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

2023-06-20孙青

求知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摘 要: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具备适应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在核心素养目标下有机进行多学科整合设计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基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科学等学科的联系,重点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

作者简介:孙青(1993—),女,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小学。

在传统教学中,各学科在各自的教学轨道上行进,学科之间形成了无形的壁垒,各学科知识缺少交融的机会,导致学科协同育人的目标未能很好落实。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获得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还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革新的进程中,跨学科融合教学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成为教师教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文章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案例,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和措施。

一、義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课程特点的直观体现,也是课程育人价值的直接体现,学生应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能集中体现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其中信息意识要求学生准确感知各种信息资源,利用恰当的渠道获取信息,学会辨析信息真伪,并做好合理的加工和表达;计算思维要求学生从信息科技的角度形成问题解决思维和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品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数字设备,主动获取学习资源,并对繁杂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运用,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社会责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尊重和遵守与信息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并能维护社会信息安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各个维度相互支持和渗透,全面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技能的提高。

二、跨学科教学分析

跨学科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多学科交叉渗透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体现了资源优化重组的特点。通过探索学科融合的“交汇点”,跨学科教学打破各个独立学科之间的无形界限,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将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等内容有机融合,最终形成更加实用的教学模式[1]。小学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的路径比较多元,教师通过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基于不同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接触多学科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和应用,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与广阔的学习空间,为教师提供了革新教学方式的机会。经过跨学科融合设计,信息技术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科资源整合,联系相关学科协同共育,抓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一)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包括故事创作、脚本编写、配音朗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语文学科直接相关。要想高效地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2]。因此,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内容相融合,从语文的角度完善信息技术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丰富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动脑思考、开口表达。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绘制角色》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与概念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角色”指的是“舞台”中执行命令的“人物”,其依照编写好的脚本行动。接着,教师教学生如何使用Scratch软件来添加角色造型,并组织他们绘制自己喜欢的角色、编写脚本并为角色设计动作,创作出有趣的故事。在观察学生的实践成果时,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绘制了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并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做出了创新,添加了自己构思的新故事;还有些学生绘制了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并围绕新角色创编了有趣的故事……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个人创作思路。学生可以口述自创的故事情节,并利用多媒体来动态展示故事,之后,师生共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在点评时,教师除了要关注角色绘制的情况,还应关注学生创编的故事是否生动有趣,以此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价。这个实践过程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语文和美术学科的融合,将编程、语言表达和绘画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

(二)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利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资源,最终高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在跨学科学习要求下,教师应从融合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聚焦二者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实践时合理调用数学知识,探索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新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融合,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创新精神[3]。

例如,在《插入表格》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延伸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围绕“网络聊天软件使用情况”“网络购物情况”“气温变化情况”等生活化的主题设计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活动,经历调查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等过程,利用图表有规律地呈现数据信息,并通过分析图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个性化的结论,最终撰写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此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完成信息技术实践任务,能深化学生对图表的认识,使其体会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和直观性,形成正确的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思维品质。

(三)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各个学科赋予了相应的德育功能,教师应该抓住机会,渗透德育,对学生的内在情感与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信息技术课程包含很多德育元素,且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联系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提出相应的德育主题。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该探寻适宜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时机,让学生接受德育熏陶。

例如,在《玩转微信交流》一课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微信交流的便捷性,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微信;另一方面要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学生在网络交流时注意礼貌,文明用语,不能随意使用不文明的词语和表情,也不随便向他人透漏个人信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观念,提升其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在《下载网上信息》一课中,教师可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的真伪,提高警惕,不随便点击陌生网址,不随便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这样的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在《遨游网络世界》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简单说一说数字化设备的应用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接着,可以通过3D展示的方式带领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院、长城、敦煌石窟等数字博物馆,欣赏在AI技术支持下“会说话”的文物。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新奇的体验,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新窗口,培养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教师还可以趁此机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科技视角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主动利用技术手段走进传统文化世界,形成良好的人文观念。

(四)与美术学科相融合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丰富,涉及许多学科领域,与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紧密联系。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绘制图形、美化文档以及编程知识中的绘制角色、动作设计、背景设计等内容就与美术学科息息相关[4]。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交叉点,做好跨学科融合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应用数字化设备,将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信息技术实践操作中,在良好的审美素养支持下高效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促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发展。

例如,《美化文档》一课要求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外部图片和艺术字,学会调整图片、艺术字的文字环绕方式、位置及大小,从整体上实现美化文档的目的。基于此教学要求,教师可将课程内容与美术学科相融合,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文档在美化前后的差别,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由此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任务,如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为校园艺术节制作宣传海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突显主题,引入恰当的图片和文本,并自拟艺术节标语。在此任务中,学生需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审美观念,从符合大众审美的角度进行排版设计,选择适宜的图文素材,在实践中发展审美创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会利用网络渠道搜集所需图片和文本,根据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創造性地完成实践任务。

(五)与科学学科相融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也在与时俱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已经走进小学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重要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的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现代科技建立在相应的科学原理和数学知识之上,这也成为信息技术与科学、数学课程融合教学的切入点[5]。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内容特征,探寻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应用,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并站在科学的立场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

例如,过程与控制系统是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内容。在生活中,很多场景应用了过程与控制系统,例如开关、声控灯、热水器等。在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开关、声控灯、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启发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准确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任务,如“搭建简易开关系统”,要求学生利用模型进行电路设计,并对生活中的声控开关系统进行创新设计。这种教学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应树立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先进理念,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的途径,拓展信息技术课堂内容,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引领学生在开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与实践,汲取多学科知识,发展个人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吴善海.浅谈跨学科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5):20.

程淑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066.

徐智慧.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研究:以五年级“新疆棉花的亮丽数据”项目化学习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1(18):77-78,81.

郝毅.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1(36):22-23.

王丽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堂调控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1(74):82-84.

猜你喜欢

小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