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在黎巴嫩建巨型使馆引争议

2023-06-22钮松

世界知识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贝鲁特新馆黎巴嫩

钮松

5月初,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在社交媒体发文,高调展示其巨型新馆建设进展。然而,这种“晒馆”行为非但未如愿获得广泛点赞,反而激起国际社会的质疑与批评。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新馆距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约13公里,占地43英亩(约17.4万平方米),相当于21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约为美国白宫占地面积的2.5倍。据报道,新馆的建设规划早在2015年就已制定,2017年正式开工,预计耗资十亿美元。在国际舆论看来,这座庞然大物坐落在人口仅600万、饱受贫困战乱之苦的黎巴嫩,显得格外“扎眼”。一国建造或翻新其驻外使馆馆舍固然是依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美国此次之所以引发巨大争议,与其动机及黎巴嫩的发展窘境有着密切关联,实质上也是对美国在中东地区所扮演角色的一场反思。

引发巨大争议

围绕新馆的争议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如此庞大的建设规模是否必要。美国媒体批评指出,该馆的建筑规模与其业务量不成正比。黎巴嫩国土面积仅约1.05万平方公里,还不及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在美国国务院对黎发布“三级旅行警告”后,美赴黎公民数量亦很有限,难怪有人惊呼:“美国这是要把政府搬到黎巴嫩来吗?”

其次是,建设该馆的“天价”耗资与黎巴嫩民众生活的窘困现状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正在建设中的新馆,其“高大上”的建筑规模和建设蓝图与贝鲁特老旧的街区面貌之间形成巨大反差,特别是在贝鲁特港2020年8月大爆炸后,反差更加明显。此外,美国“一掷千金”的“豪气”在身处政治失序、经济崩溃、生活窘困国家的黎巴嫩民众看来,是妥妥的“拉仇恨”之举,毕竟当前该国80%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此外,有舆论认为,从平面图来看,新馆更像是“军事基地”,“这面积足够养好几百个间谍”。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建筑规模更加“巨无霸”,它占地104英亩(约44万平方米),大小几乎等同于整个梵蒂冈,美国媒体称其是“美国政府给自己划的一块‘殖民地”。而美国在伊拉克埃尔比勒开设的领事馆占地也达到50英亩(约20万平方米),斥资约六亿美元。美国在伊拉克的巨型使领馆及其实际运作,为国际社会的某些怀疑提供了联想方向。甚至还有当地舆论猜测,美国之所以在黎巴嫩“广圈地、高筑墙”,目的是策划“颜色革命”。这些质疑反映了黎巴嫩民众和国际舆论对美国在中东地区作用的强烈不信任感。

美国的“切肤之痛”

对美国而言,在教派分权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黎巴嫩充满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早在1958年,美国便深刻体验到了高调军事介入黎巴嫩危机带来的失败与苦果,彼时美驻黎大使馆遭到民众围困。此外,美国在中东地区一贯的霸权主义行径和与以色列之间特殊关系的持续,更是使美国在中东的存在成为诸多地区武装派别的袭击目标。美国尤其与黎巴嫩真主党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因此,作为维护美国在黎利益的大本营,驻黎使馆的安全问题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在黎打造巨型使馆,一方面有助于通过建造“城中城”的方式来构建贝鲁特版的“巴格达绿區”;另一方面也是在向黎巴嫩乃至国际社会释放某种信号,即,美国看起来有深耕黎巴嫩的打算。

建设中的美国驻黎巴嫩使馆新馆。

在安全问题上,美国驻黎使馆曾有惨痛经历。1983年4月18日,黎巴嫩发生了针对美驻黎大使馆的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63人死亡,其中包括十余名美国人。同年10月,美海军陆战队在贝鲁特的营地遭卡车炸弹袭击, 241名官兵身亡。美国指控这两起事件均由黎巴嫩真主党所实施。1984年9月,美驻黎使馆附近的附属机构再度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共造成16人死亡,美驻黎大使受伤。今年4月18日,美驻黎使馆举行仪式,纪念1983年爆炸案发生40周年,诠释了该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切肤之痛。正因如此,一个已开工多年并仍在建造之中的超大规模使馆,被认为投入使用后极可能有大量情报与军事安全人员入驻。

近年来,黎巴嫩教派分权的运作机制也不断陷入困境,多次出现总统空缺的情况。2022年10月,黎总统奥恩任期届满卸任以后,黎巴嫩首次出现了总统、总理双空缺的状态。黎巴嫩政治内耗所造成的孱弱局面对美国而言则是强化存在的契机,因此不难理解有黎巴嫩专家称该新馆为“霸权国家的新殖民象征”。

保障安全还是“画地为牢”?

这座巨型使馆的建设也反映出美国财大气粗的虚假一面。美国政府近来一度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今天的美国早已债台高筑,国债上限危机逐年上演,债务上限“天花板”不断调高。如果将目前的美国联邦债务分摊,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9.4万美元。因此,十亿美元的建馆预算很容易刺激到美国社会敏感的神经。

中东地区形势的复杂多变,再加上美国失衡的中东政策,使得美国在当地日益深陷安全困境,特别是其“反恐”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恶性循环之中。美国试图在黎巴嫩打造一个由建筑集群构成的“堡垒”,但从其驻伊拉克的巨型使领馆运营实践看,确保自身人员与设施安全的目标难以完全实现,反而给人以“画地为牢”的感觉。不仅如此,过于庞大的使馆建筑综合体更易成为袭击的目标。与此同时,与周边贝鲁特街区明显隔离开的美驻黎使馆新馆不仅形成了建筑物的物理阻隔,还会造成人心的阻隔。在美国“晒馆”的社交媒体推文之下,诸如“美国想让黎巴嫩人吃混凝土”“不知砍了多少棵树”“知道它有多扰民吗?”这样的留言便是民众不满情绪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贝鲁特新馆黎巴嫩
“希望”摄影展
雨中哀悼
深圳科技馆新馆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
黎巴嫩为大爆炸哀悼三天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以创新引导首博新馆建设
“好奇”号发现铁陨石“黎巴嫩”
来宾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