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洲不寂寞

2023-06-18左德浩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邓州范仲淹老百姓

左德浩

我曾经不止一次走进花洲书院,流连于书院的粉墙黛瓦、曲水流觞,以及依红叠翠的秀美风景前。

但我真正想寻找的,不是优雅的风景,而是九百多年前的那人、那事、那心境。

邓州与范仲淹的邂逅,是范公人生的不幸,是邓州和南阳的大幸。实则对于范仲淹,也很难说幸与不幸。诞生于邓州的《岳阳楼记》,以“先忧后乐”的精神和情怀,名垂千古,也成就了范仲淹伟岸的政治家形象和文学家的美名。和诸葛亮一样,范仲淹有苦难的童年,有发奋苦读的经历。但是,范仲淹生活在和诸葛亮不一样的时代,也注定有不一样的命运和际遇。早年的诸葛亮,在父母双亡之后有叔父的照顾;幼年的范仲淹,却只能随着母亲改嫁,改姓朱,成年之后才恢复本姓。

“能受天磨真铁汉。”苦难的生活磨炼了范仲淹,也激发了他勤奋苦读的斗志。寄身醴泉寺,他划粥断齑,奋发读诗书,终于凭借自身的努力在科考中翻身,實现了命运的逆袭。可是,范仲淹岂是自甘庸碌、尸位素餐之辈?他的理想和抱负,不允许自己守着官位熬资历。放不下社稷,放不下耿耿的爱国之心,“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让他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发生翻转和变动。他的庆历新政,必是抱着和后来人王安石一样的报国初心,却不幸夭折,自己也被贬到邓州做知州。到了邓州的范仲淹并没有消沉。过去“居庙堂之高”,他考虑的是老百姓的疾苦和利益;现在“处江湖之远”,他忧心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考虑地方的发展和长治久安,兴农桑,修水利,剿匪患,抚百姓,发展工商,振兴教育,获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毕竟,宋仁宗是一位明君,他需要范仲淹的才能助他治理国家。

西夏人怕他,老百姓拥戴他,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他。和这些相比,个人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某些程度上,范仲淹有苏轼的坚韧和旷达。可他显然是高于苏轼的,他没有寄情于山水,而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一心为国家和老百姓办实事。

我很难想见,这究竟是范仲淹固有的内在潜质,还是南阳、邓州这块土地对范仲淹的影响和浸润?毕竟,这块土地养育过帮助勾践复国的范蠡,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的百里奚,精研天地、文动两京的张衡,心怀苍生的张仲景,以及鞠躬尽瘁、无人能及的诸葛亮。

一个人影响了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也永远留下了一个人的烙印。

就从花洲书院谈起,我想,范仲淹建设书院、倡导教育,对邓州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仅从文化和文学的角度看,我能想到的现当代人物有丁声树、姚雪垠、韩作黎、周大新等。当然,还有很多活跃在现代文坛的新秀。

邓州的韩营村,有座明代的“三贤祠”,供奉的是韩愈、寇准、范仲淹。现在,邓州有三贤路、三贤小学、三贤高中。这些,足见邓州人对范仲淹素来的怀念和敬重。

范仲淹离任时,邓州的百姓依依不舍,送“万民伞”,无奈只好留任一年。后来,朝廷只好以进京述职的名义悄悄把他调走。

历史给了范仲淹极高的评价,他是《宋史》中的“一代名世之臣”,欧阳修称他“慨然有志于天下”,王安石说他是“一世之师”,朱熹评价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当年的范仲淹,身在邓州,遥望洞庭山水,放不下对朋友滕子京的牵挂。刚好,朋友托他给刚修好的岳阳楼写“记”,那就借着这篇“记”劝慰一下朋友吧!不小心,却写出了自己的心事和情怀,写出了一篇名文,也写出了一副名联。后人评价诸葛亮“一对足千秋”。我想,我们也可以说范仲淹“一联垂万古”了。其实,他们都是历史上难得的文治武功方面的全才,也确有一比。

奈何,当年的邓州府衙已经无处寻觅了。幸好,还有一座花洲书院,有范仲淹的塑像,可供我们凭吊。

大贤不会寂寞。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贤都有很多知音的,尽管我们对于这些贤者只能仰望和膜拜。

花洲书院也不会寂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定有许多人在书院里留恋、徘徊、追寻、沉思。

猜你喜欢

邓州范仲淹老百姓
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解锁乡村治理有了“金钥匙”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中国·邓州第四届《红楼梦》读书竞赛总决赛”综述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范仲淹苦读轶事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让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南阳市邓州“编外雷锋团”学雷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