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动车斑马线让行的行人与环境因素研究

2023-06-22谭婉荻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3年8期
关键词:红绿灯斑马线环境因素

面对穿什么颜色衣服的行人,司机的让行比例最高?

在校区行驶时,司机会更加注意礼让行人吗?

黄色网格线、立体图形、部分弯曲的斑马线,哪种最有可能得到司机的让行?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小学四年级的谭婉荻实地拍摄了5098个机动车在斑马线的让行行为,一起去看看她的答案吧。

一、研究背景

每天上学时,学生们都要过马路,我发现有时候机动车会让行,有时候不会。据中新社报道,2014—2016年期间,全国人行横道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礼让行人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

斑马线是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的生命线,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机动车斑马线让行呢?如何才能让司机遵守交通规则呢?

二、研究内容

通过检索文献,我发现国内已有不少關于机动车斑马线让行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考虑驾驶员因素,很少从行人的角度出发。另外,对于环境因素(天气、温度等自然环境以及城市类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环境)是否会影响机动车让行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我决定从行人和环境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机动车斑马线让行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见表1。

三、研究过程

(一)现场拍摄

我采用现场研究法,去斑马线附近进行实地观察,拍摄机动车让行行为的视频。

自2022年9月17日起,我利用空闲时间,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重庆、长沙、桂林、三亚、全州、廊坊等全国10个城市的50条斑马线,共拍摄了5098次机动车让行行为。

(二)录入信息

我使用Excel软件,将影响机动车让行的相关因素进行数据录入与频次统计,并对数据进行编码,便于后续的统计计算。

(三)分析数据

我利用点双列相关系数和克莱姆相关系数对行人因素、环境因素与机动车让行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我还对可能影响机动车让行的相关因素进行频次统计等描述性分析,分析具体的影响规律。

四、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情况

我对5098个样本进行频次统计,发现共有2673次让行记录和2425次不让行记录,分别占52.43%和47.57%。从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礼让斑马线”行动在全国已推广多年,但情况并不乐观。

(二)行人因素分析

对7个行人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衣服颜色”和“过街人数”这2个因素与机动车是否让行存在弱相关关系。

从“衣服颜色”来看,面对穿着黄色衣服的行人,机动车让行比例较低,仅为35.15%。面对穿着绿色衣服的行人,机动车让行比例较高,超过70%。

从“过街人数”来分析,随着过街人数的增加,让行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是否携带儿童”“是否骑非机动车”“是否携带婴儿车”和“性别”“年龄”这5个因素与机动车让行没有相关关系。

(三)环境因素分析

对12个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斑马线所在的“区域类型”“城市位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交通设施中“是否有红绿灯”“斑马线设计”这6个因素与机动车是否让行有弱相关关系。

从斑马线所在的“区域类型”来看,居民区的让行比例最高,达到了57.60%。但令人惊讶的是,校区的让行比例仅为37.33%。

从斑马线所在的“城市位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县城的让行比例逐步下降。

“是否有红绿灯”也是影响机动车让行的重要因素。有红绿灯的斑马线让行比例较高,达到63.21%,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让行比例只有46.71%。

不同的“斑马线设计”的让行比例也相差较大。黄色网格线的让行比例最高,常见的红色斑马线的让行比例最低,且低于普通的白色斑马线。

“是否为工作日”“是否为交通高峰期”“路口类型”“天气”“温度”“是否有摄像头”这6个因素与机动车让行没有相关关系。令人意外的是,“是否为工作日”“是否为交通高峰期”“是否有摄像头”与机动车让行都没有相关关系,这个结论与我之前的假设不一致。

五、结论与建议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总体的机动车斑马线让行比例为52.43%。面对穿“绿色、紫色、棕色、橙色”衣服的行人、过街人数较多时,机动车的让行比例较高;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居民区,机动车的让行比例较高。另外,斑马线设计和是否有红绿灯也会影响机动车的让行行为。

我建议加强“车让人·人守规”的宣传教育,加大校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的执法力度,创新设计能提高让行比例的斑马线。

指导老师  刘建武

(栏目编辑:李瑚)

猜你喜欢

红绿灯斑马线环境因素
礼让斑马线
礼让斑马线
创意斑马线
偷斑马线的人
红绿灯前
神奇的红绿灯
会说话的红绿灯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