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3-06-23李珍明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3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上海市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现状;发展趋势;上海市

[摘要]上海市水土保持率为99.39%,但地表径流、河湖冲刷岸坡引发的水土流失,以及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仍较严重。多年来,上海持续深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加强了水土流失监管监控,采取了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为促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应结合自身的水土流失特点,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系统化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数字化智慧化监管系统建设,助推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0941(2023)03-0008-04

1上海市水土流失原因

2021年上海市水土保持率为99.39%,在全国名列前茅。虽然有较高的水土保持率,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上海市水土流失是由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造成的。丰沛及高强度的降雨、潮汐波的往复冲刷、河网密布的地形条件和特定的土壤性质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内在因素;人类活动引起的船行波冲刷、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1]。

(1)地表径流引发水土流失。上海市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1949—2020年年均降水量1223.6mm,汛期雨量较大,暴雨较为频繁,局部地区汛期暴雨可达10~20次/a。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灰潮土和滨海盐土,其中灰潮土土质较为疏松、滨海盐土中砂性土含量极高,均极易被侵蚀冲刷,其地表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强降雨时就会加剧水土流失。另外,上海滨江临海,易受台风暴雨侵袭,更加重了水土流失。

(2)河湖冲刷岸坡引发水土流失。上海河湖数量众多,且面广量大,据《2021上海市河道(湖泊)报告》,全市共有河道(湖泊)47086条(个),面积649.21km2,河湖水面率10.24km/km2,另有小微水体48413个,面积56.41km2[2]。河湖岸坡是上海市水土流失自然侵蚀的主要发生地,受潮汐波、风浪和船行波的影响,河湖“一坡一面”遭到严重冲刷淘刷,每年有大量堤防岸段坍塌、损毁,造成河湖淤积阻塞,影响河湖行洪泄洪。

(3)生产建设项目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上海市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规模大,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扰动和阶段性扰动是上海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产建设项目产生大量堆渣,被雨水冲刷,形成“泥水”,汇入市政排水系统或河网水系,导致市政管道堵塞、河网水系淤积。另外,地表径流被各类建筑物阻挡分割,难以直观地监测到水土侵蚀过程及地面以下的潜蚀,给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2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2.1采取的办法

为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深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上海市全面推进了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对已实施水土保持区域评估范围内的项目实行区域统一监测,对区域内开发建设项目实行承诺制管理。2021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了《上海市水土保持规划修编(2021—2035年)》(沪府〔2021〕73号),其中重新划定了水土流失易发区范围,只对易发区的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工作,对不在易发区范围内的项目,不再开展此项工作,在此之前开工建设的生产建设项目,仍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和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和验收等工作的照常开展。2021年全市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837个(含3个变更),验收报备项目460项,验收核查项目142项[3]。

加大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2020年修订了《上海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及时掌握大型生产建设项目信息及工程建设进度,做好违法违规项目查处、方案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和项目自主验收后的复核检查工作。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和行政审批改革,主动靠前服务,依法履行职能,有效提升了水土保持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了水土保持信息化与监测监管水平。依靠最新的科技手段,在审批、监测、监管和验后核查等方面,加大了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建成上海地区水土保持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系统。

上海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組织开展至少3次覆盖全市的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卫星遥感监管,对生产建设活动扰动图斑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下发疑似违法违规图斑,组织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或市(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疑似违法违规图斑进行现场核查,有条件的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或本单位技术人员采用无人机和移动终端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检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督查整改。重点对水土保持“六项指标”实际情况进行监测监管,根据监测监管的数据结果核实水土保持“六项指标”的实际情况,坚决杜绝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况发生。另外,根据《上海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将存在问题的主体单位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并采取相应措施,把水土保持信用监管推进情况纳入各区政府年度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

2.2采取的措施

2.2.1河湖水系综合治理

多年来上海市坚持不懈开展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每年平均疏浚河湖底泥约2000万m3,2021年全市共完成63条骨干河道和中小河道整治,治理长度199.56km,新建护岸约281.69km。全面开展生态河道建设,在河道护岸两侧管理范围内(包括陆域缓冲区)种植岸坡湿生植物和浅水区挺水植物,形成乔灌草立体岸坡植被体系,防止岸坡被冲刷,有效防治河湖岸坡的水土流失。

2.2.2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上海市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发,综合统筹了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构建了跨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渗、缓释,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减少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综合考虑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蓄水、滞水和保水,及时回补地下水,保护土壤泥沙不被冲走,提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保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受涝”[4]。

2.2.3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

上海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的新型治理模式。充分利用河(湖)长制平台,由河(湖)长办牵头协调,集水务、住房和城乡建设、绿化和市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力量,统筹规划河道水系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态修复、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绿色低碳发展等,多位一体,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5],提高河湖水面率和河湖槽蓄容量,增强河湖水体调蓄暴雨洪水的能力,稳步实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上海制定了相应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指标体系,包括水土治理、环境治理、生态治理等三大类11项评价指标,其中多项指标均为上海创新。

上海自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成功打造了一批人水和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典范,探索了平原河网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模式。2021年,全市共完成12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单元建设,其中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和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生态清洁小流域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打造了“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新样板。通过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系统化建设,创建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水清、岸绿、景美、安全、健康、幸福、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众多清洁小流域群落,充分发挥了各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带给全市人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6]。

3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趋势

3.1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系统化建设

生态清洁小流域系统化建设是今后上海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发展趋势,在总结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和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超大型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及河网水系密布的特点,根据“集中连片、系统治理、区域推进”的治水新思路,统筹兼顾全市16个行政区和14个水利分片,对生态清洁小流域进行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项验收、统一认定。上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不再局限于河道本身的治理,而是要涉及水网、绿网、路网、管网四张“网”的统筹,不仅要水清岸洁,更要联通各条河道的整个水系,且打通水系与周边区域间的壁垒,实现河湖联通、河水流通、河岸贯通,构建互联互通的生态环境系统。2021年3月,上海宣布全面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计划到2025年建成5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覆盖土地面积约3200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1%,还将聚焦5个新城建设,到2025年至少有5个专属于5个新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启动或完成建设,到2035年覆盖全市的15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全部建成。

3.2推進海绵城市建设

上海水土保持工作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开展,要充分发挥特大型平原河网城市水土保持蓄水保土的功能作用和效益,避免频繁发生城市内涝;生产建设项目要配套实施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屋顶花园和雨水回用系统等海绵城市建设措施,有效降低项目及周边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调蓄缓冲暴雨积水;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雨水回用系统建设,雨水回用系统主要由蓄水池、清水池、管道和水泵等设施设备组成,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重视雨水在时空上的科学调度、合理调蓄和有效利用,体现海绵城市建设中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的减灾效益和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3.3加强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建设

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测监管、考核评估、信用监管和信息档案管理等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上海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有其区域特点,需根据上海水土保持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实情,以及科技、人才、资金、资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逐步积累水土保持普查数据、背景资料数据,以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监理监测手段和方法、效益评估手段和方法等基本数据,特别是项目监测、验收等实测指标数据,加以科学分析,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建设,根据上海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明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和需要遵循的技术路线、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完善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规定,以及不同水土流失类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②细化水土保持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对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内容、环节和技术要求,完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标准和各设计阶段具体任务;③逐步配套完善与上海实情相适宜的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规程、规定、导则、指南,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严格执行;④重点加强对水土保持效益发挥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水土保持考核评估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积极引导建设、设计、方案编制和监理监测等单位重视水土保持效益的发挥,提高水土保持投资回报率;⑤建设适合上海实情、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监管体系,特别是信用监管体系,加强对相关单位的信用评价。

3.4促进数字化智慧化监管系统建设

为适应数字社会发展,上海市应通过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建成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土保持监管系统,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周期自动化、精准化、智慧化监管,为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建议:①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充分利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全过程、全流程、全方位监管;②加强对水土保持信息的监管,确保水土保持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可用;③结合上海河网水系密布的特点,在数字孪生河道和三维动态模拟的河湖空间数学模型基础上建设水土保持智慧系统;④汇聚水土保持海量数据,加以分析、处理、转换、提炼成标准规范,不断优化、完善数字化智慧化系统,提高系统自我学习能力和处理能力,使其进一步智慧化[7]。

4结语

上海应在防治水土流失、防汛减灾等方面充分发挥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蓄水保土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特别是减灾效益,逐步改善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要在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做好各项水土保持工作,特别要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系统化建设工作,助推上海社会经济优质、高速、高效发展,努力把上海建成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安全之城、生态之城、景观之城、文化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和幸福之城。

[参考文献]

[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水土流失调查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研究报告[R].郑州: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2012:3-6.

[2]上海市水务局.2021上海市河道(湖泊)报告[R].上海:上海市水务局,2021:3-15.

[3]上海市水务局.2021上海市水土保持公报[R].上海:上海市水务局,2022:1-6.

[4]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Z].上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20:2-12.

[5]周冯琦.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上海模式[N].文汇报,2022-09-17(7).

[6]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南[R].上海: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6-15.

[7]姜德文.数字赋能推进智慧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2022(5):1-4.

[作者简介]李珍明(1969—),女,云南丽江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河道管理等工作。[收稿日期]2022-05-25

(责任编辑张绪兰)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上海市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水土保持
浅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成因及对策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