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装饰画融传统文化于美术教学的研究
2023-06-19谢慧
谢慧
【摘 要】放眼美术教育特色课程——书法、版画、蓝印花布、剪纸等,其不仅独树一帜,也带动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丁绍光的重彩装饰画富有生动流畅的墨线勾勒、绚丽和谐的色彩,它是在现代审美需求和文化条件的催生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基于传统绘画的基础形式上,色彩运用和物象造型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它重色彩、重表现,装饰性强,与小学生绘画时色彩表现力强、造型夸张概括、注重主观感受的绘画特点相契合。
【关键词】小学美术 重彩装饰画 传统文化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美术内容相结合,渗透传统文化于美术教育中,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放眼美术教育特色课程——书法、版画、蓝印花布、剪纸等,其不仅独树一帜,也带动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难看出,它们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丁绍光的重彩装饰画富有生动流畅的墨线勾勒、绚丽和谐的色彩,它重色彩、重表现,装饰性强,与小学生绘画时色彩表现力强、造型夸张概括、注重主观感受的绘画特点相契合。因此,如何借助重彩装饰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于美术教学中成为笔者研究的方向。
一、就地取材,充实美术课程内容
教师可通过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展开学习。这样既丰富了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又通过对本土美术的学习、欣赏和实际体验,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灿烂的艺术文化,激发少年儿童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以美术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完全抛弃美术教材资源,既要“走进”教材,也要“走出”教材,拓展教材,理性且有个性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南京这片土地上,有着一座座高大、精美的雕刻,它们雄浑瑰丽、流畅生动,是中国乃至世界雕刻艺术的瑰宝。它们就是驰名中外的南朝陵墓石刻、明孝陵神道石刻。笔者将校本教材中《金陵石韵》系列——《金陵守护石——神道守护者》作为小学美术教材中《有生命的石头》的延伸课。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彰显特色、注重过程、追求实效,实现雕刻艺术的沧桑古朴与现代绘画方式的有效结合呢?
結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多次的教学探索,认为利用学生熟悉的勾线笔代替毛笔进行线描造型,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高丽纸、水粉颜料、勾线笔、水粉笔刷、调色盘、墨汁、板刷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堂上欣赏图片中的石刻形象,了解化腐朽为神奇的圆雕技法,掌握用形状“简化概括”石雕的外形,并尝试用黑色勾线笔在高丽纸上以流畅圆润的线条勾画出石刻的轮廓线。其次,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石刻的色彩,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请“小画家”找一找对应环境下的石灰色的环节,并分别出示三支蘸了色彩的笔刷,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可以在深灰中分别加入淡绿、中黄、钴蓝三种水粉颜料表现石刻在不同环境映衬下带来的色彩感觉,为石刻的暗部皴擦着色打下基础。为了引出重彩装饰画中的“局部揉皱技法”,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并触摸,引导其主动探索发现纸面经过揉皱处理的凹凸质感,从而明白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表现石刻的裂纹并赋予其历经岁月沉淀的痕迹。
教师示范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其中“局部揉”是在裂纹处揉,要揉紧、密,由于高丽皮纸经过揉握后产生了褶皱,因此用颜料蹭的时候不可平涂“死”,反方向加白提亮有了亮部和暗部后使得石刻更加立体。重彩装饰画的魅力在于画面中鲜艳的色彩和特殊的肌理,这更少不了最后一个环节的“刷墨”。墨淡,画面则显得灰蒙蒙,因此要用板刷均匀地在画的背面施以重墨 ,重墨渗透纸面衬之画面背景色彩分外鲜艳。这些知识点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整堂课通过对皇陵文化、石刻的雕刻工艺、石刻造型特征等了解带领学生由远及近深入感受神道石刻沧桑古朴的韵味。拓展环节,当学生看到人们恶意破坏石刻、不文明拍照行为时,有了“文保记心,付诸于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美术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美术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开拓创新,丰富美术表现形式
美术教育的核心除了传承传统美术,更要注重创新,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传承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美术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作,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探索美术世界,创作出新的作品。
民间工艺美术可谓祖传的“百年基业”,它根植于民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每逢元宵佳节,南京便成了花灯的海洋,重彩装饰画形式表现的灯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童心妙笔。为了培养学生感知色彩的敏锐程度、丰富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其创作表现力,教师可以教学生用水粉颜料上色。鉴于“油水分离”的特点,用重彩油画棒替代水粉涂色,低、中年级学生更易上手。重彩油画棒溶色叠加效果好,能表现类似油画的厚重感。例如,荷花灯的花瓣可用“分层设色法”,将倒笔平推出的色彩透露出来,体现丰富的色彩变化。
结合彩墨颜料色泽光亮细腻的特点,在纸背湿画着色可用“流淌法”使颜色交融。丰富、浓厚的色彩符合儿童对色彩的倾向性,能激发或保持儿童对色彩的兴趣和热情,使其体会到色彩本身及色彩组合的美感,也能培养儿童对色彩及色彩搭配敏锐的感知能力。原先用板刷均匀地在画的背面施以重墨,现在改为喷墨,重墨渗透纸面衬之画面背景色彩鲜艳。此时,也可以尝试用彩墨在画作的背面喷绘彩色,营造出绚丽多彩的“秦淮灯彩”画面。
在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重彩装饰画的方式使传统文化的光彩得以绽放,将重彩装饰画作为特色课程引进课堂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能力。
三、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感性体验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些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开展了“非遗课程进校园”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将非遗文化与学校的教学特色及学生特长相结合,学生在体验传统文化课程的同时,还增加了抖空竹、滚铁环、抽陀螺等老式游戏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泥塑、做花灯、制风筝、绘制脸谱、南京剪纸等非遗项目走进课堂,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他们认真聆听,用心实践操作,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学生跟着非遗传承人完成一项项非遗项目,学习老一辈传承人的工匠精神,更深刻地了解传承的意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更成为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舞动的画笔、绚烂的喷绘、浓重的墨色交织出一幅幅融合传统文化的作品。这些活动体验点燃了小画家们的艺术火花,在十周年校庆时,曲院幽径的小花园中展示了一幅幅童真童趣的重彩装饰画作品。
四、多元载体,共享学生艺术硕果
借助重彩装饰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于美术教学中,一方面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全方位多领域了解、认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增强美术教育的辐射力和穿透力,学校依靠实践和新媒体技术等手段,开展了一系列以美辅德、以美益智的美术教育活动,学生用自己的画笔创作了更多作品:自然的肌理效果、绚丽和谐的色彩赋予画面别样的生命力。校园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重彩装饰画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了弘扬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学校迎来了“汉字文化节”绘画展。美术兴趣班的学生利用快乐周三和课余时间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自由组合,以创意为“佐料”,绘制出独具特色的象形字绘画。用重彩装饰画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锐程度,通过创作这些作品,学生不仅了解了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还欣赏了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这次画展,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以画释字、以字释画的艺术美,体会到字形的结构美。黑色勾线笔勾勒象形字轮廓,水粉颜料以渐变色平涂,背景揉皱蹭上鲜艳的底色,最后施以重墨,一幅幅色彩斑斓、生动趣味的象形文字画便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在这段浓墨重彩的艺术之旅中,学生的艺术火花被点燃,它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在美术教学中,笔者深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