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双螺旋式:新时代下双线并举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建构
2023-06-20周超
周超
【摘 要】随着科技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也将成为教学常态。新时代下,线上课程资源与灵动的线下教学生态相结合的“SF”融合教学模式,能将优化的线上教学内容及真实的线下教学反应相结合;将多维的线上教学方式与多元的线下评价模式相结合,形成双线并举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关键词】“SF”双螺旋 线上线下 教学模式 提升学习效能
当前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传统的以线下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亟须进行新的调整与变革。近年因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开启了全面线上学习的大门,而线上、线下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因此线上线下相融合的“SF”双螺旋式教学就成为日常教育生活的趋势。
一、“SF”双螺旋式教学内涵
“SF”双螺旋式教学是指以“S”(Self-study,线上自主学习)和“F”(Face-to-face,面对面线下教学),即以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对面教学指导相结合的双线并举的融合教学模式。“S”“F”两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补充、调节、螺旋上升,找到两者之间的共性联系,构建双向支点,创设更为有力的学习支架,收到了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与教学生态进一步创生的效果。
二、新时代下“SF”教学的价值分析
传统的线下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面对面教学活动。线上教学是伴随时代發展与科技进步应运而生的新教学方式,指教师与学生以电脑、平板电脑、电视、手机等多媒体设备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方式。“SF”双螺旋式——双线并举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将更好地融合线上线下的有效教学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赋能。
(一)从时代发展看“SF”双螺旋式教学
新时代下,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迫在眉睫。2020年疫情期间,教育部根据当前教育的实际需要,颁布了《关于在疫情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因此,线上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网络质量、直播环境等条件,并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没有面对面的亲切感以及师生互动的交流感,在学习氛围的营造、师生关系的建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线上教学已成为日常教学之必需。
(二)从自身特点看“SF”双螺旋式教学
“S”型线上教学方式有着更便捷的优点,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网络与移动智能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上课,甚至可以进行碎片式学习或过程性记录,具有现实推广意义。“F”型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更为直接、更利于生成感、更能够实时解决问题的特点。从两者特点来看其各有利弊。因此,“SF”相融合的双螺旋式教学模式将趋利避害,更有效地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点,形成更为高效的新型课堂。
(三)从教学需要看“SF”双螺旋式教学
“SF”双螺旋教学可以将线上教学的便捷性、多面性与传统教学的深入性、生动性相结合,使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形成新型教育合力,可以满足多个学科的学科教学需要。
1.“S”式自主线上学习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以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为例,让学生在习作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进行线上学习、观察发现,可以节约原有的课堂教学时间,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与习作完成时间方面都可以不再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大大节约了课堂作文的时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效率。(见图1)
2.“F”式线下面授式指导仍受欢迎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中、高年级36个班级的19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发现84%的学生仍倾向于教师针对习作多进行线下教学,其中82%的学生倾向于“面授指导”的原因是希望教师对其作文面批,他们认为这样自己才能对后期修改的文章更有信心、更有成就感。一般来说,“F”式指导能有效对学生作品进行批改、讲评,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做好面授式指导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线下教学的根基。
以线上教学为载体的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双线并举”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将成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主要方式。
三、“SF”双螺旋式教学模式建构
“SF”双螺旋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应在学生学情与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定的基础上,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有目的地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挖掘“S”“F”的共性联系,搭建两者之间的共生空间,创生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生态。以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为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模式建构。
(一)搭建“S”“F”有效融合“双线”
根据学生学情与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别优化“S”“F”的教学任务及环节,形成双线并进的教学合力。
1.“S”效能最优化
“S”型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S”课堂特点,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S”教学优势,设计最优化“S”型教学。
(1)线上资源最优利用。设计“自学任务单”时,尽可能多地利用线上有效学习资源,如视频、图片的插入,故事、资料的呈现,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连续细致观察”习作教学,可利用线上“自学任务单”进行指导,就布置的观察作业播放视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
(2)有效拓宽教学时空。充分发挥“S”型教学能延展教学时空的功能,将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任务以线上教学为载体,有效呈现。在线上习作教学中,可以设计较为集中的学习活动,丰富习作内容与资料,拓宽习作空间与时间,旨在创设适用于习作教学与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辅助教学活动,细化与延伸习作实践。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记”为例,“S”型线上课堂中可侧重于通过镜头推进的代入感体验方式,解决学生不能随时随地亲身体验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地观察与感受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所思所感。如此教学,能突破多方面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习赋能。
(3)具体内容针对设计。“S”型教学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学习的要求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引导。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与第三单元“我的奇思妙想”,主题不同,“S”型教学内容与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我的乐园”的习作指导在线上教学时应多侧重“乐园”的多媒体呈现,还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会有序地表述,并抒发情感;“我的奇思妙想”则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充满想象内容的新奇动画或想法,让学生在多彩的思维碰撞中学会大胆地想象与表达,发挥创造力。因此,教师要针对习作内容的自身特点有目的地设计“S”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力求“S”式课堂真正有效。
(4)核心重点突出呈现。“S”型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式有效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突出呈现。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可以利用“线上自学任务单”进行习作指导。教学中,教师需处理好“习作导读”和“习作要点提示”两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这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穿插的过程,密不可分。要利用各种线上教学资源,在线上教学时建议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动物,提醒学生珍视自己的观察感受等。
2.“F”效能最优化
“F”型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习作教学为例,教师应对“S”型线上教学的学习成效以线下跟踪的方式完成,从而确保学生学习、习作能力的最終形成。
(1)了解过程性状态。线上教学效能的完善并不是单方面的,需要教师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再分配,从而进行线下教学指导。例如,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连续细致地观察”习作时,教师要在线上教学后,根据课后的观察、思索、品味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形成“S”课后反馈,从而引导学生把一些印象深刻的内容整理出来做好笔记,并对照笔记内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以确保“F”式教学最优化呈现。
(2)丰富个性化表达。此种方式可以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充足的材料。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单进行收集、批阅,对未掌握要领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促进习作教学。在习作的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线上教学的基础上更有侧重地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特别是基于“S”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基本结构或基本表达方面的指导。如总分式结构,即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即写作时从几个方面同时展开叙述事件、说明事物等。不同的文章,结构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面对面指导时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观察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3)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指导。“F”型教学应注重线下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面批指导。对习作教学而言,教师的线下指导是不可或缺的。习作教学因其自身知识与能力运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提出修改建议,以此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修改时,学生能在教师的面批指导中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从而提升习作的自信与获得感,促进其习作能力的增强。
(4)延展成果性效能。线上教学中未涉及的方面,需要教师在线下面授时进行完善。如习作例文的教学,则可以线下教学的方式为主,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感想;二是可以让教师更有侧重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连续细致地观察”的线下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选取教材中的优秀文章作为例文让学生学习,还可以选择一些名家美文或优秀学生作文,推荐学生学习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材料选择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遣词造句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二)建立“S”“F”搭桥建构“节点”
根据学生学情精准判断“SF”教学的链接,建构共性空间,形成能力“节点”。学情指学生在学习特点、方法、习惯、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实践表明,学情常伴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新教学方式的改变而表现出新的状况和特点。因此,“SF”式教学应从学生的学情及教学实际出发。如三年级学生在自学能力及自学方法方面不如高年级学生,习作教学时则应偏重前期的面对面指导,引导学生的作文起步,让学生在习作学习中发现乐趣,培养兴趣;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S”式课堂教学为主,让学生在线上自学的辅助手段下提升习作效率。不同学情学生的“SF”螺旋式教学内容、学生能力训练点的侧重、时间配比等方面都应有相应变化。(见表1)
(三)形成“S”“F”螺旋上升“梯度”
“SF”双螺旋式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的螺旋上升梯度,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能力点进行有梯度的设定。如想象类作文的教学,统编版中、高年级中共有8篇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习作。以中年级的4篇想象作文为例(见表2),教材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掌握作文的能力来由低到高、有梯度地编排的。从三年级上册“读读句子是否通顺”到三年级下册“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从四年级上册“听听同学的意见,认真修改”再到四年级下册“让同桌说说是否写清楚了”,形成了四个不同层次的习作要求与习作训练点。
因此,“SF”教学更应设置螺旋上升的“梯度”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与教学侧重点,引导学生学习。
四、结语
总之,在线下教学中,如果能够积极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突出特点,建立“Self-study”+“Face-to-face”相融合的“SF”双螺旋式双线并举型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改革教学样态,一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陈宏宝.基于学情的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初探[J].学语文,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