,年增加蓄水量32.68万m3,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41万t,减沙蓄水效益明显,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得以保持,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综合治理达到了预期效果。

2.2经济效益

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和当地实际增产增收评价主要数据,经计算,当各项措施稳定发挥效益时,可年均增加粮食产量47.55万kg,年均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80.02万元。随着治理措施的逐步完善和效益的充分发挥,會给当地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社会效益

项目区采用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形成“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新型经营机制,同时帮助农业园区完善了基础建设,为水保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项目因地制宜地将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相结合,在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山青、水净、村美、民富”。2021年6月,人民网对沂水县水土保持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治理经验

3.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沂水县高度重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三级建管护”组织,县、镇、村逐级落实责任。一是沂水县政府颁布了防治水土流失的通告,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二是成立了全县水土保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沂水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其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水利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土保持相关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项目;三是成立了项目法人机构,项目法人机构下设办公室、工程科和财务科等,由该机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编报等前期工作,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资金、质量、进度、安全”四控制等;四是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县、镇各级均制定和落实了领导目标责任制,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纳入到干部政绩考核,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高效的组织保障。

3.2专项调查,科学规划

一是做好总体规划,为项目的实施指明方向。2018年12月,沂水县水利局组织编制了《沂水县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并经县政府批复实施,为今后沂水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总体规划和建设思路。二是做好前期调查规划,为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要做到科学有效的治理,首先要调查清楚项目区内土地资源情况,并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系统评价,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确定不同质量耕地和梯田的利用方向和治理措施。三是统筹兼顾,做好结合文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拦、排、蓄、调”径流调控为手段,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项目区内山水林田路村等实施统一规划和建设,并与当地乡镇的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和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体系,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四是突出亮点,建设精品工程。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在项目区内发展一片精品区,在资金、技术上重点支持,探索推广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体化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3.3“六制管理”,巩固成果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长期发挥效益,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相關要求,沂水县严格执行了“六制管理”。一是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县级项目法人全面负责与监理方、施工方、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落实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委托专业的招标代理机构负责项目公开招标投标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取施工、监理单位;三是落实合同管理制,严格依据规范要求与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合同内容,规范各方建设行为,避免不必要的建设纠纷;四是落实工程建设监理制,监理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监理规范要求推行项目监理制,保证项目建设的总体进度、质量和安全要求;五是落实项目公示制,工程实施前,把项目建设信息向当地群众公示,工程完工后,再把完成工程建设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效益等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六是做好群众投劳承诺制,项目区积极推行群众投劳承诺制,采取“一事一议”专题会的方式,把项目建设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并由村民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水土保持管理办公室做出承诺,本项目区所在村2/3以上群众同意投劳。

3.4创新机制,积极探索

一是加强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治理前项目区内耕地地块划分零散,不利于项目实施。对此,县水利局和乡镇政府积极组织、协调项目区内各村召开了“一事一议”专题会,对村内耕地自愿进行流转,集中发展成大片,建立了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放样、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支付、统一交付使用的“七个一”创新机制,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利用中央补助资金的主导作用,深化投资机制改革。本着“明晰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用活土地经营权”和“依法、自愿、互利、有偿”的原则,培育优势产业种植大户,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以奖代补、拍卖使用权、收益返还、合作治理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的治理,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生态农业经济建设[2]。

3.5严格监督,注重管护

首先是加强后期管护工作。项目建成后,县水利局将项目产权移交到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村庄、个人,明晰管护责任,并制定了村规民约,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保护好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质保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工程的管护,质保期满后,由产权所有方负责工程的管护工作,发现设施损坏时及时上报和维修。其次是加大水保监督执法力度,把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列为日常水保监督执法的重点之一,加强巡查力度,杜绝人为破坏水保设施。

3.6规范建档,上报信息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要求参建单位各方加强资料管理,资料和工程进度要保持一致,杜绝完工后补资料的行为。为了规范档案管理,将招标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类资料整理成册,专人负责。利用现代化办公系统建立了项目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分项目基础资料和影像资料两部分,基础资料包括招标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电子资料,影像资料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照片和影像。充分利用好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系统,及时完善项目建设信息、图斑录入及进度报表等,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魏飒,郭永晨,侯克.北方土石山区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与示范[J].中国水土保持,2015(4):28-30.

[2]李长青,赵学明,田宝珍.沂水县水土保持推动区域“一村一品”经济发展[J].山东水利,2009(7):17-19.

[作者简介]公衍华(1987—),男,山东沂水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及工程管理工作。[收稿日期]2022-07-25

(责任编辑张绪兰)

猜你喜欢

沂水县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从机制创新看沂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浅析沂水油顶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山东省沂水县东土沟钛铁矿矿床成因浅析
水土保持
多措并举依法履职 不断提高档案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