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从“冰上女王”到卓越妈妈
2023-06-20世琪
世琪
她是中国的冬奥会首金获得者、中国获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中国第一个以运动员身份当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滑联125年历史中首位当选的女性速滑理事……杨扬身上有无数光环,同时还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
4月8日晚上,她势界·凤凰网2023女性影响力大赏在上海举行。已经退役多年的杨扬荣获“她势界·年度风尚人物”奖。在演讲中,杨扬说:“传统观念里,女性结婚后就应相夫教子,追逐事业和梦想是第二位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在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几位妈妈运动员,包括今天到场的竞走奥运冠军刘虹。她们作为妈妈选手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追求卓越的身影激励了成千上万的职场妈妈……”其实,杨扬自己也是如此,做了妈妈之后,继续追求卓越。
带娃工作,女儿为她赢得选票
2006年,杨扬退役后,得到时任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提名,成为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工作委员会委员。虽然离开赛场,但她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先是到清华大学读书,后又到美国留学,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她认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突破自我。后来,杨扬从不会讲一句英语的小白到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
2007年,杨扬和张先生举行了婚礼。张先生家底雄厚,在外人看来,杨扬完全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阔太太生活,她却不甘于此。张先生也非常尊重杨扬,支持她继续追寻体育梦想。2008年,杨扬进入北京奥组委工作,之后接到国际奥委会的提名,2010年2月,在温哥华冬奥会正式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成为妈妈后,无所畏惧的勇气伴随杨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2012年,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当时儿子只有4个月大,杨扬准备带儿子一起出差。孩子出生之前,夫妻俩就商量好要亲自带孩子。孩子还这样小,杨扬不想与儿子分离太长时间。张先生不免担心:“你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能忙得过来吗?”杨扬安慰丈夫:“孩子在身边,我才能更安心地工作。”作为职场女性,她知道自己正处于职业发展期,机会难得;而作为母亲,她希望给孩子母乳喂养。为了不留遗憾,她带着儿子登上飞机。
事实证明,杨扬的决定是对的。当其他乘客都很焦急地等待航班时,她却非常平静。连机长都忍不住夸她:“你是我见过最有耐心的乘客。”杨扬心里明白,正因为孩子在身边,自己心里安稳,才没有焦虑。她在英国出差整整21天,每天都抱着孩子工作。只有上台为运动员颁奖时,才把孩子交给别人帮忙看一会儿。
渐渐地,背着孩子全世界出差成了杨扬的家常便饭。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已有7个月身孕的杨扬身穿淡蓝色西装,微笑着用流利的英语为北京申请2022年冬奥会作陈述发言。获胜之后,国际奥委会委员们都笑称:北京陈述团比对手多了一个人。杨扬笑着抚摸隆起的腹部,在心里默默地说:“谢谢宝宝的陪伴。”
2016年6月,国际滑联举行新一届理事选举,杨扬是候选人。因为她刚刚生了女儿,错过了那个赛季的大部分比赛。为了抓住这次机会,在选举投票前,杨扬带着刚出生两个多月的女儿先飞到挪威参加青奥会,再飞到韩国首尔参加短道世锦赛,之后又飞往美国波士顿参加花样滑冰世锦赛,连续飞行一个多月之后才回到家。杨扬说,这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她既想要实现自我价值,又想要陪伴孩子,所以哪怕受苦也甘之如饴。
选举的时候,很多人看到杨扬都会问她:“你怎么没带女儿一起来?”最后,杨扬以最高票数当选国际滑联速度滑冰第一理事,成为该组织成立125年来首位女性理事。杨扬自豪地说:“相信这当中,女儿帮我赢得不少选票。”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在举行。在鸟巢体育场内,杨扬作为第三棒的奥运主火炬手闪亮登场!只见她身着红白冬奥会火炬服,身姿矫健,神采飞扬,尤其那双带笑的眼睛闪耀着骄傲的光芒。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這几年,举行全世界范围的运动赛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挑战。而这些挑战需要每个工作人员来分担,杨扬就是其中一个。这次,她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比如奥运村、比赛场馆设计与规划、赛事运营、运动员吃住行、训练等,凡是和运动员相关的,组委会都会来征求运动员委员会的意见。”2022年1月30日,杨扬便拖着行李箱,提前进入冬奥会闭环管理。
冬奥会期间,运动员从世界各地而来,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其中最让人担心的是疫情会不会蔓延,这无疑加大了工作难度。组委会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杨扬参与其中,与世界各国运动员进行线上沟通并及时解答疑问。
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冬奥会顺利举行。当看到各国运动员在北京的奥林匹克赛场上梦想成真时,杨扬露出欣慰的笑容,虽然她已经阔别赛场多年……
一路走来,杨扬的事业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可能没人会想到,她当初曾是国家队里那个最不起眼的“小不点儿”。
破茧成蝶,无愧“冰上女王”
1975年8月,杨扬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警察,母亲经营着一家照相馆。8岁第一次上冰,教练的一句“这孩子脚脖子真硬”让杨扬感觉自己特别与众不同,从此爱上滑冰。父亲告诉她:“当运动员没有捷径可走,吃苦是必经之路。”杨扬谨记父亲的教诲,用功训练。
8岁时,杨扬进入体校集训。因为个子矮小、体力不足,她在七台河体校一直是排名靠后的“小不点儿”。但她不怕苦、不怕累,滑冰天赋逐渐在努力中显露。15岁时,杨扬在全国冠军赛上夺得3000米冠军,进入黑龙江体工队。此后几年,她多次夺得全国冠军。
在1997年的世锦赛上,杨扬获得了第一个个人全能冠军,包括500米和1000米两个单项冠军。接连取得的胜利,让她对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充满期待。因为在此之前,中国运动员一直没能在冬奥会上夺得金牌。这块金牌势在必得,杨扬对比赛充满信心。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在长野冬奥会决赛场上,杨扬拼尽全力第一个冲过终点。但她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分钟之后就被裁判宣布犯规。她双手捂脸,极度失望。在赛前,杨扬想这届奥运会之后就不再练了。因为训练实在太苦,比赛的巨大压力更是让人崩溃。可是,她没想过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两个单项比赛中全部被罚犯规,接力获得第二名。
是放弃还是继续?这次比赛后,杨扬内心挣扎起来。她最终还是无法接受一个遇见失败就放弃的自己,决定重新面对未来。“我没有办法改变对手和裁判,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杨扬怀着痛苦的心情复盘了那次比赛。当她发现自己有几个弯道没有处理好时很兴奋,因为她看到了自己可以进步的地方,想要再打一场漂亮的比赛!
一个月后,面对同样的对手、同样的裁判、同样的规则,重新振作的杨扬在世锦赛上一举夺得包括个人全能在内的3枚金牌。之后,一直到2002年,杨扬再没输过,连续5年夺得个人全能冠军。
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对夺金信心十足。然而,她却在1500米的绝对优势项目中只获得第四名。这个结果对她的打击太大,她一下子信心全无。她用从天堂到地狱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如何面对第二天的500米比赛?杨扬说:“以前的运气一点儿也没有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豁出去拼!”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杨扬战胜恐惧,一路冲进决赛。风驰电掣般冲过女子500米决赛的终点线之后,她情不自禁振臂欢呼,激动的泪水溢满双眼!中国冬奥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当《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在冬奥会赛场奏响,杨扬终于露出自豪的微笑。
整个运动生涯,杨扬一共获得59个世界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冰上女王”。
不做虎妈,让孩子们爱上体育
盐湖城冬奥会后,杨扬选择了退役。有一次她去看世界杯,发现中国队竟然没人进入决赛,这让她很受打击。加上团队一直邀请她回去,她产生了归队的想法。身边人知道后都对她说:“我们希望你能够一直以胜利的姿态展现给大家,你回来拿块银牌都是失败的。”到底要不要回去?杨扬非常纠结:一方面为队里的成绩担心,一方面感觉大家说的对,假如未来4年输了,怎么办?
“无论输赢,不要让自己后悔。”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杨扬感觉自己还没有放下滑冰,最终选择归队。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她以铜牌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但这次,她有了比获奖更大的收获。
在女子越野滑雪20公里接力比赛中,夺冠呼声最高的加拿大队一个队员的雪杖折了。眼看这位队员从第一位掉到第四位,忽然,其他队的教练区递过来一根雪杖。拿到雪杖后的队员赶紧往前赶,最后拿到一枚银牌。
比赛结束后,大家才知道,那个递雪杖的人是挪威队的教练。在递雪杖时,加拿大队前面就是挪威队。也就是说,挪威队因为这根雪杖掉到第四,最后没有登上领奖台。
当记者问这位教练为什么会这么做时,他说:“作为教练,我不能看着一名运动员因為装备问题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所以下意识地把雪杖递过去了。”
这就是体育的意义和价值,体育绝不仅仅是输和赢!奥林匹克精神远远超过金牌的意义。通过这件事,杨扬更加坚定了退役后的道路—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参与体育。
2009年,杨扬创办“冠军基金”,为退役运动员提供职业转型与发展的支持。2013年,她在上海创办滑冰学校和滑冰俱乐部,为所有喜欢冰上运动的孩子提供机会,为有天分的孩子搭建平台。
杨扬深知,运动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抗挫能力,这些对人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儿子和女儿长大些,她便带着他们参加各种体育项目:滑冰、游泳、摔跤、击剑……她从不强制孩子必须做什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然后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项目。
儿子喜欢游泳,认定自己的爱好后,便专心去练习。女儿年龄小,没主意,每次滑完冰都问妈妈:“我今天滑得让你高兴吗?”杨扬弄不清女儿到底是自己喜欢滑冰还是为了讨她欢心,于是对女儿说:“我高不高兴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感觉。”女儿噘起小嘴:“我感觉不好!”“既然你感觉不好,那就不滑了。”杨扬毫不犹豫地将女儿的滑冰课停了一年。
2022年9月,女儿要上一年级了。杨扬想让她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选一个坚持下去。让杨扬意外的是,女儿竟然再次选择了滑冰。“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当孩子对一种事物感到厌倦时,我们退一步未必是坏事。”当了妈妈后,杨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
停滑一年后,女儿的主动性明显更强了。教练告诉杨扬,她不在场时,女儿表现得更好。有时,女儿也会耍赖,不好好训练,教练便向杨扬告状。但杨扬从不当着教练的面批评女儿,她知道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要给女儿留面子。她并不是惯着女儿,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杨扬不想当一个“虎妈”,而是想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做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女儿读的是公立幼儿园,一年级到国际学校就读后,英语学得有点儿吃力。一次考试,她的英语只考了70多分。爸爸批评了女儿几句。杨扬看女儿低着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赶紧上前抱了抱她,安慰道:“不到一年就能得这么多分已经很不错了,考高分只是时间问题。”听了妈妈的话,女儿的眼睛顿时亮了。杨扬说的是真心话,女儿的英语基础不好,这个分数比她预期的要高。
接下来,杨扬帮女儿分析错题,寻找提升的方法。她和丈夫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既让女儿知道自己没考好,又让她看到进步的空间。后来,老师告诉杨扬:“孩子的学习欲望被保护得很好,虽然分数不高,但一直在进步。”
运动员出身的杨扬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是学习还是训练,一定要有内驱力:“‘要我练和‘我要练的结果完全不同。”只有自己想学、想练,才能取得好成绩。她想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同样,作为妈妈,她也在前行中不断学习。2023年4月25日下午,杨扬来到复旦大学,与师生们分享她的体育故事。她说:“希望通过体育交流,和大家共同成长。”
从世界冠军到退役后登上国际舞台,从体坛精英到职场妈妈,杨扬一直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在前行中寻找方法。“不要给自己设限,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她用行动鼓舞着很多女性,也激励着更多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