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2023-06-21赖丹
摘 要:关于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等文件提出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传播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提升媒介素养,从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而在新闻传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融入课程思政能保证我国新闻传播教学的底色和特色。可通过明确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关照思政教育根本、教学内容、学情特点和时事热点,采用案例教学等,改革教学考核标准,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赖丹(1981.10-),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媒介文化、跨文化传播。
一、引言
教育部、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因此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新闻学、传播学均为舶来学科,当今世界媒介内容的75%由英文生成。当前,中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碰撞、合作、冲突等带来了媒介海量的双语信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需要相应的课程帮助其进行信息理解和消化,提升媒介素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课,传媒英语课程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但要确保教学过程中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则离不开课程思政的融入。
二、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理念和设计
(一)明确教学性质
在传媒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目的在于“用英语理解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阅读传媒内容基础上,突出中国视角,提高学生提出中国观点、传播中国主张的综合能力,进而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为以后在岗位上运用英语参与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确立教学目标
从知识体系看,通过传媒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接触西方媒体经典作品或最新的英语新闻作品。作为新闻传播专业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补充,传媒英语课程使学生在新媒体和网络、采访与演讲、文化体育和社會、政治经济等传媒英语领域储备英文新闻专业知识。从能力体系看,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学生可具备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会话或讨论的能力,写作文章和翻译新闻作品的能力,日后参阅国外新闻作品和新闻传播学专业论著时,撰写学术论文的基础科研和交流能力。从素质体系看,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新闻作品的异同,学生可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其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鼓励学生借鉴西方媒介采写编评摄等业务环节的主要思路和独特之处,培养学生国际化的新闻视野,使学生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素养。
(三)建立“四关照”的设计思路
1. 关照思政教育根本。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本质是人文教育,重视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外语学习来了解世界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即用语言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传媒英语课程在“培养什么媒体人”方面,不仅应注重学生的外语技能,更应该突显其人文教育本质,这一点与课程思政理念不谋而合。课程思政使外语教育的人文性得到了突显和深化,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涵。此外,外语教育是中西方语言、文化、意识形态交融碰撞的高热区,是课程思政的前沿阵地,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
2. 关照教学内容。目前主流的新闻传播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思路,一类是按照传媒岗位的能力要求来编排,如报刊记者岗位、电视编导岗位、新媒体主编岗位等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另一类是按照英语新闻内容的侧重点进行编排,如科技发展、新媒体与社会、采访与演讲、文化体育社会、政治与经济、经典传播理论等。无论是何种教材,都是学生通过对英语新闻作品的学习来了解世界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手段,即用语言进行人文教育。因此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融合特点,打通了外语和传媒的通道,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角度。授课过程中应该特别突出教材中中西方语言、文化、意识形态交融碰撞的内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实现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目标。
3.关照学情特点。传媒英语课程教学对象为新闻传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他们能够阅读一定深度的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媒体批判意识,能够熟练使用移动技术获取知识,英语等级考试和考研意愿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在接触英语媒介内容时,如何正确理解英语新闻作品的文字表述和作者意图,厘清中外新闻观的异同,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而获得客观、公正、全面的英语媒介素养,这是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关照的。
4.关照时事热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滞后的时效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内容的可读性。采用最新最热门的时事案例辅助课堂讲解和学习,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实践水平。同时补充大量最新的案例和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目前,社交媒体的发达和国际交流的频繁为传媒英语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适时从权威媒体,如Chinadaily网站搜集案例,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理解能力。
(四)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传媒英语课程的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多使用案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传媒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体现出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性,同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实践水平的目的。通过案例教学,实现教学和学法的有机融合。课前,通过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案例的精心选编,要求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提前阅读案例材料,实现自主学习。课中,通过案例的描述与案例介绍、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开展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实现合作学习。课后,通过案例的回顾、总结和复习,要求学生完成相应作业,实现探究学习。
以案例为主线,把知识点有效串联,构成知识体系。把众多知识点合理分解到多个典型案例中,使知识点形成一個有机整体,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的学习。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实现课本知识与传媒英语应用于一体,使学生拥有初步的传媒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的单元教学,以教师讲授和学生研讨为主,注重相关理论和概念的梳理和理解。传统媒体单元教学,以教师讲授和启发式提问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比、反思的能力。新兴媒体单元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全程监控指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等。
此外,利用混合式教学保证深度融合实施效果。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在线上提前预习、学习,了解基本知识和教学内容等。教师提供参考视频与资料,注重过程指导,提出注意事项,做好总结与延伸。开设SPOC课堂,教师充分利用在线资源,辅以网络直播、课题研究等个性化教学,达成学生持续性学习、深度学习的目的。
例如,“2018 Olympics Open”这篇介绍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的英语新闻主要有三部分内容:首先,朝鲜、韩国运动员携手进场;其次,开幕式中对韩国本国文化元素的体现;再次,冬季举办奥运会的难度。
朝鲜、韩国运动员携手进场是开幕式的第一亮点。朝鲜半岛一直以来是东亚地缘政治的敏感地区,我国为朝鲜半岛的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学生有必要了解相关史实,培养家国情怀。
对韩国本国文化元素的体现是开幕式的第二亮点。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口碑,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把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闪亮元素有机地纳入开幕式中,而2022年举办的北京冬季奥运会也给人们留下美好记忆。2008年的时候,学生还处于小学学习阶段,引导他们再次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挖掘中国元素,回顾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体会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文章还介绍了彼时韩国流行诺如病毒,增加了举办冬奥会的难度。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当年东京奥运会延后一年举办,我国将人民生命置于首位,采取果断措施抗击疫情才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这是增强学生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很好的切入点。
英语体育新闻报道是学生比较少见的新闻体裁,课文内容不仅有大量体育词汇,还有政治、地理、医学等英语新闻表达。为此,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影音视频,完成预习任务,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和效果。
(五)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考核
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通过定期进行阶段总结、评价,不断提升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比例。在过程性考核中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思政元素,并通过在课上展示案例以在讲论竞优中体现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对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督促任课教师确保每节课都有清晰鲜明且不落俗套的教学设计和思路,促进任课教师采用多元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实课程思政,改革较为单一的考核方式,由强调知识的考核方式转向鼓励学生全面进步和多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传媒英语课程主要帮助学生用英语阅读媒介内容产品,如英语新闻报道、英语纪录片、英语广告、英语文案等,从而了解世界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双语视角和能力。从学情看,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尤其是口语表达欠佳,导致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因此在一些教学环节如课堂发言、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尤其是需要更好地以中国视角进行材料理解和思政教育融入时,教师往往采用中文,导致在输入到输出的学习闭环中,常常只能兼顾一头。
课程思政是润物无声的教学滋养、是全员育人的教学举措、是双向同行的教学洗礼。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于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让课程思政有机融入。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新闻传播实践面临一些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传媒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必要的教学改革路径。
在课程思政落实层面,务必实现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的教学应以案例为主线,把知识点有效串联,构成知识体系。把课程众多知识点合理分解到多个典型案例中,使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地学习。通过建设在线SPOC课程提升教材的丰富程度和可读性,通过课前自主在线学习使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参与度。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时应当注意尽量让问题难度有一定的梯度,如分成容易、中等、提升等不同层次,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激活课堂,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评价标准也应当根据语言基础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开放度。
参考文献:
[1]黄萍.课程思政视域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作用探讨[J].中国ESP研究,2022(2):1-7,111.
[2]刘重霄,林田.《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及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1(4):47-55,7.
[3]张蔚磊.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路径、评价与成效:以“英语教学研究”课程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