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超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2023-06-19皮悦青
皮悦青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特检科 山东 济宁 273500)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以眼压升高、虹膜新生血管、结膜充血水肿、玻璃体混浊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Rb早期病情较为隐匿,加之患儿年龄较小,无法主诉眼部不适及视力障碍,且Rb 存在较高的转移率,极易发生颅内及远端转移,若不尽早诊断及治疗,将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对于Rb 的诊断多采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中以超声检查应用最为广泛,且具有检查无创性、实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在临床检查中易于操作,可实时获取检查结果,检查费用较低,重复性较高,可于短期内对病变行反复多次检查[3-4]。另在超声检查下还可直接观察病变形态、大小、边界、回声等,在Rb 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5]。鉴于此,本研究分析B 超检查在Rb 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影像学特点,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方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就诊的经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占位性病变有明显钙化现象诊断为Rb 患儿80 例(80 只眼)。其中38 例男性(38只眼),42 例女性(42 只眼);年龄1 ~5 岁,均龄(2.28±0.36)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为单眼发病;②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斜视、白瞳征、视力下降分临床表现;③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已存在眼部手术史;②已发生远端转移;③其他先天性疾病;④无法配合完成本次超声检查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B 超检查,使用法国产的BVI 眼科专用A/B 超声及光太Aviso 眼科超声诊断仪对患儿进行检查,选择频率为10 MHz 的线阵探头,检查时使患儿保持仰卧位,轻闭双眼,于眼睑处涂抹适量耦合剂,随后将探头轻放于眼睑表面,对其行多角度及多方位的探查,观察患儿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等是否发生异常,若发现已存在病变,则需对病变处行纵切、横切等多切面探查,详细记录病变位置、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等影像学信息。若检查过程中,患儿配合度较差,则经家长同意后可使用适量的镇静剂。
1.3 观察指标
以眼底检查结果为金标准。①分析B 超检查结果;②分析不同形态的Rb 基底部宽度与基底高度;③分析Rb 的B 超检查的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 超检查结果
经眼底检查均明确80例(80只眼)均为Rb,形态如下:半球形22 只,球形26 只,不规则形32 只;浸润型肿瘤6 例,内生型肿瘤58 例,无法分类患者16 例。
2.2 不同形态的Rb 基底宽度与基底高度比较
不规则形Rb 基底宽度大于球形及半球形,且球形的基底宽度亦大于半球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形基底高度大于不规则球形与半球形,且不规则形Rb基底高度大于半球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形态的Rb 基底宽度与基底高度比较(±s,mm)
表1 不同形态的Rb 基底宽度与基底高度比较(±s,mm)
注:t1、P1 为半球形与球形比较;t2、P2 为半球形与不规则形比较;t3、P3 为球形与不规则形比较。
Rb 形态基底宽度基底高度半球形(n=22)7.71±2.154.26±0.86球形(n=26)12.68±1.9210.63±1.42不规则形(n=32)16.13±3.289.87±1.08 t18.45918.366 P1<0.001 <0.001 t210.56520.317 P2<0.001 <0.001 t34.7392.315 P3<0.0010.024
2.3 影像学表现
①B 超检查可见:体积较小的Rb 肿瘤在行广域眼底成像术检查可见病变处于后极部,且呈隆起状,呈黄白色圆形占位,位于玻璃体腔内,B 超检查还显示局部球壁呈现明显增厚,向玻璃体腔内轻度隆起,呈现中强度回声,病灶处于视盘颞侧黄斑区后极部,内部回声为中强回声,回声较为均匀,钙化较少,见图1(a)。②体积较大的Rb 独立内生型肿瘤瘤体呈现出中强回声,病灶内部可见散在的不均匀钙化点,B 超检查可见钙化灶后区域呈现明显声衰减的现象,见图1(b)。③肿瘤体积增大时,玻璃体腔内可见局限性或弥散性瘤体播散,后极部存在体积较大的母细胞瘤瘤体,其周围伴有体积较小的种植样瘤体,合并玻璃体腔内的脂状小团块样瘤体播散,进一步检查可见团块状黄白色玻璃体混浊,并伴有边界不清的瘤体组织,部分病灶边界欠清晰,其间可见斑点状强回声钙化灶,见图1(c)、图1(d)。
图1 B 超检查视网膜母细胞瘤(Rb)影像图
3 讨论
Rb 是危害性最大的原发于眼球内部的恶性胚胎性肿瘤,若肿瘤突破眼球,则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致死率极高。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较差,无法准确描述自身视力及感观症状变化情况,极易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6]。因此,尽早明确诊断对改善患儿病情等具有重要作用。Rb 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受到免疫反应及血液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由此产生钙化复合体或钙质沉着等[7]。
目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Rb 的重要方法,其中CT与MRI 扫描在Rb 诊断中具有专属的优越性,但二者扫描均为标准的横断面扫描,扫描后再经计算机进行重建,以获得标准的矢状横断面及断面图像[8-9]。MRI 可清晰分辨病灶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氢离子差异的疾病诊断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钙化斑块等方面检查灵敏度及准确度不佳[10]。而CT 检查在显示钙化及斑块中灵敏度较高,且CT 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性,加之反复多次检查极易刺激患儿眼部,大大增加肿瘤体积增大的概率[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病理检查均明确80 例(80 只眼)均为Rb,形态如下:半球形22 只,球形26 只,不规则形32 只;浸润型肿瘤6 例,内生型肿瘤58 例,无法分类患者16 例。不规则形Rb 基底宽度大于球形及半球形,且球形的基底宽度亦大于半球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形基底高度大于不规则球形与半球形,且不规则形Rb 基底高度大于半球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B 超在Rb 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明确病变形态,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可靠参考。分析其原因可知B 超检查可从任意方向、任意角度获得横切、纵切、任意角度的斜切、冠状切等切面图像,可随操作者的意愿获得实时不同角度的病变解剖和特征的断面声像图,且B 超检查为无创性,重复性较强,还可同时观察Rb是否突破眼球外的转移及继发性改变[13-15]。另因患儿屈光间质不清,在临床鉴别诊断时难度较大,尤其是对病史及体征不典型的Rb 患者,行B 超检查时极易误诊及漏诊[16]。梅军等[17]研究人员分析B 型超声在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诊断及治疗跟踪应用,结果显示,行B 型超声检查可见小的Rb 肿瘤表面呈现玻璃体腔内轻度隆起的中强回声病灶,较大的肿瘤病灶内部或其表面存在钙化点或钙化斑,肿瘤体积增大时,瘤体呈现出无规则形状,甚至将整个玻璃体腔全部充满,经综合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且钙化,回声增强,充分说明常规B 型超声因其具有操作便利性、无需麻醉、普及性等特点,在临床Rb 诊断中及治疗、随访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检查结果可为临床肿瘤的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等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B 超在Rb 诊疗应用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依据B 超检查能够明确病灶形态及位置,同时还可明确病灶基底情况,为临床评估肿瘤状况及制定诊疗方案等提供有效参考,并为最大限度保留患儿眼球、视力及挽救生命等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