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粮食产能现状分析及粮食总产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2023-06-19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 2023年2期
关键词:总产单产贵州省

魏 琨, 付 梅, 冯泽蔚

(1.贵州省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贵阳 550001; 2.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贵阳 55000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具有重大意义。近年,对贵州粮食生产方面的研究很多,曾涛等[1]对贵州粮油低产原因进行分析,张莉等[2]对贵州粮食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王永平等[3]研究贵州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但较少考虑需求问题。本文从粮食需求的角度,结合贵州粮食产能,提出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粮食产量由2010年前常年的1 100万t增加到2015、2016、2017年的1 200万t以上,从2018年开始大幅下滑,2018年为1 059.7万t,2019年下滑至1 051万t的低点,经过近两年的恢复性发展,2021年贵州省粮食总产增加到的1 094.9万t。贵州从省外购进粮食由2011年的246万t增加到2019年的590万t,年度消费量从2011年的1 358万t逐年增加到2019年的1 550万t,粮食自给率从2010年的79.12%下滑至2019年的67.83%。针对贵州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增长滞缓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原因,探讨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1 贵州粮食调进量增加的原因分析

1.1 粮食生产认识弱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种粮比较效益降低,政策方向转变,粮食生产“人财物”失衡,导致粮食产能下降。

1.1.1对粮食安全重要性认识出现阶段性松懈

本世纪初叶贵州省各级十分重视粮食生产,省级粮食增产工程和原农业部高产创建实施成绩斐然。但到2017年以后,因经济发展需要,对粮食的认识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逐渐转变为“什么赚钱种什么”“饭碗装中国粮,没说要装贵州粮”。工作思路发生改变,各级技术人员也与粮食生产渐行渐远。

1.1.2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超过半数的农村人涌入城市,造成农村从业人数急剧减少。而农村从业者中,以老弱病残妇居多,能有效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幅减少。粮食种植“稀大窝”“一炮轰”“粗放管”等省工省时措施广泛“流行”,而合理密度、科学施肥等增产技术措施应用率倒退,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缓慢,导致粮食作物实际单产水平降低。

1.1.3粮食生产财政扶持力度不足

基于政策的改变,粮食生产财政支持力度也大幅弱化。以省农推站主持的项目为例,2004年开始开展省级粮食增产工程,2006年开展农业部高产创建项目,2015年粮食生产、示范与技术开发资金共计1.33亿元,惠及贵州省78个粮食生产县。2016年之后粮食作物资金逐年减少,其中2019年,省农推站主持项目省级资金仅193万元,中央高质高效项目资金4 000万元,实际用于粮食生产的资金仅1 600万元,当年贵州省粮食面积270万hm2,总产1 051万t,创历史新低,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单产、总产均不及往年。

1.2 粮食生产底子薄、能力弱

贵州各粮食作物与全国平均单产比较,2019年贵州省各粮食作物单产均未达全国平均水平。水稻单产只有全国平均单产的90.31%,玉米单产只有全国平均单产的69.31%,马铃薯单产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7.48%,小麦单产更是不到全国平均单产的50%。

表1 2019年贵州各粮食作物单产与全国平均单产比较

1.2.1耕地质量不高

良田良土面积少,中低产田土比例大。据贵州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贵州省易旱、易涝田土占47.2%,其中易旱面积达43.2%。贵州省耕地中,水稻高产田占24%,中产田占55.1%,低产田占20.9%;旱作土高产土占10.1%,中产土占39.9%,低产土占50.0%。旱地中自然坡度在6°以上旱地占89.91%,其中:5°~15°占29.92%,15°~25°占34.83%,25°以上占25.46%。贵州省农用地自然等级集中分布在平均9.04级,较全国平均低4个等级,处于中等偏下的状况。

1.2.2良田良土“非粮化”普遍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面积37.9万hm2,高标准农田“非粮化”绝大多数是坝子稻田和肥沃的旱地,属于贵州省粮食生产高产区域,好田好坝不种粮一定程度拉低了粮食单产水平。

1.2.3城镇化建设占用大田大坝

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宅基地等“非农化”用地因素的影响,贵州为数不多的高质量坝区,特别是“万亩大坝”,如惠水连江大坝、余庆白泥大坝、榕江车江大坝、黎平中潮大坝为代表的连片优质稻田面积持续减少,部分粮食种植从肥沃的坝区赶上贫瘠的山地,导致种粮耕地质量整体下降,纵使“良法良种”配套到位,虽种植面积稳定甚至少许增加,但单产水平依然下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喀斯特地貌生产条件差、弱光寡照等不利因素叠加,也是制约贵州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

1.3 粮食需求增加

1.3.1人口增加

贵州省年末常住人口从2016年的3 555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3 852万人,按2019年贵州省人均口粮消费量为176.7 kg测算,2021年较2016年贵州省口粮消费量增加 524.8万t。

1.3.2畜牧业发展

根据有关部门数据,分析贵州省饲料加工企业生产情况,2016—2021年,饲料加工量从123.4万t增加到359.2万t,玉米消费量从2016年的55.3万t增加到2020年的135.1万t,2021年因玉米价格高、养殖业调低玉米比重,增加小麦占比,玉米用量减少到95.6万t,但小麦饲料用粮增加73.5万t,2021年比2020年新增饲料用粮34万t,比2016年增加113.8万t。贵州工业用粮主要是制酒和副食品,近几年保持平稳态势。

贵州粮食自给率从2016年的历史最高83.89%下降到2019年的67.83%,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粮食总产降低,人口增加,畜牧业发展。

2 贵州粮食产能潜力分析

2.1 耕地种粮潜力

高标准农田目前“非粮化”面积37.9万hm2如果用于种植粮食,贵州粮食播种面积可达315万hm2以上,“十四五”期末贵州省平均单产可提升到4 254 kg/hm2(按2025年较2020年增12%),贵州省粮食总产可达到1 340万t。

2.2 作物种植结构潜力

稳步扩大水稻、玉米面积,调减薯类、杂粮杂豆面积,十四五”期末,水稻种植面积可发展到73.3万hm2,单产按6 750 kg/hm2计,总产495万t;玉米93.3万hm2,单产按5 250 kg/hm2计,总产490万t;小麦16.7万hm2,单产按2 400 kg/hm2计,总产40万t;薯类66.7万hm2,单产按3 450 kg/hm2计,总产230万t;大豆23.3万hm2,单产按1 350 kg/hm2计,总产31.5万t;其他杂粮按总产53.5万t计,贵州省粮食总产可达到1 340万t。

2.3 供需平衡目标

以2019年贵州省粮食需求总量1 550万t、5年(2015—2019年)需求增长3.61%计,2025年贵州省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1 660万t,贵州省粮食总产1 340万t,粮食自给率将达到80%,可创历史最高。

3 提高贵州粮食总产量的对策

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是千百年来不容懈怠的历史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方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3.1 强化政策措施落实

党中央关于粮食生产的重大部署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坚决落实党政同责粮食安全责任制度,省市县乡四级党政主要领导领办示范田的做法效果显著,应长期坚持,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粮食生产、亲抓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粮食调入量考核机制,促进各地提高粮食自给率。

3.1.1加强财政扶持

从贵州粮食生产发展历程来看,粮食生产技术推广项目投入,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投入等财政资金的扶持对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稳定粮食产量至关重要。特别是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种粮效益不断走低的新时期,全国粮食生产靠补贴,粮食主产区靠补贴,贵州这样的山地省份更应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提高覆盖面积。建议将粮食资金纳入非整合范畴,禁止整合使用。

3.1.2推动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耕地种粮有关政策。尽快恢复被调整他用的良田好土,还地于粮食作物。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工程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改善边远耕地交通、运输、灌溉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宜机化设施建设。制定严格的耕地撂荒、高标准农田“非粮化”惩治办法。

3.1.3加强科研推广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强化各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传帮带”人才成长机制,大力实施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行动,完善人才激励措施,调动工作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技术队伍。

3.2 深入贯彻“藏粮于技”战略

3.2.1协调发展粮食作物

水稻种植面积到扩大73.3万hm2,玉米种植面积恢复到100万hm2以上,薯类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hm2,特色杂粮保持适度规模。重点在高产作物比例低的遵义、铜仁等地,稳步扩大水稻、玉米高产作物面积,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加大两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优化薯类、杂粮杂豆种植结构,对产量低、效益差的进行优化调减,力争将高产作物比例提高到贵州省50%以上比例水平。王永平等[3]研究贵州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旱灾率和结构变动协调性系数,均为负,表明高产粮食作物对低产粮食作物的替代必须慎重。

3.2.2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在贵州范围持续开展单产提升行动。贵州主要粮食作物在不同地区单产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在受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下,切实加强大田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可大幅度提高低产地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对单产水平明显偏低的市州如铜仁市,应拿出具体措施,将粮食单产提高到贵州省平均水平。张莉等[2]研究表明,推广农业机械化、土壤地力测土配方、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是提高粮食生产产能的有效途径。

3.2.3持续开展高产技术攻关

联合农科教及农技推广系统的力量对作物优势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科学肥水运筹、高效病虫害防控、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示范,利用农技推广系统的力量进行示范,并进行本地化技术集成,进而提炼出可推广、可复制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为粮食高产高效技术示范与推广作好技术储备。同时,进一步开展好高产竞赛、“揭榜挂帅”等活动,引领贵州各地在大田作物上抓高产典型创建,进而促进大田作物产量整体水平、单产水平的提升。

3.2.4应对农业劳动力流失压力

“小规模(一般在2 hm2以下)耕地流转”已成为贵州农村新的生产活动方式,应当从经济转型的角度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补助、奖励、培训等政策措施,扶持家庭农场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以适应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总产单产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