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生长的力量:儿童生长性阅读的班本化实践策略
2023-06-19林苑青
林苑青
【摘 要】鉴于传统语文课堂儿童生长缺席的问题,通过近10年的语文课堂实践探索,学校的“生长性阅读”已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又根据班级学生学情,整合形成内容序列、革新建构学习方式、实践拓展课外阅读。班本化的实践策略让班级的每个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经验的完整性与完美性,在阅读中达到有智力、有尊严的生长状态,形成一股蓬勃生长的力量。
【关键词】生长性阅读 经验 班本化
一、课程概述:儿童生长性阅读的提出背景与概念厘定
传统语文课堂中,由于应试的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偏爱并习惯以知识点串联起教学过程,致使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从而造成语文课堂中儿童生长缺席的问题:(1)儿童的阅读呈现被动生长的状态,阅读经验也是零散的、封闭的;(2)语文课堂未立足于儿童生长原点,课堂中学生缺少真切的体验和深度参与,儿童经验不完整;(3)课堂对话流于形式,课堂活动浮于表面,课堂阅读未触动儿童的实质性思维和精神领域,儿童经验不完美。
鉴于此,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提出了“生长性阅读”的概念。“生长性阅读”,是在“教育即生长”的理念指导下,以儿童经验的建构为语文学习的主线,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由单篇课文阅读拓展到内容关联的群文阅读,由语文学科阅读拓展到综合性阅读,由课堂阅读拓展到生活阅读,由指导性的阅读走向自主的个性化阅读。
实施“生长性阅读”,需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创新学习方式,推进课堂变革,让语文课堂重视学生体验实践,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主动建构经验,通过明晰挑战、经营支架、自我建构、对话引领、感受成功等课堂要素,让学生在阅读的土壤中互相唤醒,共生共长,回归儿童本位。
二、实施路径:儿童生长性阅读的推进思路与班本策略
基于“生长性阅读”的实践路径,结合自身班级的基本学情,在班级推行“生长性阅读”时,我们进行了策略的优化。
(一) 内容序列:确定整体策略,分类明晰方向
统编版语文教材十分重视系统性和整体性。依托统编版教材,我们梳理语文要素,明确单元能力训练的同類项,把握同类能力训练的侧重点,确保学生阅读经验生长进阶的达成度。经过前期的探索实践及对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深入解读,教研组明确了“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关注联系、关注发展,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儿童经验获得的最优化及儿童生长的最大化。
在此基础上,在班级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时,我们根据学生学情,将内容序列明确为阅读能力序列、阅读策略序列、情感态度价值观序列三类。
1. 阅读能力序列
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梯度的内容序列,掌握相应的语文要素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经验,提升鉴赏能力。在阅读与鉴赏中获得新的完整经验后,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对外输出自我意识,产生创造性的理解,成了儿童自我认知世界的一种语言图式,让学生在亲历中不断生长。
以“复述能力”的内容序列为例,统编版语文教材对每个年段的复述提出了不同的梯度与要求,从课文编排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两方面来看,都体现出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从具体到创造、先“入格”再“出格”的过程。为了让复述这种言语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生,教师可在不同年段以复述为语文要素的单元选择一篇课文构成内容序列,再针对自身班级情况,选择以公开教学、主题研讨的方式,探索不同年段相似的语文要素在学习方式、学习策略、达成程度等方面的梯度、序列等,使其在实践层面逐渐趋向科学合理,产生立足于教材的实用意义,产生语文经验生长的策略意义,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逐步形成完整的经验,形成相应的能力。
2. 阅读策略序列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三年级至六年级的上册都安排了相应的阅读策略单元,在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群文阅读等结构化的内容序列,整合单元内容,通过不断强化策略训练,将学生的经验进行前后联结,实现经验的完整性与完美性。
三年级通常而言是学习阅读策略的发端期,学生对于阅读策略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平时不自觉使用的阅读策略进行明确化、清晰化,通过指导将阅读策略循序渐进地落实,由扶到放,帮助学生不断生成新经验。
以“有目的地阅读”策略为例,尽管该策略出现在六年级上册的课本中,但在其他年段阅读中此项策略也是逐步渗透的。如在三年级《昆虫备忘录》的教学中,教师便可采取表格式备忘录帮助学生锁定关键信息。同时,从课内拓展至课外,从《昆虫记》中提取相应文段,采取群文阅读策略,让学生自主把握内容重点,制作自己的昆虫备忘录,提高阅读效率,在实践中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体验,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序列
统编版语文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融入了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涵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材中不同年段都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单元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用综合活动的形式,利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有效工具,展示学生阅读所得。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提炼阅读方法,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体验,瞻前顾后,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二)学习方式:革新环节要素,构建课堂模型
在明确内容序列后,根据班级情况,语文课堂形成了以“真实性情境”“任务性驱动”“有效性检索”“多元性整合”“创造性表达”五大基本要素构建的模型,让“生长性阅读”有法可循。这样的课堂阅读,能够让学生实现情境卷入、经验迁移,并进行教学延展,让完整完美的经验、积极理解、实践运用真正发生。
1.情境卷入
让完整、完美的经验真正发生。教师通过预设学习单、游戏互动、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创设真实性情境,并以任务性驱动将各类学习活动串联起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换成有趣的学习经历,使原有经验与新的学习经验相联结。学习活动的设计努力做到两个转化:一是将静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的活动建构;二是将抽象枯燥的学习符号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活动体验。
2.经验迁移
让积极理解真正发生。伴随着以“真实性情境”及“任务性驱动”设计的学习活动,学生势必要进行关键信息的检索及整合。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对话,不断倾听、讨论、表达,引发学生在原经验与新经验之间产生关联,引领学生的学习经验由浅入深,使其在自我归纳、同伴互助、多向交往中积极理解阅读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在“兴趣”“亲历”“创生”的实践路径中达成核心素养的生成与提升。
3.教学延展
让实践运用真正发生。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可以更好地调用已有知识,表达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中,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与有意义应用,形成新的认知过程,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写,赋予创造表达之能。将“此时此地”获得的语文学科经验和语文学科能力运用到相类似的或者紧密联系的“彼时彼地”中,以此稳固儿童的“原经验”,联结儿童的“我经验”,并激发其主动建构“新经验”,推动儿童经验构建螺旋上升,使儿童的经验获得持续发展,并最终将经验内化为素养,实现儿童的生长。
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教师以单元习作为任务目标,设置“生活万花筒展示台”任务情境,整合教材资源。将习作撰写前置,向读学写。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体会本单元写作的智慧,在“交流平台”中巩固、在“初试身手”中尝试、在“习作例文”中体验,并最终在习作修改中進行运用。如此一来,教材变成了学生提升习作水平的工具,通过完成大情境下的各项任务,不断唤醒儿童原有的“我经验”,联结新旧知识,使学生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习得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实践要义:促发自由生长,拓展阅读外延
学生的阅读不应当局限于书本的阅读,将阅读拓展至社会、生活,将使儿童更好地亲历,获得更为珍贵的阅读体验。“生长性阅读”关注阅读的育人功能,润泽儿童心灵,探索儿童生长的阅读实践路径,教师可设计不同主题的项目化阅读,推动学习环境建设升级迭代,改革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 社群生活学习
学校社群生活是学校教育通过对儿童心理、价值观、教育行为、生活接触的了解,让一群有着相同支配时间和共同求知需求的同质受教育者,产生一种感同身受、融洽共生的认知,并由此获得儿童的自发性认同,触发真正的生长性教育。
学校结合“藏书票+”省课程基地项目,开展“我的名著,我的书票”活动,以名著为引,形成社群,在交流中品读、鉴赏经典,并研书制票,从“做”中“学”,由“文”到“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分享交流中链接阅读与审美,提升自我艺术与人文素养。
2. 主题项目学习
我们以儿童为中心,围绕项目主题,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阅读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还要求学生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学校围绕“生长性阅读”开展了“美丽中国”“中国故事”等项目阅读实践活动,以儿童为主体,让其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亲历、生长。在“中国故事”项目中,根据班级学生学情,我们在阅读中国传统故事读本后,开展口袋书制作、书签制作等不同活动,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制作体验等过程,拓展阅读外延,促发儿童的生长。
“儿童生长性”阅读,基于语文,却又超越语文。在班本化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内容序列的合理安排、学习方式的不同组合、实践策略的有效践行,班级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断创生,将原经验作为起点,结合“我经验”迁移至新经验,实现经验的完整性与完美性,在阅读中达到有智力、有尊严的生长状态,形成一股蓬勃生长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燕芬.儿童生长性阅读:一种持续生长的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12).
[2]张军亮.小学语文生长课堂的教学立意与实践建构[J].语文教学通讯,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