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符号学视角下绘本传统文化符号的表意构成

2023-06-20刘雪芹

文化产业 2023年36期
关键词:符号学符号绘本

刘雪芹

当前,中国原创绘本多以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为内容,并结合各种绘画表现形式表现出独特的中国风格,蕴含着中国价值,是儿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现基于图像符号学视角,结合绘本设计学研究绘本中的文化符号类型与表意构成,以分析符号在绘本中的表意作用为出发点,梳理传统文化符号体系及其表意特点,并基于文化符号与儿童绘本设计的适配性,从角色设计、色彩运用、技法和构图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绘本中的表意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原创传统文化绘本中的价值引导作用,厘清中国当代原创绘本创作中运用文化符号突出传统文化特征的情况。

符号在绘本中的表意作用

图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用以解释视觉图像所蕴含的意义,并形成视觉文化符号。西方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从对图像的表面研究转向对图像内涵和价值的深入挖掘。图像符号学主要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志理论为基础。20世纪初,索绪尔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皮尔斯实用主义的逻辑符号学与卡西尔的文化符号理论都影响了潘氏图像学。尤其是卡西尔认为艺术是一种符号形式,使感性记号和精神含义完美结合,这让潘诺夫斯基受到启发,开始以“圣像学”为术语进行图像学研究。1949年,贡布里希在其著述中将潘式图像学视为“图像符号学”,自此,图像学的研究开始向着“图像符号学”这一领域靠近。

符号是构成艺术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艺术符号的概念,认为艺术符号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是“一种表现性形式”。艺术作品也可以作为文本,以结构主义符号学为理论指导进行分析。索绪尔认为,文本中的符号系统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能指”体系和“所指”体系。

能指又被称为意符,通常以声音或图像为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受众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又称意指,是指意符所指代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或意义。能指、所指和符号三者紧密相连,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皮尔斯对索绪尔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根据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表征关系将符号划分为三种类型: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图像符号与所表达的事物具有肖似性,能使受众在视觉思维中将两者联系到一起,即可以直接表意。指示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似,但是指示符号与代表意象之间的关系不是肖似性的,而是具有一定逻辑的功能关系。例如,数字、红绿灯等都属于指示符号。象征符号与其所指向的意象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但是可以通过由公众的认可和接纳形成的约定俗成使象征符号的视觉元素与意识世界产生对话,形成认识,从而传达其指向意义。例如,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绘本”一词是“picture book”的译文。日本图画大师松居直认为,绘本是“抛开文字,可以独立叙事的图画”。也就是说,绘本本质上是一种多模态的图像叙事文本,它结合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人类阅读绘本的过程就是对视觉图像符号进行感知的过程。每本绘本都由一定的画面和文字构成,充满造型、色彩、技法等美术语言,形成了整体的视觉符号系统,构成了丰富的能指体系,并通过读者的视觉思维感知,形成具有“像似”属性的所指体系,完成作者的创意传达。

如果将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视为视觉符号,那么文字主要是作为指示符号存在的,图画则主要为图像符号,同时兼具象征符号和指示符号的功能。考虑到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儿童绘本通常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主要依赖图像符号、象征符号来传达信息。

对于以认知为主要目标的儿童绘本,图像符号可以直接表达意义,指向具体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以再现性表现为主要形式。然而,对于以抽象性内容为主的绘本,如文化、情感等类型的绘本,其中通常会出现非写实或虚构的形象,这些形象可能具有一定的意象性或象征性。在某种情境下,此类绘本的图画形象往往同时具有图像符号、象征符号甚至指示符号的多重表意功能。正如滕守尧所言:“任何一种意义,无论它有多么抽象、深刻,只要将它转变成图像符号,它们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将抽象的文化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图画形象,可以突破儿童的认知障碍,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文化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抛开文字符号不论,绘本视觉符号系统可以通过能指系统和所指系统的建立而构建起来。下图为绘本视觉符号系统。

传统文化视觉符号的多重表意构成

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性文化同质化危机,我国也同样如此。因此,“文化自觉”成为使命意识,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创新和重构,更需要将儿童作为传达主体。而具有文化符号属性的艺术在建构与增强个体的文化认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中华文化符号”经常被人提到,且有人指出长城、黄河等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从符号学角度解读,文化表现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创造并共同认可、共同使用的抽象性符号或象征性符号。

数千年来,历史更迭,中国人民创造出了瑰丽多姿的传统文化视觉符号体系,其中包括丰富多样的造型、色彩、技法和风格。其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特征,也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表意特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视觉符号的国度,而且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具有多重指向表意的特点。例如,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就具有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的多重指向意义;汉字具有形、音双重属性,汉语音节少,所以出现了同音不同字、指向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现象,这促使汉语形成了独有的谐音修辞。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物表意”“借物抒情”是中国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事物都会被赋予一定的意义,而相应产生的图像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正所谓“纹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人们往往会借用不同的纹样,通过直接表意、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祝福,这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体现了民间艺术纹样多重表意的特点。例如,“龙”纹样可以是图像符号,直接表意为中国古老传说中的神兽形象;也可以被当作象征符号,指代中华民族这一抽象概念。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象中也有同样的符号。比如,“墨竹”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了我国古代文人的高洁形象。墨竹是以水墨技法创作的形神兼备的竹子“肖像”,以墨色代替竹子的颜色,凝练出挺拔、矍铄的竹子形象,并借竹子“宁折不弯”的习性代表君子的品格,这使其成为品格高洁的象征。同时,水墨技法又是中国独有的绘画技法,具有较强的美感。诸如此类具有艺术特点又兼具多重表意功能的传统文化符号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体系。

传统文化符号在绘本中的表意运用

角色设计文化符号在绘本中的表意运用

在以文化价值为导向的绘本中,作为文化符号的角色设计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

绘本中的角色形象是使用美术语言塑造的,并具备鲜明的文化特征。例如,中国民间传说中有许多上古神兽形象,它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形象,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

在创新性绘本中,绘本角色设计要依据原型,根据原型的造型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提炼角色的文化符号属性,如此才能创作出具有文化传播价值的文化符号,保证其能够有效传播传统文化。例如,熊亮的原创绘本《小年兽》从文本到形象造型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小年兽的形象脱胎于民间艺术形象“年兽”。“年兽”在民间故事里属于“反派”,年画中的年兽形态夸张,恐怖又可怕。鉴于绘本的读者主要是儿童,熊亮创作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新民俗故事,在故事中,年兽不再是反派,而是一个“小可怜”。年兽造型采用了Q版卡通式形象,线条简洁,形态近似萌宠,看起来很亲切,更容易被儿童接受,这也能让儿童更容易接受新民俗故事传达的价值观。但是,年兽的造型依然保留了原型所具有的“头上长角”“血盆大口”“巨齿獠牙”等特征,与原型保持了文化意义上的延续。

以色彩为主体的文化符号在绘本中的表意运用

当色彩被当作符号进行解读时,其有时作为指示符号存在,有时作为象征符号存在。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同时具有象征符号所具有的特定表意功能。例如,大红色在中国又被称为“中国红”,可以代表中国文化;而西方在特定的节日将其称作“圣诞红”,这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的色彩意识源自“五色观”,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哲学观和文化观,由此可知,中国传统色彩也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符号属性。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符号体系可以根据院体画、文人水墨画以及民间艺术三大艺术体系分为“院体画色彩符号体系”“文人画色彩符号体系”和“民间艺术色彩符号体系”三大类,这一分类从色彩属性到配色方式均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设计等方面发挥着文化价值导向的作用。在中国原创绘本的设计中,这三类色彩符号体系都有不俗的表现。

院体画色彩符号体系暗合“五行说”的朴素哲学思想,以五色为源,“随类赋彩”“以色貌色”,体现了古人“道法自然”的观念。比如,儿童绘本《二十四节气》每一册的封面色彩都与季节相对应:春天万物复苏,封面采用绿色调;夏日炎炎,封面采用红色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封面采用黄色调。内页画面则结合二十四节气歌中节气的自然风貌色彩,把富有中国特色的历法文化科学又绚丽地呈现了出来。

文人画色彩符号体系以墨色为主,“墨分五色”,弃艳求真,清净素雅,结合水墨技法独有的笔墨语言,往往能够呈现出明快、干净的画面,极富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绘本《施氏食狮史》以文人画黑白分明的色彩为主色调,画面简洁明了,主次分明,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中国民间艺术色彩体系上承五色体系,下融民俗色彩需要,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地域色彩面貌。色彩鲜明、造型夸张的民间艺术迎合了儿童的读图心理。最近,在以推广民间艺术为内容的绘本中,民间艺术色彩符号的运用颇多。比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富含中国非遗文化,整套书共10册,每本绘本都运用了和该书内容相一致的民间艺术色彩符号体系。《影子爷爷》(北方皮影戏)与《小小虎头鞋》(北方布艺)的色彩以饱和度高的对比色为主,画面绚丽多彩,呈现的是中国北方民间艺术色彩特征;而《蓝花坊》(南方蜡染)以靛蓝色为主色调,色调素雅,呈现出中国南方民间艺术色彩特征。绘本图文并茂,通过色彩符号体现了鲜明的民间艺术文化特色。

技法作为文化符号在绘本中的表意运用

由符号学的相关概念可知,符号不只是单一的视觉图形,还可以是一套具有视觉语言特征的表意系统。绘画技法是基于特有的工具和材料形成的产物,通常具有鲜明的视觉特征。绘画技法也往往因其文化属性成为传达文化价值的符号,同时兼具图像符号与象征符号的功能。

许多中国传统艺术技法借助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了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趣。在传统文化绘本设计中,结合一定的内容,运用自带文化属性的技法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表意的功能。例如,绘本《白羽飞衣》用工笔画中的“丝毛”法描绘了纤丽细腻的花鸟图像,呈现出“师法自然”的文化属性;同时,其创造性地使用卡通角色造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读者的古典审美意识,有效地传达了“与人为善”的价值观。早稻的绘本《松风》是以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为蓝本创作的侠士“鸦牙”的故事,传达了中国“侠文化”中“除妖济世”的价值观。创作者并没有借用图像符号直接表意,而是充分运用水墨材料的表现形式,大量运用“泼墨”“破墨”等技法,呈现出了酣畅淋漓、水墨氤氲的“快意江湖”。

另外,具有中国审美特征的构图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独有的视觉符号,其有机融合在绘本的版面设计和图文结构中,也能起到传播文化的表意功能,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具有鲜明地域性、传统文化特点的视觉符号有机融入绘本中,可以使绘本呈现更多价值内蕴,为绘本提供更多的表意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绘本设计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体系中汲取营养,兼容适当的文化符号,并将其整合在绘本画面中,使绘本保持传统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如此,绘本自身也会成为融文本符号、图像符号于一体的传统文化符号,在提高儿童审美意识的同时激活其文化自觉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建立文化价值认同符号体系,培养儿童读者的文化自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022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菏泽幼儿园校内读物插画与文化价值导向图像学研究(编号202250)。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

猜你喜欢

符号学符号绘本
学符号,比多少
绘本
绘本
绘本
“+”“-”符号的由来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变符号
符号学理论初探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