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走出去”实践谈出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3-06-22李永强

现代出版 2023年1期

李永强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包含文化现代化在内的中国式现代化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其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为我国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依托高校、面向社会、科学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出版业态不断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推动大学出版朝向新时代新阶段谋篇布局,我刊特邀请多位大学出版社社长笔谈。本期刊发4篇文章,就大学出版社“走出去”、高质量发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等创新发展提供启思。

关键词:版权输出;“走出去”;国际化出版平台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3.01.0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人类文明进步离不开文化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共同面对发展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出版国际传播的首要任务。出版人必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出版“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展形象”的重要手段。新时代,我们要推出更多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优秀作品,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伟大实践、伟大创造,做好国际文化传播交流工作。

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外宣精品工程,在版权输出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创新理论成果和重大论断是党的二十大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人民不仅为人类贡献了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且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了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今后出版工作者解读中国道路、诠释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中之重,而且是展现中国力量、体现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担当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长期致力于中国高端学术著作版权海外出版,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外宣项目,与世界一流出版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一大批中国优秀学术著作推介到海外,特别是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出版合作,成绩斐然,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排头兵。今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准确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更生动形象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美好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不断提高海外出版能力,实现版权贸易由量到质的转变,集中策划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建设成就、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集中策划一批向世界展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贡献力量。

二、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组织交流活动,以新视野、新构思拓展文化“走出去”的新形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出版工作要围绕国家外交大局,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搭建对外交流交往的平台,以书为媒,深入开展各国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不断探索国际出版本土化合作,先后在以色列、罗马尼亚、蒙古和意大利设立了分支机构,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外交活动搭建文化舞台。疫情以来争取合作伙伴为中国抗疫发声,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出版反映中国抗疫成果的图书,为中国疫情期间大国外交发挥了积极的国际舆论引导作用。今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将高度重视配合我国外交活动,抓住重要时间点,举办有影响力的配套文化活动,以书为媒,推动文化“走出去”。在国际活动组织策划方面,利用好本土化的出版资源和学术资源,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因地制宜地组织图书签约仪式、赠书仪式、书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后疫情时代,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扩大中国内容图书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三、创新国际合作机制,高质量建设国际化出版平台,开辟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新路径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版人要积极有为,主动参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以及伟大实践所确立起的价值体系,通过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出版平台,加强外向型选题的策划开发,集中策划推出一批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优秀作品,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为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在海外“落地生根”开辟新路径,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是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出版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体立足中国,连接世界,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它已经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合作的唯一国家级平台,为我国自主建立国际化出版平台实现出版“走出去”探索出了一个崭新的模式。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将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为依托,进一步发挥国际出版和国际推广能力,继续把一批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介绍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展示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成果的优秀图书成功推向世界;继续以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图书推介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搭建形式多样的展示舞台;继续在创新人才培养、凝聚海外专家力量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为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的本土化传播提供有力保障。合作体将推动中外出版界、学术界、教育界的深度合作,在合作体覆盖国家建立中国图书销售和展示商业运营机制,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文化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新时代的出版人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们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国际上发出我们的声音,推介我们的方案,争取世界文明研究的话語权,为世界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