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着厂长找厂长”

2023-06-18张建姚湜段续

党员文摘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制造厂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

张建 姚湜 段续

20世纪50年代,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拍摄的“解放牌汽车”设计人员的工作场景

1956年7月13日,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装配线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轿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成功

一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的起点。

走在吉林省长春市东风大街上,毛泽东手书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汉白玉基石,连同庄重大气的一汽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里,是中外游客来到长春的重要打卡地。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长春举行,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第一步。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创业之初,峥嵘岁月中很多佳话让人记忆犹新。这些创业之初形成的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精神,不仅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也不断激励着一汽人勇挑重担,努力肩负起“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时代使命。

抽调干部进工厂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发展工业成为重要任务。中国人何时能开上自己制造的汽车,成为时代之问。

在毛泽东签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引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培育出一汽这个“共和国长子”。

快速建设一汽,最关键的是人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大批技术工人奔赴长春。

长春作为一汽所在地,也投入了巨大力量支持建设。1954年市政建设费用84%用于一汽,机关干部等3万余人参加了建设一汽的义务劳动。

各地不仅支援人才,还贡献了大量物资。当时最繁忙的时候,每天有两三百节车皮满载着各种材料和设备,源源不断送到建设工地。

由于汽车制造专业性很强,在火热的建设现场,“不耻下问、不会就学”成为风气——这种学习文化如今仍在一汽延续。从1954年起,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知识,一汽掀起了摘掉“白帽子”学习运动,专门设立了一个领导干部业余进修班,配备了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很多教师,先后有100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

进修班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学员早上7点准时上课,9点下课赶去上班,星期日就借用市内托儿所补习或由老师解答疑难问题,或者利用星期日做实验。就这样,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风雨无阻。

通过学习,学员们不仅初步掌握了汽车制造的基础知识,还学会了操作机床、干钳工活,许多女学员都学会了驾驶汽车。通过这次学习,这批从党政军各条战线调来的处级以上干部,逐步摘掉了“白帽子”,进而提升了一汽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厂区

寒冬施工不间断火车头成“取暖器”

1953年的冬季,一汽的第一个冬季施工期。12月的长春,冰封雪飘。

建设者们住在四壁透风的建筑工棚,作业时,头顶雪天,脚踏冻土,爬上30多米高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有的人手被冻裂出一条条大口子,用胶布缠起来继续干。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极寒天气里如何施工、确保工期,一汽的建设者们想了很多管用好使的办法。

塔吊车不能发动,司机就半夜爬起来,用炭火烘烤,确保上班时吊装作业不受影响;不能走结冰路面,工人们就用草甸子铺路,保障畅通无阻……

施工中,工人们刻苦学习,钻研技术,搞了很多技術创新。比如,大家摸索出用手识别砖的好坏,创造“双手砌砖法”,从每人每天砌砖六七百块提升到一两千块。

1954年下半年开始,一座座高大厂房陆续拔地而起,土建工作逐步由室外转入室内。

为了在20多万平方米的封闭厂房里开展规模更大的冬季施工,有专家提出用火车头取暖。

用火车头取暖?能行吗?建设者们反复研究后认为可行。

决定一出,就有回声。为配合火车头取暖,工地重新设计了管道系统,对蒸汽机车进行改装,滚烫的蒸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施工现场。火车头变身超大暖风机,有力地保障了冬季施工。

“当着厂长找厂长” 功名利禄抛脑后

1952年4月,时任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的郭力被任命为长春汽车厂(后正式命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他随即带领筹备组部分成员来到长春。

在市郊,郭力指着一片辽阔的庄稼地,兴奋地对前来报到的年轻人说:“我们就要在这里建设我国的第一座汽车制造厂!”

创业初期,“一无人力、二无阵地、三无经验”,郭力求贤若渴,大量“招兵买马”。

正当大家在郭力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筹建汽车厂时,他却有了“让贤”的想法。

这是为何?郭力说,他想请一位熟悉东北情况的人当厂长,自己当副手。“如能有一位熟悉东北情况,资格老一点、能力更强、位置更高的同志来当厂长,会更有利于调动各地力量支持一汽建设”。

为了把厂长“让出去”,郭力多次赴北京、沈阳。1953年初,郭力终于盼来了接替他的饶斌,自己“降职”为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饶斌抓基本建设,郭力抓生产准备;饶斌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郭力踏踏实实、认真细致,两人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三年建成投产的任务。“当着厂长找厂长”的故事,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创业史里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在党员干部和全体工人的努力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创业者们战天斗地。短短三年,一座现代化大型汽车厂拔地而起。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国产汽车驶下装配线,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揭榜挂帅”展红旗改革创新争一流

解放牌汽车问世后,迅速成为中国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主力军。随后,一汽又于1958年先后研制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东风牌轿车试制出来以后,为了让红旗轿车尽快问世,一汽采用了“揭榜挂帅”的工作机制。

第一汽车制造厂原总设计师刘经传回忆,当时不用一汽总厂下令,各个车间领导都抢着赶到设计处领任务,想做哪个,就立马报名。虽然现在看来不规范,但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被时代精神鼓舞着,埋头苦干。

刘经传当时负责的是汽车底盘上配的液压自动变速箱,研究一阵后傻了眼,里面要比机械变速箱复杂得多。他只知道有油管通进去,却不清楚这些零部件如何工作。

“必须弄懂,否则就是白费劲。”刘经传说。巧的是,他找到一本书正好有相关章节讲这个问题。经过反复学习试制,他终于完成了任务。“做第一辆‘红旗时,巧合事情太多了。”刘经传说。

废寝忘食,埋头苦战,一汽的工人们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958年8月1日,一汽试制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外形美观典雅,内外装饰富有民族风格。

然而,红旗品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近年来,“产品少,质量还不好”;“红旗车何时驶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一汽红旗等自主品牌发展问题常被质疑,改革的迫切性再次摆到了一汽面前。

创业时期形成的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精神再一次激励着全体一汽人。

2017年以来,一汽推进内部改革,大幅度机构重组,大范围人事调整,全方位品牌重塑……改革后,一汽设立了研發总院等部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员工工资直接跟其产品市场表现挂钩。

统计数据显示,一汽实行全员竞聘后,高级经理竞争上岗,平均年龄下降3岁,年轻干部占比提升13.3%。这些年,“与时间赛跑”已融入一汽人的血液。每当夜幕来临,一汽总部大楼经常灯火通明。很多80后、90后被委以重任,在红旗研产销体系中挑起了大梁,年轻人更懂年轻人需求,红旗车受欢迎也得益于此。

几十年砥砺前行,“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汽已构建了从东北到华北、华东,再到西南、华南的产业布局,红旗、解放等品牌享誉海内外,发展势头强劲。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中国名牌》)

猜你喜欢

制造厂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
汽车制造厂水处理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活动掠影
影像记忆 艰难的起飞
厂长的卫生间
核燃料元件制造厂流出物放射性监测现状和建议
宇宙中发现黄金白银“制造厂”
“留守厂长”的等待
篆 刻
这回咱们吃他们