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海床贴上国产“听诊器”

2023-06-19李汶轩

中国石油石化 2023年11期
关键词:听诊器海油产业化

李汶轩

中国海油研制出了适用于不同水深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并实现了产业化制造。

作为海洋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装备,我国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长期依靠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装备技术性能上受到限制,超过300米水深节点装备对我国只租不售,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

为破解这一难题,历经3年技术攻关,中国海油科研团队相继攻克了超低功耗电路和超低频检波器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了适用于浅水到深水再到1500米以上超深水的不同水深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并实现了产业化制造。

受制于人

海洋地震勘探技术被称为地质学家的眼睛。它可以穿透海水和海底地层,尋找到地下油气埋藏的位置。

海底节点作业采集方式,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海洋油气勘探技术。它摆脱了电缆的束缚,能够在其他地震勘探技术难以实施的海上平台密集区域或建有固定海洋设施的海域大量灵活部署,像许多个“听诊器”一样贴在海床上,组成一张海底“数据采集网”,持续不断获取高精度、全方位、多波多分量的地震数据资料。这些资料就像一张标注了油气位置的地图,让我们清晰快速地找到油气宝藏的位置。

“海底节点如同安置在深海的地动仪,能够接收到万米深地层传回的比蚊子声还小150倍的地震波,并据此描绘高清油藏数据信息,是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中海油服物探装备研究所首席工程师阮福明形象地介绍。

海底节点勘探模式所收集的信息量比拖缆地震采集装备所收集的信息量提升3倍,市场份额占据整个海洋地震勘探市场的30%左右,且近年来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但是,过去成熟的海底节点采集装备产品只由国外一些先进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所有,作业水深超过300米节点。而我国的海底节点采集装备,多年以来依靠进口租赁。每次海上作业,物探船队的队员们对此感到非常无奈。

从0到1的坚持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更讨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自己的海底节点勘探装备,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不再受制于人。”阮福明说。

海底节点采集装备摆脱电缆控制,由电池供电,工作在海底,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下载、通信等多个工作流程,涉及声学定位、声学传输、智能控制、机械设计、材料合成等多个领域,电路设计复杂,且长时间工作在水下,对节点功耗、电池储能以及水密设计要求极高。

这些对于前期经验不足、专业人员稀缺的中国海油科研团队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完成从0到1的突破,成了研发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难题。

海底节点研发团队明白,要完成从0到1的突破,从来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从0到0.1,再从0.1到0.11……直到走向最终的胜利。

从零出发、虚心学习。研发团队根据每一位成员的专业特长划分任务,采取揭榜挂帅、立功立项等方式激励研发人员。

3年来,研发人员放弃假期,不分昼夜埋头在试验室和海上一线。研发人员李铭曾说:“每次看到海底节点出海试验,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奔赴考场。我太希望它能带回一份好成绩了!”

上天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研发团队相继攻克了大容量数据采集分割存储、时钟同步校正、三分量低频地震检波器、水密耐压等多项核心技术,在作业深度和高精度采集技术等方面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一套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底节点地震采集装备,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

从1到N的加速

只把海底节点研发出来是远远不够的,拥有批量生产制造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为把装备制造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中国海油加快推进海底节点的产业化能力建设。

以奔跑姿态加速我国海底节点从1到N的跨越,用8个月时间完成海底节点生产线建造的任务摆上案头。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中国海油成立了海底节点产业化项目组,对生产线系统及装配测试工艺流程多次调研和探索,统筹规划车间整体布局,综合考虑安全、质量、效率和成本,不断完善图纸设计和建设方案,确保打造一条安全生产、质量保证、高效运行、成本领先的海底节点生产线。

2022年,正值海底节点研发和产业化制造的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多点散发对海底节点的研制进度造成了极大影响。

从年初的浙江、上海,到后来的广州、河北及北京,几次时间较长的疫情导致上游供应商的原材料发不出来,员工无法上班,技术人员无法到场。统计下来,因疫情影响项目进度延误时间达到3个月。这对本就时间紧张的海底节点产业化进程来说雪上加霜,项目组成员急得直跺脚。

面对封控,许多员工主动申请把组装、测试工作带到家里做。项目组里的年轻党员张袁祥说:“我们不能让项目延期,海上的物探船还等着呢。我就在试验室住吧,省的又被封控出不来,这样还能节省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项目组其他成员纷纷申请住在单位。

吃住在试验室的那段时间,大家加班加点,将因疫情影响耽误的时间给抢了回来,最后项目进度比预定计划提前很多。

8个月的不断努力,国内首条自主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生产线在天津建成。中国海油完成了从1到N的加速跨越。

“正常情况下,我们这条生产线的年产能约为1万套,产值达2.3亿元。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每年生产3万套的产能水平。自研海底节点列装后,在国内业务量的占比约为50%,预计后续业务量逐年增加,并力争2025年推向海外市场。”阮福明表示。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猜你喜欢

听诊器海油产业化
海油华南谱新篇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践行低碳战略的海油路径
通过终端打造海油品牌——专访中国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红斌
杀死细菌与病毒—UV紫外线听诊器设计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听诊器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