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闽浙赣苏区人民首创的精神
2023-06-20江琛汪雪平
江琛 汪雪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在闽浙赣苏区的创建并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为代表的赣东北共产党人,尊重、发扬人民首创的精神,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闽浙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建了“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的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革命实践。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扬人民首创的精神,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紧跟人民愿望。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从吉安秘密回到家乡弋阳,对党当前的斗争方针和策略还不明了的情况下,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敏锐性,认准返乡的革命方向就是发动农民,举行暴动,开展武装斗争。仅在7天之内,就恢复和建立起20余个党支部,还组织了同样多的群众团体。方志敏等紧紧依靠群众,组建农民革命团,发动农民暴动,创建了以磨盘山为中心的弋横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创立后,就立刻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群众的房屋烧毁了,饭锅打破了,只剩半口锅,就用三个石头搁起来做饭。方志敏问及群众,生活很艰苦吧。群众们都说,不要紧,革命成功了,就有好日子过了。赣东北共产党人就是这样亲密地与群众联系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千上万的革命群众抱着斗争到底的决心,参加革命,拥护革命。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轰轰烈烈的弋、横暴动失利后,方志敏分析原因,就是土地问题没有迅速解决,没有着手分配土地。因此在创建赣东北苏区的过程中,方志敏就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入手,提出了“平债均分土地”的革命纲领,制定了《临时土地分配法》《土地分配法》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凡是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者均有分得土地之权”,这样既维护了工农群众的利益,地主富农也因为有出路而不反对革命。经过土地革命,苏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农民在经济上获得解放,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苏区的巩固和发展。
正是因为方志敏等苏区领导人相信人民,尊重人民,尽管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没有现成理论和现成模式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创造性地領导赣东北人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就把“方志敏式”做法与“朱德毛泽东式”相提并论,并予以充分肯定。他称赞道:“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发扬人民首创的精神,就是要尊重人民创造,汲取人民智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处处体现出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指出:“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它能不用一点威力和强迫,领导群众向敌人斗争,作各种建设事业。”而在人民革命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地雷战”就首创于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方志敏领导苏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从实际出发,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在苏区的军事建设上,方志敏充分发挥苏区群众的创造意识,带领苏区群众创造了“地雷战”。它是由古老的挨丝炮发展而来,最早闽浙赣山区人民用它来对付深山里的猛兽,后来苏区的农民武装把挨丝炮改造成挨丝雷,埋在敌人进犯的路上,大大地杀伤了来犯之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在苏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区上下掀起一个“男女老少齐动手、乡乡村村造地雷”的群众性活动。当时苏区的赤卫队、少先队成员普遍能掌握使用地雷的技术。据统计,苏区群众在1932年一年内,仅用地雷就毙敌3000多人,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苏区群众靠地雷杀敌,每天打死打伤两三百人。
1933年5月,中央苏区刊登文章介绍闽浙赣苏区地雷战的经验,并号召全国各苏区学习“地雷战”这个作战新模式。在抗日战争时期,首创于闽浙赣苏区的“地雷战”在各抗日根据地得到广泛普及。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正因如此,方志敏等苏区领导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和苏区群众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闽浙赣苏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建设都取得了辉煌业绩。1934年1月被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成为当时全国六大苏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苏区。
发扬人民首创的精神,就是要维护人民利益,增进民生福祉。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本着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国民党反动派频繁“围剿”的恶劣环境下,始终坚持“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
群众生活无小事。苏维埃政府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险、盼的问题。如农民购买农具、耕牛或做生意缺少资金,食盐以及各种日用品缺乏的问题,还有婚姻、孩子上学、开办俱乐部、清洁卫生问题,从白区涌入的数以万计的避难群众的安置、老弱病残救济问题,免费为群众看病,甚至交通方面的桥船路问题,苏维埃政府都列入了议程,千方百计妥善解决,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志敏同样非常重视。苏区广泛普及了文化教育,开展识字运动、编排新剧工作、设立劳动小学、开办工农补习学校、开展运动会等等,工厂、机關、学校、部队还成立俱乐部,设有阅览室、弈棋室、宣传队、歌咏队以及专业的工农剧团。
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从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把军需工业放在重位,在没有经验、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经济建设,创办了赣东北贫民银行,大力发展公营商业,发展消费合作社和贮粮合作社。尤为突出的是开始了赤区、白区间的对外贸易,这在全国各大苏区中是实行较早的。
闽浙赣苏区的群众过上了从来没有过的好生活,心情快乐、歌声不断。方志敏说:“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的政府,其具有新兴阶级极大的创造力量。它能从各种困难中,想出许多有效的新方法来解决困难。如解决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解决经过八九年战争的财政问题,还有解决其他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这些举措,进一步增进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同人民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毛泽东同志对此高度评价:“赣东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今天,在新的“赶考”路上,面对层出不穷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的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我们的事业就能一往无前,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闽浙皖赣苏区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2]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方志敏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
[5]党的二十大报告
(江琛、汪雪平均系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