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3-06-19黄惠荣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模式

黄惠荣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逐渐融入学生的学习领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小学生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语文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通过观察发现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作文质量不高,通过调查和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走作文生活化教学之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有些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感觉作文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作文中语言组织不恰当、“无话可说”,写作不能联系实际生活,由此造成作文素材少之又少。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创作兴趣,缺乏写作素材

语文不仅承载着传播中华悠久文明历史的任务,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反映。不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所以语文作为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但学生对于语文写作普遍出现兴趣不高、缺乏写作素材的情况。还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要求模式比较固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在固定的模式下缺乏写作的真实例子,导致写作素材受限,因此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灵活性。

还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注重写作内容,过分关注写作形式,导致学生写作形式固定化,没有个性化的张扬。学生在此背景下写作,思维模式僵化,這对于个性差异化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作文的初衷需要学生百花齐放,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僵化式的写作背景导致学生写作素材短缺,加之学生即使处在小学的中高年级阶段,但生活阅历较浅,难以根据固定的教学模式观察发现写作素材,导致学生失去写作兴趣,降低了作文的教学质量。

(二)忽略作文的修改环节,写作与实际脱轨

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写作要领写作和能力,还在于作文评价。教师的评价、修改,是学生整篇文章优劣的点睛之笔。而传统的作文修改环节就是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学生往往只关注作文的最终得分,而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对评语中指出的改进之处学生很少关注。即使有的学生关注了教师评语,但由于缺少具体指导,在后期的写作中改进甚微。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一味跟从教师的思维模式,导致有些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接受程度不深,学生针对教师评语进行修改不明显,从而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受限。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生活实践有限,部分学生不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有些教师对于学生作文体裁要求固定化,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很难联系到生活实际情况,从而忽视了写作的灵活性,频繁出现模仿作文的现象,从而导致写作语言空洞无味。也有的学生可能靠想象写与现实不符合的内容,从而作文完全失去现实性。因此作文教学的修改评价环节,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基础,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重视。

(三)写作内容思想性过高,教师对作文指导不重视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塑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列举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无私奉献的体裁很多,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于此类案例,有些学生很难找到现实的例子,所以在小学课堂中就频繁出现了让座、做家务等生活中的案例。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所讲授的案例形成了模式化,即使没有做过此类事情,学生也会发挥想象编造案例,这样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受到限制,学生写作与现实的想法不贴切,从而逐步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作文写作环节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师在作文教学环节中由于教学任务量较大,且觉得教学过程较乏味,从而有些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在简短的讲解之后就会让学生写作,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知识吸取关键期,学生对作文题目理解不透彻,再加上在实际写作中缺乏写作兴趣,写作素材有限,学生对写作越来越畏惧,导致写作水平也越来越差。

(四)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化、固定化、没有新意。教师通常要求学生背诵作文范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学生背诵过多的范文导致作文内容不真实,感情不够丰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方面,教师对于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宣读表扬,对于作文内容较差的学生进行简单批评,这些学生经过教师的批评,对作文写作会逐步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越来越差。

固定化且模板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创作能力和思维训练,学生写作内容与真实生活脱轨,不能通过生活实践拓展思维,导致学生语文写作水平大大下降,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改善。

三、作文教学生活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鼓励学生生活实践、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写作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的实践积累是学生写作的最佳素材。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了解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求正确方向的引导。学生写作是生活的构成,无论是小学生写作还是更高层次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生活作为支撑点,所以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善于观察积累,收集写作素材。大量的素材积累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学生有事可写,有素材可用,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悟性,他们就能触类旁通,联想顿悟出创作的灵感与欲望。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阅读与写作有关的书籍。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准备采蜜本,把文章中好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作为自己写作中能运用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写作内容可以百花齐放,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写作内容。平时教师也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进步,与学生形成更好的互动,让学生在鼓励和兴趣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重视学生作文修改,鼓励学生真实写作

传统的作文修改环节是教师独立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写作,是否按照讲解的模式创作等,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导致了学生作文统一化。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因此我们教师要大胆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修改和评价环节,指导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在学生互相修改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学生优秀作文的写作手法,并不断努力指出其他学生的写作欠佳之处,同时也在改善自身的写作水平。学生间相互修改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历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寫好作文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参与了改作实践,明确了自己是作文的主人,领悟到了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问题,在修改过程中又将根据自己的评判来修改,个性得到了体现,感受到了一些作文章法和写作要领之类的问题,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水平。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写作,指导学生作文与学生生活接轨,从而增添作文内容的生命力。鼓励学生在作文创作中尽量使用现实的案例,让作文呈现出生活化。教师在批改作文中要有目的,大力表扬和推广生活化写作的范文,形成学生作文的好风气。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切忌模式化、固定化要求,指导学生大胆地进行互相修改,在相互修改、评价中吸取别人长处,完善自身的写作水平;在作文书写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发散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由此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加强学生思维训练,重视作文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本次写作要求后,往往就会把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然而在教学模式不断优化的今天,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写作积极性,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出现束缚学生思维,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收集素材,对于教师给出的题目要先进行系统化的构思后再写作,这样的写作更具有逻辑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作文中选取优秀的习作,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朗读,张贴优秀习作在班级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借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创作之中。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作文课堂启发引导,小学生对于作文要求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是心智发育比较成熟的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在不断地思维训练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教师对于作文题目不要固定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并在课堂上不断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做到即写即改即评价,让学生掌握写作要领,提升写作效率。同时要注意不断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掌握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写作,在写作中不断指导提升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性,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自信

自新课改以来,不断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不同水平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平时教师在鼓励学生背诵优美句子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以优美句子作为参考,结合自己现实生活的案例进行自我创作,从而让作文有血有肉,富有灵魂。

在评价学生作文环节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分层次进行评价。对于写作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对于写作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点评学生的作文,突出学生的长处,即使作文中仅有好词好句,也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鼓励中不断创作、提升自我,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标志。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作文教学与丰富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摒弃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让作文成为学生思维发散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写作,在写作中锻炼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发散思维等。在教师鼓励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达成全面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模式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