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与郑州市经济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分析
2023-06-21陈聪张胜伟高强
陈聪 张胜伟 高强
摘 要:首先对比分析郑州市与兰州市的总体经济水平,剖析两城市产业结构差异及变化趋势,指出分别带动两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分别分析两城市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探究两城市消费水平趋同的原因。得出结论:郑州市总体经济水平高于兰州市,但近年来兰州市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郑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完全同步变化,两城市消费结构差异导致它们消费水平的趋同;两城市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变化不完全符合恩格尔定律的描述,而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
关键词:经济水平;消费结构;差异分析
一、引言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随着总收入的增加,总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总消费的增加不如总收入增加的多;如果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参数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参数β为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以上所述消费函数只是凯恩斯所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它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根据绝对收入假说,居民消费水平主要取決于总收入水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消费水平也较高。然而观察发现,兰州市的总体经济水平低于郑州市,其消费水平却与郑州市的消费水平相差不大。本文基于这种社会现象,通过相关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探究两城市消费水平趋同的原因。
二、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
总量和结构是经济发展总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变量,经济发展是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变化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产业结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三次产业中国民收入的比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第一产业的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例由快速上升转为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产业结构的重心则出现由“一、二、三”、“二、三、一”(或二、一、三)到“三、二、一”的顺序演变。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就越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就越大。
1.两城市总体经济水平的对比分析
从经济总量上看,2001年至2010年郑州市和兰州市两地区的生产总值(GDP)均在增加。郑州市的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388.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53.9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8.24%;兰州市的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306.4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77.2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39%。显然,两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兰州市的历年经济总量均低于郑州市,并且平均增长速率也不及郑州,两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从历年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上看,2002年至2005年,郑州市的生产总值增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兰州市的生产总值增长率则平缓上升,但总体来看,兰州市生产总值增长速率不及郑州市。2005年兰州市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1.8%,首次超过郑州市,高出0.3个百分点。2005年以后,郑州市生产总值增长率逐渐放慢,兰州市的生产总值增长率继续平稳增加。2010年,兰州市的经济增长率为18.37%,远远超过郑州市增长率的13.5%,高出近5个百分点(图1)。
结合图2可知,2005年之前郑州市与兰州市人均生产总值差别不大,但2005年之后,郑州市的人均生产总产值增长快于兰州市,两者的差距迅速拉大。2008年两者差距最大,郑州市的人均生产总值为46722元,兰州市的人均生产总值为31639元,2009年之后又呈现缩小趋势。但总体上来看,郑州市的人均生产总值要高于兰州市。
2.两城市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
经济发展是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与总量增长相比,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更为复杂、抽象的过程。我国产业结构理论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紧密结合。杨治教授较早将产业结构理论引入我国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之后,我国学者开始应用西方经济学的范式分析产业结构问题,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促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周振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一书中对产业结构机理作了系统的分析,他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孙尚清等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1) 郑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2001—2010年,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高度化比例关系。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由2001年的1.77%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0.81%,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保持在35%左右,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保持在65%左右,最高达到67.08%,且2004年之后,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这充分说明郑州市的工业化水平处在后工业化阶段,郑州市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带动。
(2) 兰州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2001—2010年,兰州市的产业结构由“二、三、一”演进到“三、二、一”。2004年之前,兰州市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到2005年,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51.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上涨到53.02%,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为46.22%。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2.6%下降到2010年的0.76%。从总体上看,兰州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但其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
3.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知,近年来兰州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超过郑州市,但其经济总量依然低于郑州市,且在短期内有扩大的趋势。两城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在经历了2005—2009年的拉大之后呈现缩小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两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2001年以来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一直是“三、二、一”比例的高度化水平,其中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65%左右,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兰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则经历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比例的演变,2005年后,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53%左右,低于郑州市约12个百分点。结合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水平对比可知,兰州市与郑州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定差距,兰州市的总体经济水平要落后于郑州市。
三、消费差异分析
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各种消费品和劳务上的分配情况,它体现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也反映居民对消费的满足状况。正确认识居民消费结构状况,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有利于调节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且对于正确引导居民形成量入为出的消费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常用方法是引用恩格尔系数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或运用Stone价格指数进行线性化近似估计的AIDS模型。但由于影响消费结构变动的指标较多,使用上述方法不易看出居民消费在某一特定方面的变动趋势,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研究兰州市、郑州市两城市消费结构变动。
1.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的核心是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将这一思想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设有p个原有变量X1,X2,…,Xp,且每个变量(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现将每个原有变量用k(k
…
上式便是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也可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X=AF+ε,式中,F称为因子,由于出现在每个原有变量的线性表达式中,因此又称为公共因子,fj(j=1,2,…,k)彼此不相关;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aij(i=1,2,…,p;j=1,2,…,k)称为因子载荷,是第i个原有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载荷;ε称为特殊因子,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解释的部分,其均值为0,独立于fj(j=1,2,…,k)。
2.两城市的实证研究
我国通常将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八个部分。郑州市的这八个部分的消费支出分别记为Xz1、Xz2、Xz3、Xz4、Xz5、Xz6、Xz7、Xz8;兰州市八个部分的消费支出分别记为XL1、XL2、XL3、XL4、XL5、XL6、XL7、XL8。
(1) 郑州市消费结构分析
根据《郑州市统计年鉴》,整理可得到1999—2010年的消费支出结构的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按上述因子分析的详细计算过程的八个步骤,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输出结构显示抽样适度测定值与巴特尼特法圆形检验值(KMO and Bartlett's Test)分别为0.714、146.637,显著性水平P<0.001,而且各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较高,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而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由表1可知,利用最大方差法得出变量相关矩阵有两大特征根:6.388、1.190,提取的前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4.727%,从第三个因子开始特征值差异很小。此外,由于过程内定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也应提取两个公共因子,分别记为F1、F2。
表2是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可知,第一公共因子F1在食品、交通通信、文教娛乐、医疗保健、居住这五个方面有较大的载荷,因此能综合反映这五个方面的变动情况。从载荷系数绝对值大小上看,郑州市居民消费结构中变动最大的是居住,其次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结合这五部分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可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郑州市居民在食品、居住、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上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当达到某一较高比重的时候,随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比重反而会有所下降。事实上,郑州市的经济发展达到能够满足居民的食品、居住、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方面需求的水平时,居民就会将经济增长带来的多余收入转向其他方面,相对的在这些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减少。由于郑州市人口稠密,交通通信成本增大,居民在交通通信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也逐年增大。公共因子F1可以看成保障人们生活的必需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第二公共因子F2在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方面有较大的载荷,近年来郑州市居民在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可见郑州市居民在获得生活必须消费支出的保障后,更注重表象,追求高水平的消费,因此F2可以看作炫耀性消费因子。
(2) 兰州市消费结构分析
用同样的方法,对兰州市1999—2010年的消费支出结构数据进行分析,输出结构显示抽样适度测定值与巴特尼特法圆形检验值(KMO and Bartlett's Test)分别为0.761、139.233显著性水平P<0.01,输出的因子相关系数矩阵(Correlation Matrix)表明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较高,因此可以用作因子分析。
表3为因子的解释总方差,可知提取的前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5.124%,且其特征根很大,因此这两项足以反映原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可以作为公共因子,分别记为F1*、F2*。
表4为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数据表明公共因子F1在XL1、XL2、XL4、XL5、XL6、XL7的系数较大,它们分别代表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及服务、医疗保障、居住,由它们的载荷系数大小可知,自1999年来,兰州市居民消费支出中变化最大的是文教娱乐,其次是居住、交通通信和医疗保障。兰州市居民对文教娱乐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这与国家对西部地区文教事业的重视和扶持有关。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兰州市居民的居住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不断增加,但医疗保健支出变化不大。第二公因子F2反映的是家庭设备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方面的变动,结合它们占总消费支出中比重的变化,可知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它们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实际上,近年来家庭设备及服务的供给很大,相对需求减少,并且随技术的进步,家庭设备及服务的价格大幅下降,居民在家庭设备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例必然下降。
四、结论
通过对郑州市与兰州市经济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从经济总量上看,兰州市的生产总值低于郑州市,但近年来兰州市生产总值增长率已超过郑州市;从产业结构上来看,自2001年来,郑州市产业结构表现为“三、二、一”的高度化水平,而兰州市从2005年起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才超过第二产业,即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要比兰州市更为优化;从工业化阶段来看,郑州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兰州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
(2)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并不完全同步。兰州市和郑州市的总体经济水平存在差距,但其消费水平趋同可以从两城市的居民消费结构上得到解释。郑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居民在食品、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及服务方面需求得到保障之后,他们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会稳定在一定水平上,继续增长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衣着、杂项等炫耀性物品上;兰州市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居民对衣着、医疗保健和居住还有很大的需求,这些方面的消费支出还在不断地增加,尽管家庭设备及服务的需求减少,但对整体消费支出而言影响不大。
(3) 两城市的食品消费支出变化并不完全符合恩格尔定律的描述,其所占比例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不大,食品供给能够满足城市居民需求,食品价格维持较低水平,而家庭设备和服装等工业制成品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成本较大,价格较高,因此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城市食品需求旺盛,供给紧张,食品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工业制成品由于技术的提升,规模扩大,竞争加剧,其生产成本下降,价格也大幅下降,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钱利英,吴映梅,徐燕苗.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演进状态协调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8): 1278-1282,1293.
[3]谢植雄.关于产业结构高度的一些理论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5(12):70-73.
[4]郝奇,赵军.中国产业结构理论发展综述[J].社科纵横,2012,27(2):38-43.
[5]劉月季.产业结构理论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3):65-68.
[6]孟彩红.聊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 2011,52(12):186-188,190.
[7]纪荣芳,娄本平.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子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 2006,22(6):80-82,89.
作者简介:陈聪(1988.05— ),男,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运行与管理;张胜伟(1984.10— ),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发展战略;高强(1990.11—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