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假面舞会》中男高音里卡尔多的角色塑造与演唱技巧分析

2023-06-22牛艺添姜凯

艺术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威尔第男高音

牛艺添 姜凯

摘要:朱塞佩·威尔第,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被誉为“歌剧之王”,他一生创作了28部歌剧,早期作品与意大利民族独立有关,中后期转向对生活的描绘以及创作以莎士比亚戏剧为题材的歌剧作品。其中,《假面舞会》是威尔第创作巅峰时期的一部作品。《假面舞会》改编自法国剧作家斯克里布所作的《古斯塔夫三世》。威尔第以《古斯塔夫三世》为题材创作了这部以歌唱为主的歌剧,首演便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剧中,里卡尔多是男高音角色,威尔第用精彩的旋律将里卡尔多的内心情感和性格刻画得细致贴切,使这个角色成为《假面舞会》中最具戏剧表现力的核心人物,引起观众的深深同情和极大共鸣。文章从歌剧《假面舞会》中的男高音里卡尔多一角的音乐风格与角色塑造入手,对男高音在演唱歌剧时的声音特点、演唱技巧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威尔第;《假面舞会》;里卡尔多;男高音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03

1 威尔第生平简介

朱塞佩·威尔第是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在19世纪声名鹊起。他的歌剧创作独树一帜,不拘泥于传统,他的作品对剧情和人物内心有着细腻的刻画,戏剧冲突十分明显。威尔第的高超之处还表现在对旋律的把控上,其善于利用结构简洁、节奏鲜明的优美旋律深刻表达剧中人物的多种复杂情感,这种手法令人瞩目[1]。其非凡的音乐感悟力及超前的创作技巧,使其成为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创作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歌剧之王”的威尔第充分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又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将意大利歌剧推向了新的高度,通过引入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为意大利歌剧在世界音乐史上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威尔第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纳布科》是他早期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中期是威尔第创作的成熟时期,此时他的歌剧创作达到了巅峰,代表作品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阿伊达》,这些作品被广泛传唱,到今天依旧是经典之作。晚期主要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奥赛罗》,以及喜歌剧《法尔斯塔夫》[2]。

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跳出了传统歌剧为炫耀歌唱技巧而與剧情脱节的藩篱,突出戏剧语言、音乐色彩和情感的融合,更加深刻,也更注重展现人物内心。同时,他也是一个受时代影响的浪漫主义者,深受当时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影响,因此,他的作品注重道德和戏剧因素,充满民族色彩,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深刻描绘了当时意大利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歌剧对人性描绘细腻,注重心理描写,情感丰富真挚,令人惊叹不已,能够打动听众,震撼心灵[3]。他离经而不叛道,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继承意大利歌剧创作传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人声来表达情感,避免了追随瓦格纳“乐剧”的潮流,将意大利歌剧推向了新的高度。

2 《假面舞会》创作背景与人物介绍

歌剧《假面舞会》是一部以歌唱为主的剧目,首演便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这也让人们认识了风格独树一帜的威尔第。凭借《假面舞会》,威尔第一举打破了旧歌剧的传统,他摒弃了内容的空洞和演员过分炫技、随意炫技的陋习,这也使威尔第在歌剧界的成就和声望迅速赶超了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等著名艺术家。在创作《假面舞会》之前,威尔第经过一定的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逐渐改变了过去对人物心理刻画不到位、过于追求浪漫氛围的缺陷,他强调音乐与剧情的连贯协调,继承了意大利及西欧民族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音乐更具人文气息[4]。

这部歌剧旋律优美自然,结构简洁明了,唱段朗朗上口,极具感染力和欣赏性,堪称威尔第最具感情色彩的一部歌剧,显示了威尔第卓越的创作技巧及音乐审美。《假面舞会》也是威尔第歌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品。

《假面舞会》改编自法国剧作家斯克里布所作的《古斯塔夫三世》,《假面舞会》是别名。该剧无论是形式上音乐语言和创作技法的运用,还是内容上人物内心的刻画,都堪称经典,达到了真正的雄伟壮丽的境界[5]。

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不仅成功塑造了风流倜傥、性格热情的波尔顿市长里卡尔多和温柔善良、美丽大方的阿梅丽亚等形象,还成功塑造了女巫乌尔里卡等其他人物形象。剧中,里卡尔多是男高音角色,威尔第用精彩的旋律将里卡尔多的内心情感和性格刻画得细致贴切,使这个角色成为《假面舞会》中最具戏剧表现力的核心人物,引起观众的深深同情和极大共鸣[6]。

威尔第用动人旋律描绘戏剧内容和人物形象,刻画了剧中人物的鲜明个性,继承了意大利歌剧传统并将其发扬到极致。威尔第灵活运用意大利民间基调,把优美的旋律变成暗藏剧情发展的工具。威尔第认为,歌剧的根本就是对人物的描写,他以独特的创作技法给观众带来了一个个细腻、丰满、鲜活的经典人物形象。

3 《假面舞会》男高音里卡尔多咏叹调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

3.1 抒情性

抒情性音乐风格是威尔第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特别是在表达爱情方面,男高音唱段中抒情风格的演唱发挥了巨大作用。

《假面舞会》中,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的表达比较复杂,两个男性角色——里卡尔多和雷纳托,他们的性格刻画与情感变化,推动了整部歌剧的起伏与发展。男主人公里卡尔多的许多唱段突出抒情性,他在与阿梅丽亚的爱情中充满了愧疚与自责,同时他对雷纳托有着忠诚的友情[7]。只有将这些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才能推动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发展。因此,当里卡尔多拿到受邀参加舞会名单时,其演唱了一首爱情主题的抒情性的咏叹调《我又能见到她》,抒情性在歌剧中不仅体现了音乐美,还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首咏叹调抒发了里卡尔多对阿梅丽亚的爱慕之情。但是里卡尔多内心正直,对朋友雷纳托心怀愧疚,在音乐创作上运用了半音进行和离调的手法,更表现了这份爱情的纯洁,用抒情性的男高音演唱,委婉地表达了爱意。

在演唱时,注意动作的幅度和面部表情要与音乐的气氛和歌词内容相适应,在看到舞会邀请名单时,神情要正气凛然,转换后唱出爱情的抒情性咏叹调《我又能见到她》时合情合理,入情而又深情。在表达里卡尔多的爱慕之情的同时,要注意不能过于谄媚,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出里卡尔多的身份与情绪。

3.2 戏剧性

戏剧性是威尔第歌剧男高音唱段的另一重要特征。威尔第钟爱悲剧题材的创作,强烈的戏剧性往往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一方面表现两种对立音乐形象的情感对立,另一方面表达同一人物内心不同情绪的激烈对抗。角色的唱段与戏剧性情节相互融合,戏剧冲突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歌剧《假面舞会》中,戏剧性的音乐风格主要体现在不同音乐形象的对立情感,如“爱情主题”与“阴谋主题”的音乐形象对立。叛乱者的“阴谋主题”能够成功刺杀男主人公里卡尔多,正是利用了里卡尔多对阿梅丽亚的感情,所以,这两个音乐形象和音乐主题的对立成为音乐表达戏剧性冲突的最佳切入点。这种戏剧性的音乐风格也是威尔第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爱情主题”与“阴谋主题”早在序曲中就以赋格的形式出现,在第一幕里卡尔多的咏叹调《我又能见到她》尾声,在合唱和大提琴的低音声部中加入了“阴谋主题”。“阴谋主题”在低声部的不断出现,也预示着里卡尔多悲惨的结局。这首咏叹调在揭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同时,也将表现“阴谋主题”的音乐形象加入其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在抒情性的咏叹调中加入了强烈的戏剧色彩。威尔第在这部作品中,用丰富而激烈的戏剧冲突性音乐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跌宕起伏。音乐情绪起伏强烈,恰当地展现了里卡尔多细腻的情感变化,是一首真正具有戏剧性音乐风格的咏叹调。

在《假面舞会》中,音乐创作既有抒情性风格又有戏剧性风格,二者相辅相成,是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更好的呈现与表达。这两种音乐风格很难分割,对演唱者来说,准确把握音乐风格,洞察人物内心情感,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诙谐性

在《假面舞会》中,音乐的诙谐性大多体现在另一个重要人物——奥斯卡的音乐形象上,对里卡尔多而言,只有在女巫家里这一场景的唱段中才加入了诙谐的因素。

咏叹调《请告诉我,她是否忠诚地在等我》以欢快、诙谐的音型为主,开始的八度大跳营造了活泼俏皮的氛围,紧凑的下行级进创作手法,在抒情中充满了动感。在演唱时应注意情绪的把握,注意旋律的音色变化,不是一味看重声音响亮,而是妥善地将抒情性与诙谐性相结合。由于这是一首分节歌式的咏叹调,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在各段加入不同的变化以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比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演唱时,将第二段弱化处理,与第一段形成情绪的变化对比。

里卡尔多是一个令人爱戴的领袖,风趣幽默而又多情。威尔第将这些性格特征用音乐准确地描绘与表达出来,歌者在演唱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动作、表情等其他舞台表现形式,令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虽然里卡尔多有风趣幽默的一面,但要合理适度,不能偏离人物的“高贵气度”,歌者应该保持身姿的挺拔,面部表情自然而不浮夸。

比如第三幕第二场的咏叹调《假如我不得不永远失去你》,这一首堪称这部歌剧中难度最大、戏剧性最强的男高音咏叹调。之所以说它难度较大,是因为其中的高音较多,高音bA就达到7个,还有高音bB。在经过两幕的大量演唱之后,要完成高质量的演唱,的确是对演唱者实力的考验。

这首咏叹调的音乐分为宣叙调部分和咏叹调部分,两部分紧密结合,不能独立存在,所以在音乐会独唱时,都会加上前面的宣叙调部分。宣叙调的作用就是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威尔第在这里使用宣叙调进行创作是剧情的需要,里卡尔多一边写着派雷纳托回国的派遣令,一边唱道“是的,雷纳托要回到英格兰去,他的妻子将和他同行不会有告别,让辽阔的海洋阻隔,使心灵安宁”,这里有三次五度以上的跳进,在这段宣叙调中大跳音程增加了其戏剧性音乐的成分。

在宣叙调《假如我不得不永远失去你》中,威尔第使用了频繁的转调,从bA大调开始,经过f小调,转入bE大调,最后进入c小调的属和弦,准备进入咏叹调。由于调性复杂,加上变化音,演唱音准至关重要[8]。

演唱这首咏叹调既要解决音准问题,又要处理好高音问题,还要分析演唱中情绪的变化,随着剧情的发展循序渐进地代入情绪,更好地彰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4 结语

威尔第巩固了声乐在歌剧表演中的地位,为了使剧情更具表现力和戏剧张力,他将咏叹调与宣叙调相结合,这也是许多演唱家钟情于威尔第歌剧作品的原因。威尔第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严谨,对脚本要求严苛,又有创新,在构思上坚持己见,既考虑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内心的刻画与性格的不同,又照顾到音乐发展的需求。

意大利歌剧旧时追求恢宏的场面、华丽的演唱技巧,这些限制了剧情的推进,使观众在繁杂的舞台和音乐中无法厘清剧情的走向及人物的情感。而威尔第以其创作改变了意大利歌剧的一贯特点,使声乐唱段既与剧情紧密结合,又能给演唱者更多表现的机会,将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刻画得細致入微,创造了意大利现实主义歌剧,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社会各个层面。

威尔第始终把将意大利歌剧发扬光大作为己任,他在创作中坚持朴素本质,极大地发展了意大利歌剧,使其在世界歌剧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创作坚持初心,他说道:“音乐是属于群众的,是人人有份的。”威尔第对美声唱法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贡献,威尔第摒弃了旧意大利歌剧中华而不实的炫技,通过优美的人声及动人的旋律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清晰明了地宣泄情感,使美声唱法进入了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论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男性角色的演唱[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2] 余国盛.威尔第歌剧男高音演唱特征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3] 彭金龙.威尔第歌剧男中音角色艺术形象塑造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 赵伟炜.歌剧《假面舞会》中雷纳托的形象分析及演唱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5] 陈玉婷.歌剧《假面舞会》中乌尔里卡的角色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6] 曲政一.浅析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男主角的人物性格和演唱风格特征[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6.

[7] 赵亮.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的差异[J].艺术评鉴,2018(21):8-9.

[8] 牛茹.威尔第在歌剧发展史上的地位与贡献[J].艺术探索,2007(5):157-158.

作者简介:牛艺添(1985—),男,辽宁大连人,博士在读,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姜凯(2000—),男,辽宁大连人,学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威尔第男高音
愿做巫山一片云(男高音独唱)
羌笛悠悠(男高音独唱)
追梦百年(男高音与钢琴)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阳光下的中国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三)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全能的男高音——怀念尼科莱·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