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灵芝高效轻简栽培技术

2023-06-19吕晓东包金亮何忠华叶勇金

食药用菌 2023年3期
关键词:装袋菌棒灵芝

吕晓东 包金亮 何忠华 叶勇金

(1. 磐安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磐安 322300;2. 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 磐安 322305;3. 双峰乡农业农村办公室,浙江 磐安 322305;4. 衢州市柯城区珍客来家庭农场,浙江 衢州 324000)

灵芝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上品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功效确切[1]。浙江省灵芝商品性生产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以段木熟料栽培为主,2016 年浙江省灵芝产业总产值约15 亿元,约占全国总量30%[1]。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耕地的稀缺限制了大棚栽培食用菌的发展,而丰富的林下资源却给野生菌菇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受基本农田划分和粮食功能区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灵芝栽培从“大田”向“林下”发展可有效避免其与粮食作物争地的“菌粮”矛盾。但林下灵芝栽培尚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 林下灵芝段木栽培存在问题

1.1 费工费时

目前,仿野生灵芝栽培本地基本以段木覆土栽培为主,相比代料栽培,段木栽培只能人工装袋,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单个菌段重量一般达到8~10 kg,搬运上山较费力;需要挖深度和直径20 cm 以上的坑穴,将菌段放入后再覆土,费工费力。

1.2 孢子粉收集难度大

仿野生栽培灵芝在接近野生环境条件下生长,受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没有防护罩或塑料棚膜保护,孢子粉很难收集,一般只能采收子实体。

1.3 灵芝品质参差不齐

传统仿野生栽培灵芝生长时间长达3 个月,期间始终受风雨和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在孢子粉弹射后,灵芝子实体抗逆能力下降,极易发生霉菌感染和虫蛀现象,轻则形态不一、品相参差不齐,影响产品销售价格;重则失去商品价值。

1.4 栽培效益不佳

传统仿野生栽培灵芝,一般每个菌段成本为18~20 元。子实体产量以0.5 kg/段计算,售价40元/kg,产值20 元/段,与成本基本持平,较难盈利。

因此,仿野生灵芝栽培一般以游客观赏、采摘体验或者试验研究为主,规模化栽培的较少。

2 高效轻简栽培技术特点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开展试验实践,总结了一套集林下适用菌株、适栽模式、适宜基质配方及仿野生管护为一体的林下灵芝高效栽培技术,其主要特点如下。

2.1 模式轻简

改变灵芝段木菌段过于笨重,搬运和覆土栽培费工费力的弊端,采取代料菌棒式栽培模式。每个菌棒重约2 kg,搬运轻便。同时采用地表摆放模式,只需要将灵芝菌棒直接摆放于地面即可,快速高效,省工省力。

2.2 生产高效

由于为代料栽培,可采用全自动装袋扎口一体机装袋,速度可以从段木栽培人工装袋的100 袋/h提高到1 000 袋/h;采用高效节能微压灭菌柜,灭菌时间从常压灭菌24 h 缩减到10 h;采用专用自动打孔器打孔接种,接种速度可以从500 袋/h 提高到1 000 袋/h;采用恒温培养,培养时间可从传统的100 天缩减到35~38 天;清理杂草和小灌木采用背负式割草机,用工可从每天2人1亩(1亩≈667 m2,下同)提高到1 人10 亩;修剪灌木、树枝采用伸缩式修剪器,用工可从每天2 人1 亩提高到1人10 亩。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能耗、用工,还规避了装袋时间长、原料酸变的弊端。恒温培养缩短菌丝培养时间,实现提早上市,可填补灵芝非产季的市场空白。

2.3 灵芝鲜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部分消费者尤其是中高端客户群体对商品外观、内在品质等有更多的消费诉求。6~7 成熟的新鲜灵芝,色泽艳丽、边缘有黄色嫩边,状似如意,观赏性较强,雅称“金边如意”灵芝,寓意较佳;苦味稍淡,口感更符合大众口味。满足了客户多种需求的同时,不用收集孢子粉,缩短了灵芝生长期,规避了老熟灵芝病虫害多、色泽灰暗、品质不佳而致效益不好的弊端。

2.4 效益提升

试验显示(表1),采用轻简化的代料地摆栽培灵芝模式,与段木覆土栽培模式相比,鲜采灵芝,每亩林地产灵芝个数相同,投入成本降低4 500 元,人工费减少2 000 元,利润提高6 500 元。

表1 不同模式仿野生栽培灵芝对比试验的成本与效益

3 高效轻简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多次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林下栽培的菌株有赤芝119、赤芝203、泰山赤芝、紫芝等(图1)。

图1 适合林下栽培的灵芝品种(从左到右依次为赤芝119、赤芝203、泰山赤芝、紫芝)

3.2 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81%、麦麸18%、石膏1%。

栽培料配方:木屑78%、麦麸20%、草木灰1%、石膏1%。

3.3 原材料准备

段木栽培要选择壳斗科树种的木材,直径8~20 cm,截成20 cm 木段,而代料栽培只需选择壳斗科树种干燥、无霉变、颗粒直径0.3~0.5 cm 的木屑,避免使用含有油脂、芳香类物质的木屑,更易于获得且利于缓解“菌林”矛盾。

3.4 装袋

原料按配方比例称重后,搅拌机中依次加入麸皮、石膏、木屑,干拌5 min 后,再加水搅拌5~10 min,确保培养料混合均匀。控制培养料含水量58%~60%,pH 自然。

拌料完成,含水量检测合格后立即装袋。装袋采用规格为15 cm×55 cm、厚0.05~0.07 mm 的聚乙烯筒袋。采用自动化装袋扎口一体机,确保料棒松紧一致、重量相同、扎口紧实,装袋后重量2 kg/袋,直径9 cm,长度40~42 cm。

由于目前尚无段木料段的自动装袋机,代料栽培机械装袋较段木栽培省工、高效。

3.5 灭菌、冷却

装袋后将料袋置于灭菌架上,移入灭菌器内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在温度为 121±1 ℃、压力0.15±0.01 MPa 条件下,保持2.5~3.5 h。或采用微压灭菌柜,100 ℃保持10 h。灭菌结束,待灭菌锅内压力回零后,打开灭菌锅门,将料袋移至冷却室冷却。

3.6 接种

料袋的料温降至25 ℃左右时,采用气雾剂对料袋表面消毒,2 h 后送入接种室,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采用打孔方式接种,用专用自动打孔器在料袋一侧打3~4 个孔,孔径1.5~2 cm,孔距10~15 cm(图2)。用接种工具将掰成块状的菌种放入孔内,菌种块以填满孔穴并高出0.5 cm 为宜。一般一袋500 g 的菌种可接25~30 袋。而段木栽培,采取开口方式接种,须将菌种较大量地均匀撒播在木段的两头,然后扎紧袋口,一般一袋500 g 的菌种仅可接2~3 袋。

图2 料棒刚接种(左)与菌丝满袋(右)

3.7 发菌培养

在暗光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65%~70%,适时适量通风,控制温度为22~25 ℃,恒温培养,35~38 天菌丝发满。发菌培养期间,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清理杂菌污染的料袋。

3.8 林地条件及林地整理

用于灵芝栽培的林地,要求道路通畅,地势平缓,水源充足,针、阔及混交林均可,林分郁闭度以0.6~0.9 为宜。空气、水、林地土壤应符合GB 5749、GB 15618 的要求。

用背负式小型割草机清除林下地表杂草和小灌木;人工清理石块。用伸缩式修剪器修剪树干2 m 以下的枝丫,以便通行和操作管理。

3.9 栽培管理

(1)出芝方式。一般林下栽培采用覆土出芝(图3),即在林下建畦,沿山体等高线挖栽培沟,沟宽10~23 cm,沟深10 cm,将培养好的菌棒(段),剥去聚乙烯筒袋,平放在沟内并覆2~3 cm 厚土层。而轻简化栽培采用地摆出芝(图4),即不需在林下挖沟建畦,直接将培养好的菌棒,与山体等高线垂直,两袋平行、紧靠平放于地面形成一排,两个菌棒的接种口朝侧面对靠,利于保湿和出芝。每排长度依山势而定,排间留50~60 cm 的操作道。每亩林地可以摆放5 000~6 000 袋。沿山体纵向开好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菌棒。地摆出芝,不需脱袋和覆土操作,较覆土出芝更为省时省力。

图3 林下覆土栽培之挖沟建畦和摆放覆土

图4 林下地摆方式及出芝

(2)环境管理。待气温稳定在15~20 ℃时,即可将培养好的灵芝菌棒移至林下栽培。林下环境相对潮湿,正常情况下依靠自然降雨和林地土壤的水分即可。如遇长期无降雨、湿度过低、土壤发白时,应喷水增湿。一般在地摆或覆土后10~20 天开始出芝。

做好病虫及鸟兽侵害的防治措施。发生虫害时,应选用在国家登记的可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要求的农药进行防治。出芝期间不得向菇体喷洒任何农药。

3.10 采收储存

常规灵芝产品当子实体芝盖平展呈黄褐色,并有少量孢子粉开始弹射时,即可采收(图5)。也可根据市场需要,在芝盖边缘还有一圈金边,孢子粉尚未弹射时采收,采用礼盒包装进行销售,如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林下金边如意灵芝”获评“国际森博会金奖”,受消费者青睐。

图5 常规灵芝(左)和礼品灵芝(右)的采摘适期标准

鲜芝采收时,用剪刀平剪即可,注意要留下长度为2~3 cm 的芝柄,以利于第二潮灵芝从芝柄的剪口处长出。采收后及时进行采后处理,去除杂质,拣出伤、残、病芝,按等级分拣归类,盛放于塑料浅筐内。鲜品在温度2~4 ℃条件下,可以储存15~20 天。

3.11 干制

灵芝子实体采收后,先经阳光曝晒,再烘干。烘干温度宜掌握30 ℃后缓慢升温,最高温度不能超过55 ℃,升温期间结合通风排湿。干品含水量宜13%~15%,呈黄褐色,芝盖平整无皱褶,气味浓郁。

4 技术优势

林下灵芝仿野生代料地摆栽培的主要优势是成本低、品质优、效益高。

4.1 菌林共育增效益

浙江省林地面积大,利用林木枝条和间伐材栽培灵芝,可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一亩林地为例,可栽培代料灵芝5 000 袋,产值3 万元,利润1.4 万元。林下空间为灵芝提供生长环境,灵芝菌渣还林抚育林木,相互促进,互利双赢[2]。且不与粮争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4.2 仿生栽培提品质

灵芝自然生长于深林中,经人工驯化形成产业化栽培。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返璞归真,既保留了品种的优良优点,又汲取天地之精华、山林之灵气,内在品质更接近野生[3],据检测,其灵芝多糖含量和浸出物含量分别是大棚栽培的1.69 倍和3.59 倍。叶美凤等[4]也认为灵芝的有效成分积累受栽培环境的影响,林下比大棚更接近野生环境。

4.3 林下菌菇添新景

仿野生栽培的灵芝,遍布林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灵芝仙草之美、生态环境之美来发展休闲产业[5],可吸引消费者观赏、采摘、品尝,成为独具特色的农旅目的地。

4.4 资源利用护生态

林下的杂草、灌木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通过在林下种植灵芝,及时清理林下灌木和林木枝丫,可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灵芝菌渣还林作肥,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6]。

5 发展展望

在“粮食优先”的大背景下,林下仿野生栽培代料灵芝不与粮争地,利用木屑、竹木屑[7]栽培可解决传统段木栽培与林木互争资源的“菌林”矛盾,达到“林菌”产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双赢效果。利用灵芝独特的外形及“白娘子盗灵芝仙草”的凄美传说,发展休闲农旅产业,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非常适合在“山多田少、林地资源丰富”的省份及地区推广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装袋菌棒灵芝
春天来了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灵芝霜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