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耕地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调查分析

2023-06-19刘晓燕张思宇

耕作与栽培 2023年2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农田贵州省

刘晓燕, 张思宇

(1.贵州省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贵阳 550003; 2.贵州一合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贵阳 550014)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为宝贵的资源,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根本,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

1 世界耕地资源概况

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公布的信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前三的国家依次为印度(约1.565亿hm2),美国(1.52亿hm2),俄罗斯(约1.23亿hm2)。中国排名第四(约1.19亿hm2),从第五名巴西以后,各国耕地面积均不足1亿hm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我国实际播种面积约为1.16 hm2,和世界银行的数据几乎一致。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美国人均耕地0.7 hm2,是世界人均耕地0.23 hm2的2.9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1 hm2,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排在126位以后,加拿大人均耕地是中国的18倍。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末我国耕地面积是1.35亿hm2,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公布,贵州省耕地面积为347.26 hm2,人均耕地720 hm2,比全国人均耕地少22.85%(见表1)。

表1 世界前五耕地资源分布及人均耕地状况

2 全国耕地资源现状

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公布全国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现状,全国1.35亿hm2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耕地质量指标包括基础性指标13个,即地形部位、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耕层质地、土壤容重、质地结构、土壤养分状况、生物多样性、清洁程度、障碍因素、灌溉能力、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率。区域性补充指标6个,包括耕层厚度、田面坡度、盐渍化程度、地下水埋深、酸碱度、海拔高度。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0.42亿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63亿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30亿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

3 贵州省耕地质量状况

贵州省耕地划分在西南区的渝鄂湘黔边境山地林农牧区、黔桂高原山地林农牧区2个二级农业区。西南区总耕地面积0.21亿hm2,平均等级为4.98等。按2018年国家审核数据,对全省耕地451.23万hm2进行评价,贵州省耕地质量与全国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比较。贵州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44等,比全国平均等级低0.68个等级,比西南区低0.46个等级。全省一等耕地只占0.46%,全国平均一等耕地占6.82%。二等耕地只占3.93%,全国平均二等耕地占9.94%。三等耕地只占8.91%,全国平均三等耕地占14.48%;四等耕地为16.66%,与全国平均17.3%接近,五等以上至八等耕地占比较全国平均水平多,九至十等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略少。从面积数值上看,一至三级的耕地面积为60.04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3.3%;四至六级的耕地面积为267.0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9.2%;七至十级的耕地面积为124.12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7.5%。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贵州省耕地质量主要呈现中等偏下状态,大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如表2)。

表2 贵州耕地质量等级与全国比较

贵州省一至三级耕地面积比全国少42.41%、比西南区少40.01%,据农业农村部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障碍因素不明显,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四至六级耕地面积比全国多20.90%、比西南区多3.99%,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七至十级耕地面积比全国多20.21%%、比西南区多21.2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见表3)。

表3 贵州省耕地质量等级与全国、西南区比较

4 贵州省耕地空间分布

如表4所示,全省耕地在各市州的分布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毕节市、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贵阳市。耕地类型分为水田、水浇地和旱地,其中水田面积为122.5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27.16%,水浇地面积1.0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 0.24%,旱地面积327.5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72.59%.在各市州的耕地类型中,水田比例以黔东南州最多,在全州耕地中59.34%是水田,其他市州依次为黔南州为42.64%,铜仁市为38.76%,遵义市为29.89%,安顺市为29.67%,贵阳市为27.57%,黔西南州为21.71%,六盘水市为8.85%,毕节市为5%,可以看出耕地质量在市州是以这个排序呈递减趋势。旱地面积最大的毕节市为93.80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4.97%,其他市州依次为六盘水市27.75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1.12%;黔西南州旱地34.87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78.27%; 贵阳市18.43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2.13%;遵义市56.68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08%;安顺市19.83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76%;铜仁市29.42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1.00%;黔南州27.43万hm2,占占全州耕地面积的57.12%;黔东南州17.33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40.62%。全省水浇地很少,总量1.08万hm2,其中安顺市0.75万hm2,其他市州量很小,在图中几乎显示不出。

表4 贵州省各市州耕地分类面积现状

5 贵州省耕地时间动态变化

2008—2010年贵州省耕地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当年实际补充耕数量大于实际减少量,耕地数量变化为净增加,2009年比上年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1.09万hm2,耕地占补平衡得到有效落实。从2011年开始至2019年,全省耕地呈减少趋势,除2012年没有查询到数据外,2011—2014年每年耕地减少0.67万hm2亩左右,减少幅度趋于增加。2015年耕地面积数量减少趋缓,2017年减少程度趋于严重,减少了0.34%,1.53万hm2,2018—2019年全省耕地基本占补平衡,减少值为历年最小,减少0.067万hm2(见表5)。

表5 2008—2019年贵州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

6 耕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6.1 建设占用

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增加了耕地保护压力,建设征用土地不乏农村优质耕地。新的企业、厂房、公司及住房等建造需要新的土地,并且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后,往往是单向的,再恢复成耕地难度大、成本高。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项目建设半途而废,而大面积占用的硬道路化难以恢复到从前。

6.2 生态退耕

生态退耕减少的主要是不适宜耕种的坡耕旱地,质量等级差的劣等地,这部分耕地设施建设程度低,耕作成本高,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生态退耕是必须的措施。

6.3 农业结构调整

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中,调节粮经作物生产比例,有的耕地改植多年生作物,进行如果树、茶叶等非粮化生产,以及用作经济苗圃、中药村、景观林木等非食物化生产,将耕地调整为园地或其他用地。笔者在一些市县乡镇调查中,发现有此情况,有的立地环境优良,曾是良土良田,但当时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不显,而改种成柑橘和其他常绿或落叶果树、景观苗木等多年生经济作物。农业结构调整用地是双向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需要,部分园地可以调整恢复提升为耕地。

6.4 耕地闲置撂荒

城镇化发展,农村总人口减少,人口结构变化,人们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劳动力减少。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弱人群。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由于缺少劳力耕种,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问题,如农业投入品高,产出品低,比较效益低,种地挣不到钱。因此选择放弃了部分耕地,特别是旱地,从而出现耕地闲置撂荒。

6.5 灾毁耕地

贵州省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生态脆弱,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并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如暴雨引发泥石流、塌方和滑坡等,且贵州省耕地平地少,以坡地梯田为主,如发生上述自然灾害,对当地的耕地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6.6 耕作制度

片面追求作物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城镇化人口聚集、工业化发展等生产生活垃圾对耕地环境造成各种污染,以及过度的复种利用方式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导致耕地质量下降,耕地生态环境变差,而耕地生态环境的污染劣变又将造成耕地数量的直接减少。

7 保护和利用耕地的建议

7.1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人口多耕地少且分布零碎是贵州省农业的基本状况,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任重道远,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必须齐头并进,严守耕地红线,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控建设占用。

7.2 提质增效,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有限的耕地保有量上,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模、空间布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进行规模化、宜机化的土地整治。今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重点应放在现有规模上提质和低产田改造,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方面。

7.3 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并重

贵州省耕地的保护与利用下一步或将主要着力于地力提升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将农田的地力提升、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提高到农田建设技术标准的范畴,对生态脆弱田块强制进行修复,对受洪水冲击等外力原因造成的灾毁农田及时进行机耕道、渠道等恢复重建。对闲置撂荒耕地,要分析了解其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或帮助无劳动力的农户土地流转集中合并,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依靠群众,调动农民支持、参与耕地的保护和利用。

7.4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农业清洁生产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仅是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举措。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降低农膜使用的白色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防护,合理友好持续地利用土地,缓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

影响农村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分析原因以便科学决策,更好地讨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保持耕地合理的数量,提升质量,促使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农田贵州省
2022年中国耕地面积逾19亿亩 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
贵州省种公牛站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农田制作所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